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
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
12月1日至12月7日
是第七个“宪法宣传周”
今年“宪法宣传周”主题为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第七个“宪法宣传周”即将到来之际
特开设专题宣传栏目
主要解读
《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
一起学习吧
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
宪法概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宪法修订历程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确定新中国国体、政体等基本制度,为后续宪法制定奠定基础。
1954年宪法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基本宪政制度,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其基本原则为后来宪法发展奠定基础。
1975年宪法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存在严重缺陷,带有明显“左”倾倾向。
1978年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彻底清理“文革”期间“左”的思想影响,后经两次修改逐渐完善。
1982年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继承和发展1954年宪法基本原则,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并吸收国际经验,是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
1982年宪法的五次修订
1988年: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1993年: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改革开放”等写入宪法,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1999年: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明确依法治国,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004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明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
2018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赋予地级市地方立法权、设立国家监察机关、取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限制、确立宪法宣誓制度等。
LINE
总结
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
现行宪法不断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
LINE
大家对本期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呢?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
参与答题测试一下吧
今天的普法小课堂到这就结束啦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欢迎来电咨询
宁夏能化依法合规管理
咨询热线:0951-3098890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企业管理部
编辑| 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