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郑风 · 山有扶苏

文化   2024-10-18 11:02   辽宁  

关注微信公众号“品听经典”“品听诗词”后,即可更方便、轻松地浏览学习诗词、古文、成语等所有音视频内容,以及永久收藏各部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书籍目录》,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郑风 · 山有扶苏

《诗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音频资料

01

赏析

郑风 · 山有扶苏

《诗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上长着扶苏树,低湿水沼中开着荷花。没有看到俊美的子都,却看到举止轻狂之人。

✦扶苏:一种小型树木,一说为桑树。✦隰〔xí〕:低湿之地。✦荷华:即荷花,“华”同“花”。✦子都:公孙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字子都,公子吕之子,相貌英俊。此处用作美男子的代称。✦狂且〔jū〕:举止轻狂之人。且,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拙、钝义。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山上长着高大的松树,低湿水沼中生有荭草。没有看到善美的子充,却看到面容姣美的少年。

✦桥松:高大的松树。桥,通“乔”,高大。✦游龙:植物名,又名荭草、红蓼等,可作观赏植物或入药。✦子充:郑国人,相貌俊美,此处亦为美男子代称。✦狡童:姣美的少年,“狡”通“姣”。

02

解读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一诗出自《诗经》,为《国风·郑风》的第十首。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又因为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毛诗序》以为:“《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也,”也就是说,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齐女文姜的讽刺之诗,齐僖公一心想将二女儿文姜嫁于郑昭公忽(郑庄公之子)曾三次向郑昭公忽提亲,郑昭公三次拒绝,使文姜因此而郁郁寡欢而成疾。所以诗文指出,没见到这个美男子却见到了气势猛烈之人,没见到这个美男子却见到一个狡猾的顽童,所以郑昭公忽才不愿意娶文姜为妻,文姜就没有嫁给郑昭公。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并非为讽刺郑昭公而作,“郑风”在历史上被当作“靡靡之音”的代名词,当时郑国男女的交往是比较开放和自由的。诗中的“狂且”、“狡童”并不是真实意义的讽刺,而是一种开玩笑式的嬉闹。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崔述《读风偶识》:“昭公为君,未闻有大失道之事。君弱臣强,权臣擅命,虽诚有之,然皆用自庄公之世权重难移,非己之过。厉公欲去祭仲,遂为所逐。文公欲去高克而不能,乃使将兵于河上而不召。为昭公者,岂能一旦而易置之?此固不得以为昭公罪也。如果郑人妄加毁刺,至目君为狡童,悖礼伤教,莫斯为甚。”以为此诗是讥刺郑昭公忽的,就有失牵强。


03

名家点评

清·牛运震:“比物点衬鲜泽,此以扶苏兴狂且,以荷华兴子都也又“此以桥松兴子充,以游龙兴狡童也。”

近代·陈子展《诗经直解》:“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



✦ 深度学习,请按下方“阅读原文”


品听经典
每天欣赏、聆听一首优美的诗词,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华经典古诗文音视频讲解尽在其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