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健身的朋友们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突然感到极度疲惫、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且这些症状持续数周。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那可能是过度训练的信号。
通常认为,过度训练主要发生在职业运动员身上,因为他们承受着高强度和高频率的训练。但对于普通健身爱好者而言,虽然训练量和强度相对较小,但过度训练仍然可能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恢复不足”,简单讲就是身体的“恢复”追赶不上训练对身体的“破环”,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过度训练。
理论上,如果我们能有效提升恢复能力,就可以不断增加训练量和强度,运动表现也将随之提高。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我们毕竟是人类,而非超人更不是悟空
(影响训练与恢复的因素)
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训练就是他们的工作,通常会有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使他们能够专心训练。因此,运动员的过度训练主要由增加训练量或强度所引起。而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生活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恢复,如工作压力、情感波动等。
二、过度训练的普遍表现
过度训练是一种长期运动能力下降的状态,通常表现为身体极度疲劳、生命体征异常、精神状态不佳等。过度训练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交感神经型和副交感神经型。
交感神经型过度训练:表现为身体持续应激状态,精神亢奋、易怒、睡眠质量差、静息心率和血压上升。
副交感神经型过度训练:表现为身体疲劳、精神萎靡、嗜睡。
力量与爆发力项目的运动员更可能表现出交感神经型过度训练的症状,而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则更可能表现出副交感神经型过度训练的症状。
三、如何预防过度训练和促进恢复
平衡工作与健身:如果近期工作压力大,可以适当减少训练量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
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持续进行高强度训练,可以采取波浪式的训练安排,高低强度交错进行。
采用分化训练:相邻两天尽量训练不同的肌群,以确保肌肉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合理规划训练频率:对于新手而言,“隔天一练”是不错的选择。随着体能提升,可以增加训练频率,如“一周两休”或“练三休一”。
安排恢复周:每隔4~5周,安排1~2周的恢复期,减少训练量和强度,让身体主动恢复。
进行恢复训练:重视训练后的按摩和拉伸,每周专门安排一天作为恢复日,进行低强度有氧练习和全身肌肉的放松拉伸。
保证充足睡眠:确保每晚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利用午休进行短暂休息,有时30分钟的小憩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合理膳食:维持合理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比例,建议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0.8~1.5克。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健身的乐趣,减少过度训练带来的不良影响。
希望每位热爱健身的小伙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节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远离过度训练,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如果你也想加入健身行业成为专业教练,或者系统学习健身知识,都可以扫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咨询客服小姐姐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