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拗相公”王安石革故鼎新、勤政务实的一生
董问博
【主题阐释】
人们赞叹他学贯千载的文章和学问,也激赏他视富贵如浮云的傲骨。然而,文学并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目标,在他看来,政治理想的实现更为重要。他——王安石——考察水利、治理干旱、调试刻漏、平抑粮价……在鄞县为官时,用13天走遍14乡,竭尽全力解民忧、惠民生,这些治理措施成为他后来变法的蓝本传承后世。
他的一生革故鼎新,致力于富国强兵;他的一生不移骥骜之气、不坠鸿鹄之志,始终闪耀着“勇者”的光芒。
【时文热读】
王安石的“新桃”与“旧符”
春节在古代称“元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习惯吟出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短短的七绝诗,包含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春联和迎春仪式等华夏文化传统。这是诗意的元日。
|
诗里的每一个词都蕴藏着深深的文化底蕴。放爆竹是为了驱鬼辟邪;屠苏酒是用紫苏叶子泡出来的酒,宋人有喝饮子的习惯,饮子是用各种草药泡出的饮料,喝屠苏酒意味着去除污秽和陈腐;挂桃符则是祈求门庭清净,防止鬼祟入侵。
然而,王安石的《元日》诗绝不仅仅是一首咏春的诗,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这首诗写在1069年,那是宋神宗熙宁二年。当时北宋的财政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库帑空虚,宋神宗已经无钱可用。窘迫之际,宋神宗想到王安石。神宗希望借助他的经验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危机,于是召他入京咨询国策,紧接着就拉开熙宁变法的历史大幕。
进入熙宁二年,王安石写下这首《元日》,诗中“旧符”暗喻朝廷的旧制度。旧体制必须用新体制取代,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规律。这是贴在国门之上的“新桃”,王安石以改革家的勇气为北宋的门庭贴上这副对联。很快王安石就遭到守旧派的阻击,他大声呼吁,不要畏惧天神,祖宗的治理方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则,更不要担心人们的议论,按照一个目标勇敢地走下去,一定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元日》从它诞生迄今千年间,每逢新岁到来老幼皆诵,人们希望看到一个新的明天,看到一个“曈曈日”的明天。九年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他的新政被废弃。这里边有新法执行上的问题,有权贵为着自身利益的诋毁,有一群影响力巨大的朝廷名臣的不合作,但仍为历史上一次伟大改革留下了文化遗产。
(摘编自《齐鲁晚报》2024-01-30 ,有删改)
【解读】
王安石不仅是诗人,他还是政治家。因此他的散文,诗歌都会表现出他的政治追求。这首诗是王安石开始执行变法当年所作,通过对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所以全诗从表面上看是在讲过春节的景象,实际是在表达“革除旧政,施行新政”,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社会规律 传统仪式
【素材精选·一】
宋韵钱湖 山水传承千年文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一系列风雅乐事,不仅让宋韵走入更多人的生活,让文化“活”起来,同时打造宋韵文化对外交流高地,深度呈现鄞州宋韵文化精髓,深度挖掘鄞州历史人文,提升“文化钱湖”的影响力。
东钱湖宋韵文化圈建设,便是深度挖掘东钱湖宋韵文化资源,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地区品牌形象、推动度假区经济发展、丰富游客文化生活、实现教育和启示价值多维出发,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高水准对标构建东钱湖“宋韵文化圈”,持续深化、完善“宋韵钱湖”文旅品牌。
在鄞州的宋韵文化品牌中,有一位名人写入鄞州千年历史,他就是北宋鄞县的县令王安石。东钱湖畔,留下王安石深深印迹。
在鄞期间,王安石勤政爱民、革故鼎新,推行实施改善民生的“贷谷于民”政策,提出组织民众“大浚治川渠”的施政方略,率先倡导办学,开创了一个县政治理的优秀样本。他也从中获得了宝贵的“鄞县经验”。
一系列关于王安石的品牌打造工程也在推进中:改造提升王安石广场,打造具有宋韵特色的公共文化新空间;打造安石望湖游线,全长约4公里,串联王安石广场、二灵寺、福应庙、忠应庙等点位,再现王安石考察治理东钱湖的历史场景。
2023鄞州区宋韵国际文化季的主体活动之一宁波市首届王安石文化节,将举行开幕式、成立王安石品牌文化双城联盟、原创剧本朗读会《听·见 安石》剧场版演出、《遇见·千年安石情》MV首发、“安石之路”鄞州宋韵旅游线路发布等十余项内容。
宋韵钱湖NPC大赏、风雅集、宋式婚庆秀、快闪秀、史府家宴、清平乐宋韵音乐会等活动,让踏足湖区的游客,感受到当下鲜活的宋韵。今年中秋国庆期间,伊人画舫、宋韵茶摊、古韵演奏、汉服打卡、宋潮文创展陈等活动,打造网红爆款,带动了餐饮、景点消费热度上升。
(摘编自《宁波日报》2023年10月27日,有删改)
【解读】
在2021年,也就是王安石千年诞辰之际,有文章对这位历史人物在鄞县(今宁波)的治理成就进行了回顾,指出他虽然只治理了鄞县短短千日,但其影响却持续了千年。2023年鄞州区宋韵国际文化季期间,宁波市首届王安石文化节包含了十余项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伟人的一种纪念,也是对其思想和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和推广,同时也为提升当地的文化品牌和知名度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鄞县经验 品牌文创
