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绘梦,青春着色|这个暑假,物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收获成长

文摘   2024-08-21 21:02   浙江  


炎炎夏日,当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物理学院莘莘学子踏上了各具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征途。从繁荣城市到偏远乡村,从科技前沿到教育一线,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分散在四面八方,将课堂所学融入社会实践的广阔天地,通过社会调研探索真知,以支教行动传递爱心,用宣讲之声普及科学,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同见证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实践足迹

7月8日至7月26日,物理学院“博物摘星阁”团队、星物科普团队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浙江省博物馆等地,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精心策划以古生物演化历程和地球变迁为主题的科普探险活动。成员们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结合多媒体技术和团队自主研发教材,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深入探索史前巨兽、生物演化的奥秘,窥见地球从诞生至今的46亿年壮丽史诗,点燃青少年内心对未知科学世界的好奇之火。“我们团队已设计出面向青少年的14套科普教材并取得专利,相应科普课程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云谷学校、三墩社区等多地相继开展,累计服务超过3000余名青少年。未来,我们团队将继续深入学校和社区,与孩子们共同探索、成长,一起迎接更多的科学奇遇。”团队指导教师李璇博士说。


7月8日至12日,博物摘星阁赴云谷夏校小分队的成员在阿里巴巴云谷夏校举办的"细菌生存法则营"中,与老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了一项创新的教育项目:在AI的辅助下,不设限的制作细菌生存相关的主题桌游。这一周不仅为学生们带来了知识与乐趣,也让小分队成员们在挑战中成长,对教育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洞察。“这次助教经历让我对未来AI学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云谷夏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激发潜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舞台。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一位成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7月4日至17日,物理学院以“‘医’言妙道,‘数’说中医”为主题的小分队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走访了杭州市多家中医院,对“数智杭中医”平台的使用情况和成效进行了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数字化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7月16日,小分队抵达临安区中医院,除了与医院专家的深入交流,小分队成员还成功与医院的相关患者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确保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完成了针对患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在访谈中,患者们普遍表示,“数字化中医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诊疗体验’’。一些患者提到,”通过智能化的诊断系统,我们能够更快速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电子病历系统让我们能够轻松追踪自己的治疗过程和病情变化。”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这充满希望的夏日,物理学院“曦光沐芽”支教小分队及“白鸽追风”支教小分队于7月16日至21日赴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为“小候鸟”夏令营中的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们像一群渴望飞翔的小鸟,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翱翔于数字的海洋,探索于科学的魔法盒,穿梭于文学的时光隧道,留下成长的足迹。他们带领着小候鸟收获了满满当当的“行李”。当孩子们用懵懂天真的语气说道:“夏令营可以延期吗,我还想再来七天!”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温暖了实践成员们心,这是对他们用心奉献的最好的回报。在未来的日子里会继续携手前行,传递爱与希望,共筑更加美好的明天。


7月15日至19日,物理学院赴绍兴柯桥“理想接力,丹心筑梦”夏令营调研小分队分别于福东社区和温渎社区进行支教。由于孩子们年龄跨度比较大,小分队成员们在选题上花费了不少心思,并且早早开始备课,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尽可能丰富课程内容;令人欣慰的是,课堂的反响非常不错:孩子们大多能够很好地加入到课堂中,并且与成员们的感情日益深厚。每一次的相视一笑,都像空调房里被噗呲一声打开的气泡水一样,在大家心里冒出幸福的泡泡。离别时分,当孩子们将成员们团团围住,仰起小脸询问“你们以后就不来了吗”时,他们心中渐渐浮起的是难忘,亦是不舍。而往后盛夏蝉鸣时依然会想起,有这么一群人用比气温更高的热情,点燃了另一群人的灵魂之火。   


7月15日至7月28日,物理学院“萌芽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上亿广场的思维培训馆里,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课堂互动,开展了对折纸、压力、水、光、静电等课题的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在选题时,确保实验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深入研究了适龄学生的课本,挑选出既适合孩子们认知水平又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如折纸中的几何原理、光的折射与反射、静电的产生与影响等。实践伊始,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成员们以情景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这不仅是一次授课的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之旅。 “萌芽之旅”小分队怀着热烈的憧憬和梦想,行走于广阔的大地之上,播撒萌芽的种子,在土地上培育着万千绽放的萌芽。


物理学院“研物”小分队于7月21日至8月3日走进余杭区禹上客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同踏上了声音的奇妙之旅,深入探索了微观世界和视觉世界的奥秘。他们亲手操作调味品的溶解实验,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 “火苗会溶解在水中”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贴切的表达体现了着孩子们的创造力。在实践的尾声,每个人都意识到,作为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


