古诗鉴赏~鲍照:拟行路难(4~6)

文化   2024-10-14 11:01   辽宁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听经典”“品听诗词”后,即可更方便、轻松地浏览学习诗词、古文、成语等所有音视频内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书籍目录》,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音频资料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泻水:下泻的水流。✦置:放置在。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

✦安能:哪里能够。✦行叹:行路时叹息。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酌:用勺子舀取。《说文》酌,盛酒行觞也。斟,往杯盏里倒酒。✦以:用以。✦自宽:自我宽慰。✦断绝:中断杜绝。犹拒绝。形容极其悲伤。✦歌:(再)歌唱。✦路难:《行路难》的简称。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

✦木石:木头和石头。比喻无知觉无感情之物。✦岂无感:岂能无有感情或感觉。✦吞声:不出声;不说话。吞下哭泣不敢出声。无声地悲泣。✦踯躅(zhízhú):用脚踏地,徘徊不前。踯,蹬踢。躅,足迹。践踏。


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 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 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 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 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 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 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 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 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 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 情。  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 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 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 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 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 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 效果。  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 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 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 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 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 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 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 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  

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 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 仰,神情无限。”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 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 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


拟行路难·其五

鲍照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拟行路难·其五

鲍照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您不会在意河边生长的杂草,冬天枯萎而死,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杂草又开始茁壮生长,铺满整个河岸。

✦满道:充满道路。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您不会在意城墙上的太阳,夜晚被云雾遮掩,等到明天清晨才会出来。

✦今暝(míng):今夕,今夜。暝,天色昏暗,引申为日落、黄昏。✦没(mò)山去:隐没于山岭而离去。✦明朝:明天早晨。✦更出:更换方位出现。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

我几时候才能够出名和成功,待我这一去之后,那就永世进入黄泉。

✦一去:一旦离去。✦黄泉:黄土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亦指阴间。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奈何人活在时间痛苦的时日长久,而欢乐的时间短暂,只有在年轻时才会意气风发和拥有喜悦的表情。

✦意气:意志和气概。情意和脾气。偏激任侠的情绪。✦敷腴(fūyú):铺展在肚腹肥肉上。敷,涂抹。施加。腴,腹部下的肥肉。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我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唯独床前那少量的买酒钱依旧在。

✦数:数次。多次。✦相就:主动靠近;主动亲近。✦酤酒:买酒或卖酒。酤,一夜酿成的酒。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功名利禄这些都不关我的事情,这都得看老天的安排。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

✦皇天:辉煌的天帝。指天,苍天。皇,大。辉煌。《诗》:“皇矣上帝。”


这首诗歌的前两句描述的是自然规律,草枯萎,来年就会重新生长,太阳落下,次日就会上升,跟之后一句诗人怀才不遇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希望困境只是一时的,希望终将到来,但是久久不来,自己都要步入暮年的哀叹。“人生苦多欢乐少”把自己心中的无限哀叹和忧愁尽情展现出来,诗人已经不是正值青年,整日的哀叹,只好留下一些酒钱,用来迷醉自己,缓解自己忧愁。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点,“非”和“付”这二字极度地体现了诗人对门阀垄断的不满,但是又无力为天的无奈感。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音频资料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一说即古“椀”(碗)字。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

✦丈夫:指有所作为的男子。生世:活在世上。✦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安能:怎能。✦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还:归家。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弄儿:逗小孩。✦戏:玩耍。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


这首诗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 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 “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 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于是适当铺 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 象之辞。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 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 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 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

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所谓“孤”, 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六朝门阀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 仕进升迁的机会。鲍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钟嵘《诗品》慨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是完全有根据的。他的诗里不时迸响着的那种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之音,也不难于此得到解答。

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六


✦深度学习,请按下方“阅读原文”


品听经典
每天欣赏、聆听一首优美的诗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华经典古诗文音视频讲解尽在其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