【素材精选·二】
千年王安石
郑少忠
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政论家,但早年王安石的大志并不在此。生活的磨难、历史的合力等诸多因素,把他打磨成盖世罕见的诗文大家。
作为诗文大家的王安石,大气不凡、卓尔不群。王安石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这种理念,多少会忽视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有点将文学作品政治化的偏狭;这正好成就了他的政论文最出色的特点:立意高远、雄健简练,逻辑严谨、说理透彻,奇崛峭拔、笔锋犀利,有居高临下奔泻而下的磅礴锐气,这是其他文学大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王安石,曾饱受争议。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列宁称他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产生了一些弊端,但成效显著。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打击了官僚、豪绅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和对市场的操纵、垄断,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新法还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人民负担减轻,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国库充裕,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一千年来,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过王安石。他去世后40多年才出生的“政敌”朱熹曾感慨地说:荆公“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一些主张加强国家干预的近代中外学者,甚至还把他誉为“中国古代的凯恩斯”。
历史不仅记住了他的诗词歌赋、子曰诗云,更记住了他理财富国强兵的惊世之举,更应该记住这个远见卓识思想家的“时代之光”。
(摘编自《江西日报》2021-08-13,有删改)
【解读】
历史如过眼烟云,但总有几个人如恒星一般,永远地流传下来。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其变法思想和文学成就也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是对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的一次深刻探索和尝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关键词】
务为有补于世 远见卓识
【金句摘抄】
【赏析】这两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纵被春风吹作雪”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
【佳作示例】
不畏浮云
侯欣彤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与古朴雅致的书画室格格不入的,是我颤抖的手与宣纸上的团团墨斑。练了三个月的书法,我依旧没什么长进。
“你可能没什么书法天赋,急躁也没用。”连老师也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颇有些遗憾地中肯评价。“嘿!你这写的是字儿吗?我练两个月都比你写得好。”同学的嘲笑只会加重我心中的怀疑否定自我,失落与不甘将如洪水般把我的心紧紧裹住,像要溺死我般令我喘不过气。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忽而瞥见父亲正饶有兴味地看电视,里面播放的是《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于是我也跟着看起来。
跟随探访团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了王安石崇高的爱国情怀,济天下的忧民之心以及不畏艰难的变法决心。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那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当我默默背《登飞来峰》时,心中“咔哒”一下,仿佛打开了一扇明亮的门,我理解了,我顿悟了;自然界的浮云一阵风后就会散,注定阻挡不了攀爬者的步伐;而生活中保守的思维、自我否定,甚至他人的闲言碎语都可能成为遮挡我们视线,妨碍我们认清方向的“浮云”。这些“浮云”需要我们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境界与实力,不断净化心灵;而“不畏”不仅展示了王安石面对困难的勇敢乐观态度,也提醒我要超越困难,“高瞻远瞩”,要想达到“最高层”,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坚守初心。
心中的乌云渐散,那轮希望的朝阳也在王安石的带领下散发出光芒,他能勇敢面对变法的种种困难,我又如何不能学好书法?
我急急走向书桌前,铺好毛毡,折好宣纸,提起毛笔,游弋于书香之海,沉醉于墨香之中。只要不畏,就是成功,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
如此,甚好。
(作者系西安滨河学校初2024届博学2班学生,指导老师:董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