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学术界的当务之急不是拿个诺贝尔奖回来,而是守住底线、不要让人不相信这是学术
文化
2024-10-10 14:42
北京
“必记本”注: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本文首发“文汇报”,由“必记本”节选重拟标题后编发,特此分享!
总觉得,现在仿佛是一个常识失落的时代,因为知识和观念在剧烈变动中间。
那么,怎么才是秩序的稳定?
实际上某种意义上说是常识稳定,常识是大家不言而喻的共识,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一个常识如果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成立,而且是我们不需要怀疑的基础,至少这个秩序在一段时间里就稳定了。
可是现在呢?
有点儿常识失落和基础崩溃,常识已经成了非常识。
我要强调的是,常识最重要,这就和大米饭白菜萝卜对于人来说,比燕窝鱼翅更普遍更重要一样,谁都懂得。
在家里准备阿斯匹林,比准备抗癌新药更重要。
那么,作为常识的学术规范是什么呢?我不想讲大道理,只想讲最普通的。
首先,任何研究,要有基本完备的文献资料。这里面包括好几层。
第一层,是原始文献,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要对研究对象所可能涉及的文献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比如研究唐代文学,你要知道《全唐文》、《全唐诗》、两种《唐书》、《册府元龟》、《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太平广记》,当然还要知道《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遗》,要知道石刻资料,要知道去查《佛藏》、《道藏》里的资料,要对敦煌的文献有一定了解,还要知道关于地理方面的《唐两京城坊考》、《长安志》等等。
最好还要多少了解一点考古发现的图像,比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东西,比如墓室的壁画等等。
有一次,我口试硕士生,他说他的学士论文作的是唐代初期的政统和道统,我就问他,能不能在《全唐文》、《新旧唐书》之外,给我们举两本唐代初期有关政治史的文献?他不能答,我以为他一时紧张,便问他《大唐创业起居注》和《贞观政要》如何,他居然反问我,"有这两本书么?"
当然,其水平可想而知。
第二层,光懂得文献名称,知道找来看,还是不够,还要懂得在这些文献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更次要的。
现在有的人对文献缺乏常识和通识,乱找乱引,喜欢找一些偏僻的、怪异的文献,而常见的书却视而不见。
所以,要懂得"读常见书"是一个重要的传统研究基本功。
陈寅恪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就没有什么偏僻的文献,但是一样有大见识。依靠那些偏僻文献,出奇兵,走偏锋,就像武侠小说里面讲的小巧一路,没有正派的内功为底子,终究不是正路,而且一遇到堂堂正正的功夫,就会一下子崩溃。
第三层,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文献要能够准确地解释和引用,找了这些文献来,结果是歪批三国,那等于前功尽弃,我看到很多人用文献,常常是独出心裁地乱解释,这就麻烦了。
其次,任何研究,都要作一个关于此课题起码的研究史回顾。前人研究是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得懂得别人研究过的,
你如果不能给出新的资料和进一步解释,你就不要做。
现在那么多重复的论文著作,为什么?不说它有意偷懒,至少它是不知道前人做过什么,所以做了等于白做。
国外的学位论文,通常必须有这样一节,因为这涉及学术品德,谁知道你是不是抄来的呢?不加以说明,只是想蒙混而已。即使从学术规范来说,做一个研究史回顾,一是说明你了解多少前人的成果,你得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有什么已经解决,有什么得失;二是说明你的成果比前人多了多少新东西,这是博士硕士论文的基本格式之一。
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学位论文,简直好像是孙猴子石头里面天生出来的一样,好像都是它自己的发明。有那么多发明吗?比如,现在你要研究禅宗历史和思想,你就先得讨论胡适、汤用彤、印顺的著作,讨论忽滑骨快天、宇井伯寿、铃木大拙的研究,要知道Mcrae和Faure的新研究,一直到最近国内外的论著,看看这些研究里面,还有什么是他们已经说到的,什么是他们忽略的,什么是他们已经做对了的,什么是他们还有错的。
另外,你还要看看胡适代表的历史文献的路子、铃木大拙代表的宗教内在体验的路子,哪一个更合你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谈得上进一步研究。
否则,你花这么大的力气,重复他们所做的,做了又有什么用?
所以,一个研究者,得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有一点了解,至少知道你的前前后后,有什么人,什么研究论著。
还得掌握一些重要的目录,像《东洋学文献类目》之类。当然,现在还要懂得从互联网上寻找资料。
其实,这是很必须的,你在确定一个研究题目的时候,不知道别人做的怎么行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很重要,何况它还是关系到你学术道德,和评定你的学术成就的基础。
我以前介绍过陈寅恪在清华大学毕业生论文上的一段批语,里面就说到这一点。民国二十五年(“必记本”注:即1936年)清华大学历史系张以诚的论文《唐代宰相制度》前面,陈先生评语是:"大体妥当,但材料尚可补充,文字亦须修饰。
凡经参考之近人论著(如内藤乾吉等),尤须标举其与本论文异同之点,盖不如此则匪特不足以避除因袭之嫌,且亦无以表示本论文创获之所在也。"
这后面两句,尤其值得好好记取。
再次,学术研究还需要有一个规范的表达形式。
比如说,一篇合格的学术论文,除了要有前面说的研究史回顾,有引用书目文献目录外,还要有清楚的表达和整齐的注释,这是通过形式表现的规范。
也许有人说,论文主要看创见,看思想,这完全是形式主义嘛。可是我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外在的形式。我每年都要看不少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不多。
比如说论文后面要有参考书目吧,我曾经看到某个研究所一篇博士论文,表面看上去不错,参考书目很丰富呀,可是仔细一看,就出了问题。很多书不知道是一回事,于是重复开列,如《二十二子》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了,又开列了一个浙江书局本,《周易》开了一个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影印本,又开了所谓"阮元校刻本",其实这都是一回事。
可见他并没有认真看过,只是为罗列书目拼凑起来吓唬人的。
又比如说注释,有的注释,只有一个光秃秃的书名,没有版本,没有页码,甚至有的没有卷数,别人怎么去查呀?
