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许多人都很喜欢名言警句,
有时得到一句精彩的话,
能让人振奋很久。
但得到了至理名言之后,
我们怎么对待它们,
却又考验着我们的究极智慧,
也反映出我们深层的人生逻辑。
春秋时期,
齐景公有一次到纪国故地游玩,
他得到了一个金壶。
齐景公对此特别高兴,
也很兴奋地打开来看。
里面有朱砂写成的文字,
无食反鱼,勿乘驽马。
齐景公想了一会,
不禁若有所思地点头道,
写得好啊!
这话上的意思就是说,
吃鱼不要翻过来,
就是讨厌鱼的腥气;
不要乘坐驽马驾的车,
就是嫌它不能走远路。
晏子在身边,
对此微微摇头道,
不是这样吧?
我的理解是:
吃鱼不要翻过来,
是说不要把民力用尽;
不要乘驽马驾的车,
是说不要把小人安在身边!
齐景公对此也十分认同,
转而又问晏子道,
纪国有这样好的文书,
为什么还会灭亡呢?
晏子回答说,
它的灭亡自有其原因。
我听说,
君子有了至理名言,
就把它悬挂在大门上,
用以提醒自己,
每日去践行这光明大道。
而纪国有这样好的良言,
却把它当成水灌进壶里,
它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这就是君子悬闾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得到了至理名言,
领悟了成长升级的道理,
那就要马上去做,
在践行中把它从意识层面,
上升到心灵层面。
让这好道理与自己合而为一,
成为自己不断成长迭代的强大引擎。
而许多人喜欢看书,
也喜欢买书,
也喜欢学习,
也喜欢写作,
也喜欢和人交流,
但是不喜欢去践行道理,
不喜欢不断迭代和思考。
这样的话,
人自身的智慧和勇气不会增加,
人自身的仁爱与承担不会拓展,
人自身的境界和格局不会增长。
要知道,
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
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许多人要花一生,
甚至终其一生也没有跨越。
就比如关于交流,
许多人认为,
交流就是让对方清楚他的错误,
或者可以帮助对方改进或升级,
但实际上并非一定如此。
有人说,
交流的目的,
其实并不在于发现什么,
而在于获得新视角。
它需要的是倾听,
而不是争论。
严格意义上说,
这种对于对立的包容,
比单一的价值观更接近真理本身。
所以交流是为了看见对方,
而不是说服对方。
我们成年人都有各自的价值体系,
都有各自清晰的价值判断,
那么我们彼此交流的目的,
很多就在于通过对方认识自己,
通过交流获得新的视角,
让彼此都有所增益。
在这过程中,
我们虽然都没有说服对方,
甚至我们都不会试图说服对方,
但显而易见,
我们彼此对自身价值观的呈现,
以及我们生命张力的彼此展现,
也一定会给双方以应有的启发,
这不就够了吗?
人生辽阔,天高地远,
让我们彼此珍重且珍惜。
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
很多时候,
一个人选择了行走,
不是因为欲望,也并非诱惑,
他仅仅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
步步紧逼,
不如做一个人群中真实自然的人,
不张扬,不虚饰,心有所定。
撰文|顾諟书院
编辑|顾諟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