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掀起腥风血雨的,五大顶级名句!”

情感   2024-11-04 20:02   广东  

关注首页唯问右上角设为”星标“,插画|她叫阿九

 



1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

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黄巢出生于山东曹州冤句县一个世代靠贩私盐发财的富商之家。自幼天资过人的他,被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光宗耀祖。


然而,懿宗咸通年间,黄巢多次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却次次名落孙山。科场的失利以及他所看到的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让他对李唐王朝益发不满。


当最后一次确认自己又落榜后,黄巢内心的愤懑彻底爆发。他写下这首诗。


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875 年)秋天,黄巢带着自己的子侄们参加了王仙芝的起义军。此后,他南北征战,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和野心。


最终,在公元 880 年,黄巢带领大军挺进唐朝首都长安,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


但由于农民军的诸多弊端,以及黄巢本人在称帝后变得不思进取、暴虐成性等原因,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释义: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天生就是好命、贵种吗?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等九百人被征戍守渔阳。途中遇大雨,道路不通,误期当斩。


陈胜、吴广商议,秦施暴政,百姓苦。扶苏贤明却被杀,项燕爱士卒受爱戴,若冒其名起义,响应者必多。


他们先是用丹砂在鱼腹中藏 “陈胜王” 帛书,又在夜里让吴广扮鬼高呼 “大楚复兴,陈胜为王”,戍卒惊恐又好奇。之后,陈胜、吴广借机杀了押送军官。


陈胜对众人说:“你们误期要被斩,即便免死,戍边而死的也很多。好汉不死则已,死就要扬名。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众人愿从,于是他们举起义旗,冒充扶苏、项燕队伍,号称大楚。


这次起义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喊出了底层人民对命运不公的反抗,影响深远,激励后人改变命运、反抗压迫。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陈胜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反抗,喊出了几千年来底层人民内心的真实愿望,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鼓励人们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反抗封建统治的精神力量。



3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明代朱元璋的《不惹庵示僧》

释义:刚刚在鄱阳湖大战中击败陈友谅六十五万大军,现在佩戴的宝剑还隐约留着敌人的鲜血,泛着血腥之气 。

公元 1363 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陈友谅的百万大军,一举奠定了统一霸业的基础。此战后,朱元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某一天,朱元璋视察民情,晚上去一寺庙借宿。庙里的和尚见他们一行人带着武器,为首的朱元璋又一身霸气,以为是强盗,但又不敢得罪,只能放他们进门。

进门后发现他们举止并无异常,和尚便心生好奇,再三询问他们的讯息。朱元璋被问得厌烦,天明离开之前,便在墙上留下了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的诗句。

诗的前两句暗含他刚打败陈友谅后的志得意满,既是炫耀,也有吓唬庙里一众和尚之意;

后两句则是责怪那些老僧有眼无珠,不识英雄好汉,觉得他们很烦,只知道一个劲儿打听姓名。

朱元璋登基后的某一天,突然想起自己在寺庙中所题的诗,便派人前去查看。结果发现僧人在他离开不久后,便将墙上的诗洗掉了。

朱元璋认为这是毁坏皇帝的御笔,命人将庙里的和尚押解进京,等候处置。幸好当中有个小和尚机灵,当场吟了一首诗:“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意思是不敢留下御诗,怕鬼神见了都要发愁,所以才洗掉,而且诗虽洗掉,但余光还能直射斗牛,凸显朱元璋身份高贵。朱元璋听了大喜,便将和尚释放了。




4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三国演义·第一回》


释义:意为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黄巾军。

当时东汉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各级官员也疯狂搜刮百姓。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沦为流民,社会矛盾尖锐。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是太平道创始人,他自称 “大贤良师”,以黄老道教思想为基础传教。通过符水治病等吸引民众,历经十余年,发展信徒数十万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中,“苍天” 指东汉统治阶层,“黄天” 代表太平道理想世界。


张角宣扬汉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将主宰天下。原计划(公元 184 年)起义,口号是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叛徒告密而提前。


起义军头戴黄巾,迅速席卷多地,冲击东汉统治秩序。


虽最终被东汉政府和豪强联合镇压,但它拉开了东汉末年乱世序幕,为军阀混战和三国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



5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哲宗传受国宝三首》

释义: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和氏璧为春秋卞和所发现,后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将其制成玉玺,令李斯刻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字,寓意皇权由上天授予,秦王朝将昌盛不衰。


秦亡后,子婴向刘邦献玉玺。汉朝建立,玉玺在汉室传承。


西汉末年,王莽欲篡汉,向太后索要玉玺,太后怒掷于地,致玉玺缺角,王莽用黄金修补。


东汉时玉玺重归刘氏。


乱世中,传国玉玺辗转各方。孙坚攻入洛阳,于井中得玉玺,后来孙策为从袁术处获兵力,将玉玺抵押给袁术。


它在朝代更迭和诸侯纷争中频繁易主,各方势力视拥有它为获得上天认可的象征,认为可借此名正言顺统治天下。


这八个字贯穿于众多王朝兴衰历程,传国玉玺不仅是一件珍贵宝物,更承载着古代中国皇权正统的特殊意义,是权力争夺的核心象征之一。


关注唯问👆 我们在繁华尘世,诗意栖居





读过去,知未来!







关注唯问视频号👇,陪你安静一隅

































































“道家那些杀气逼人,顿悟成仙的神级金句!”


“字越少,越惊艳”


“老祖宗笔下「江湖再见」的封神诗词!”

END

(文中插图来源为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插画师:她叫阿九



唯问
不是老师,不是学者,海滨小城一野鹤。 闲来无事,除了读读诗,养养花,还有世间俗人的一致爱好...... 内容为纯爱好分享。 如内容和诗词、文学无关,则是广告,广告文案由商家提供。不喜请勿点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