不要说核对了,就是有心想引用你的,也没有办法相信你,老天爷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看过了这些书,是不是从其他书里面转抄来的?
我刚刚读大学的时候,曾经给《文史》写过一篇小文章,考证干宝的生平,结果一些来自《晋书》的资料没有注清楚,编辑就退回来让重新注,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
再比如,很多人不知道什么该注什么不该注,常常是当注不注、不当注注一大堆。
其实注释有三个意义,一是表明文献资料的来源出处,二是把正文中不能表达清楚的意思补充清楚,如果都在正文里面,正文可能很不清晰不流畅,所以有的话可以转在注释里面,三是进一步提供可以引申的资料,就是给读者提供深入的阶梯。
可是,我们很多论文的注释,都不那么合格。
有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学术论文就可以算是学术论文了。我常常和一些朋友讨论一个让我们很苦恼的事情,有人说欧美日本关于中国学的学术论文水平比我们高,我们不很同意,但是我们同意的是,我们的学术论文水平确实有时比别人低。
这话怎么说?
就是欧美日本的学术论文,有这些规范,保证了最低的底线,起码引文、注释、资料、研究历史可以清楚,而我们因为这些形式规范都没有,所以很多论文就像《水浒》的焦挺,整个一个儿"没面目",既不可信,更不可用。
所以,我总说,
学术界的当务之急不是说我们提高最高水准,拿个诺贝尔奖回来,而是守住底线,让学术不至于崩溃到别人不相信这是学术。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求知
,
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的金秋,读些有意思的书既是抵御庸常、建设自我的最便捷方式,读些有价值的书更是理解自己、理解世界和理解人生的最有效途径,悦读从一本好书开始吧,更多好书、更多常识、更多交流请下方扫码进入“必记本”知识星球,先到先得、先睹为快!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Y1ODE4OQ==&mid=2649174281&idx=1&sn=2a15d250da17227d70a2273aded1adae
必记本
公号“必记本”由原平方教授于2015年创立并主理,属于国内首家知识匠聚合平台:专注知识生产与分发,幽默解读专业术语、通俗普及深奥知识,满足学习深造、高效工作及品质生活需求。是学人的必记本,白领的能量餐,商务社交的充电器。#懒人上进必备神器#
最新文章
文科读博指南:读博之后会更难
余英时:我的经验是要在混乱的思潮里读一流的书
南大教授:我所亲见的学术界
美国读博的基本功是应试能力
美国的教育部不管教育和评估
北大教授陈平原:“现在大学为什么老出事?”
古代没有精神病
路遥去世32周年:他为平凡的世界而生
学术会议大牌参会指南(中英双语版)
学术会议的重要学术成果是:拍照留念发通稿
要是量化考核,他就获得不了诺奖
港大教授:我主持学术会议遇到的那些事儿
研究发现:高学历的未婚男性最容易抑郁
在学术会议上如何快速识别大佬?
一个坚持“不死就是胜利”的有趣灵魂
我的学术成果不是为了完成基金、课题和量化考核
一个著名作家的非著名学生
天上掉不下特朗普
教师,困在表格里
一个不客气、不宽容的胡适
教授亲历:国内国外学术会议的10个区别
“社科联颁发科研奖,省委书记获得是三等奖”
知识分子方方: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
喇叭裤、电烫头、轧马路:1984年的服装变迁史
站队还是站对?基层官场的哈姆雷特难题
非常学者非常八卦
聚会时才能讲的故事
中国小说里唯一描写死亡的书
“我宁愿这么慢慢走,一辈子对自己也没有安排”“能旁观世界和人生就满足了。”
核心期刊论文:现在不想写论文
一个具有秘密身份的学者
原来,教授和大学的关系是:不合即走
最新论文研究发现:中国高校“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恶化教师身心健康
99岁聂华苓去世:她记得殷海光的花、却不给胡适献花
美国不设科技部
“核心期刊制约了学术发展”
一位拒绝当官的笨教授
一位被闲置的北大校长
国外大学、不办校庆
一流的学术来自“让眼睛有光的教育”
回忆一位水平很高却评不上博导的教授:“错误的生活无法过得正确”
一流的科研需要求真的科学精神与脱俗的学术境界
为了不当领导,我找了很多领导
诺贝尔奖真简单:竟然不需要填表、自吹和跑奖
那一年,她得了文学奖,比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还大
阎学通教授建议原文:多做基础学术研究,少提政策建议
中国作家获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们太想获奖了
学术界的当务之急不是拿个诺贝尔奖回来,而是守住底线、不要让人不相信这是学术
2024年诺奖得主:做不了木匠,只好搞人工智能
北京北京这座城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