物理学院“穹理”小分队同样在禹上客厅进行支教活动,为社区中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提供“科学探索”相关课程。在《航天航空》主题课上,小朋友们的想象天马行空,将隔热层生动形象地比喻成防晒霜,在《折纸的世界》里,小队成员用充满魅力的语言讲述了折纸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孩子们通过直观的图解一步步掌握折纸技巧。在《四季的更替》课堂中,成员们鼓励小朋友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四季的理解和感受。通过本次实践,“穷理”小分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探索出更多科学的奥秘,让理学的种子在小朋友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7月23日至31日,物理学院“雏鹰高飞”小分队及“启明小候鸟”小分队深入杭州余杭区市民客厅,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科学课程,为孩子们播撒了知识的种子。,团队成员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和荣耀,也深刻体会到知识传递的力量。7月22日至8月1日,物理学院“启明小候鸟”小分队踏上了赴杭州市余杭区的社会实践之旅。在这段旅程中,他们与孩子们一同揭开了电与磁的神秘面纱,深入动物王国的奇妙世界、探索了宇宙天体奥秘。通过这次实践,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解,更是实践和探索,也愿科学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茁壮成长。


为探究诸暨市爱心食堂的经营发展模式,调查受众群体对爱心食堂的评价,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什么都队”暑期志愿服务队成员于8月1日至3日走访了诸暨市应店街洋渔山村云淡坞爱心食堂、牌头镇新升村爱心食堂、暨阳街道江龙社区爱心食堂三地。在此次实践调研中,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观察和细致的探寻,全面了解了爱心食堂的五大核心要素:人员分工、设施环境、资金来源、食材菜色以及服务体系。在完成调查后,实践团队还体验了食堂的志愿服务活动——分发饭菜。团队成员们亲手传递的不仅是热气腾腾的饭菜,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笑容,绽放在老人们带有岁月痕迹的脸上,也绽放在实践小队成员们的心中。


为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推动科技教育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发展,7月8日至8月16日,“智能机器人”小分队以满腔热情和坚定意志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智能机器人”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实践过程中,智能机器人的拼装课程、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都使人印象深刻。然而,这段旅程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小分队成员们与小朋友们之间那份纯真的友谊。他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却拥有着超乎想象的智慧与创造力。在拼装机器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自己努力探索,还时常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解决难题。随着活动的结束,小分队成员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社会实践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我们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友谊与成长。“一位成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


7月8日至8月16日,杭州师范大学赴青少年宫“科学实验”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教育一线,体验教学氛围,通过学习实践提升教学素养。在杭州青少年宫的社会实践初期,成员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主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参与教学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课后反馈的收集。“优秀的教学设计并非仅靠临场发挥,而是需要周密的前期策划和持续的优化调整。”这是成员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其中带班老师唐老师的话:“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深深触动了小分队成员的心。本次社会实践不仅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育,也是一个珍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近距离观察一线教学,深化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8月2日,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暑期实践“红船小队”的成员们,相约走进坐落于南湖之畔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也重新走入那段经岁月沉淀却仍熠熠生辉的历史中。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团队成员们沿着历史脉络前进,围绕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奋斗历程,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从中共一大代表们在南湖游船上秘密开会的历史背景,到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纪元的故事,每一段讲解都让成员们深受触动。队员们邀请了几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和前来参观的老党员进行参访,并与他们展开了深入交流。一位老党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年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今天你们年轻人要继承这份红色基因,继续前行。”这些亲历者的讲述,让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与伟大。


8月4日,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小葵花向阳队前往义乌市“鸡毛换糖义乌菜”(稠州店)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宣讲新时代思想。小队成员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向台下人员阐述了新时代思想对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增强了民众对新时代思想的理解。8月5号中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洁教育宣讲活动在果壳里艺术培训中心内拉开帷幕。小葵花向阳队成员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宣讲方式,致力于向学生们传达廉洁文化的深远意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与青少年生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述、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廉洁的内涵、意义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廉洁。


夏日尾声悄然临近,物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以满腔热情和不懈努力,在广袤的大地上烙印了深刻的足迹。回望这段旅程,每一次调研的深入、每一堂支教的生动、每一场宣讲的热烈,宛如一级级通往智慧与成长的阶梯,更是对青春最美好的注解。期待物理学院的学子们在未来能够带着这份实践的收获与感悟,继续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贡献青春力量。青春不息,实践不止


END

本期图文|物理学院团委

本期责编|贺宸歆

本期初审|吴雯欣

本期二审|乔文琦

本期终审|苏晓松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在这里,你可以收到更多关于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的资讯。欢迎你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