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38岁的李华,时常称自己为“大神”。这个称呼出自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薪百元的年轻人们》。
深圳三和人才市场附近,有一群底层打工人。他们得过且过,打一天零工休息三天,不考虑结婚生子,一心只想躺平,被称为“三和大神”。
这个称呼,代表的是第二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李华认为自己也是其中一员。不同的是,他是在北京求生存。而且,他曾经努力奋斗过,辉煌过,拿过月薪三万的高薪,过得比普通白领还要好一些。
只是人到中年,竟然将一切都打回了原形。
李华是农村人,家在河北张家口的一个小镇上。他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读书,去一个技校学过一年服装裁剪,之后就开始去北京打工。
他最初是在服装厂踩缝纫机,管吃管住,每个月发四五百元的工资。那时,他才20岁,没什么压力,发了工资出去吃吃喝喝就觉得不错。
换工作是常事,从一个服装厂到另一个服装厂。工资如果高些,工作时间肯定长。做得久了就觉得没意思,后来他辞了职,当过服务员,摆过地摊,什么都试过,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后来,李华进了一家中高端化妆品公司,主要做销售。有三千元的底薪,提成比较高。他口才好,加上产品质量不错,所以销售业绩很好,每月能拿到两三万元的工资。
那时候,他有五险一金的社保,公司双休,工作时长是标准的8小时。他觉得一切都很美好。租住三室一厅的房子,日子相当自在。
不过,公司没多久倒闭了。李华和一个朋友接手了部分业务,砸钱投资做生意。刚开始很顺利,少的时候每天赚五千,多得时候能达到每天一万多!
李华没想到自己能赚那么多钱,一时觉得赚钱也很容易嘛,于是和朋友们出入高档饭店,衣食住行都非常讲究。
然后,疫情来了,一切都变得艰难起来,销售渠道也出了问题。最后,所有的货都砸在手里。那些化妆品,对35岁的李华完全没用。他查遍所有卡,积蓄只有一万元。
再找工作吗?在遍地都是大学生的北京,初中学历很难进入面试。况且,已经到了35岁难求职的年龄。
自己再创业更不可能了,没钱什么都做不了。李华想了很久,决定去北京南六环的马驹桥,那里有很多招日结工的劳务公司。
李华第一次去的时候,见到了很多提前等在那里的打零工的农民工。人力资源公司的墙上,贴有招聘的要求和薪资。
有时,招工的人在外面喊180、220或者300,那是当天的日薪。觉得合适的人去报名,然后等着对方安排做工时间就可以。
合适的工作不一定每天都有,但做了当天就能拿到工资。
慢慢地,李华熟悉了流程,他做过装卸工、代驾、快递分拣、跑腿等等。
薪资不稳定,他没法租房子。北京随便一个房子,每月都是一千多块钱,他就去住马驹桥的旅馆。那里有像宿舍一样出租床铺的,每个月300块,几个人住在一起。
实在没钱的时候,他住过桥洞下。有时候工作结束太晚,他也会到附近的医院凑合一晚上。
李华有时觉得这样的生活还不错,有时又不甘心。他看身边人都爱刷抖音,也想着自己做个视频号,不过想的时候多,没有实际行动。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两个年轻人睡在厕所门口,突然觉得心酸:他们一定不知道哪个桥洞或公园比较暖和吧?一定不知道医院偶尔也可以去住吧?
抱着这样的心情,他做了“北京流浪生存指南”的系列视频,没想到几个视频竟然火了。
关注李华的人,除了不知怎么找工作的年轻人,也有职场的人。他们觉得李华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很辛苦,但也很轻松。没有那么多无效社交,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反而纯粹了许多,像是实现了一些暗藏的流浪梦。
李华的抖音叫做“李帮主流浪记”,目前有12万粉丝。因为网络,他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不过他还在做日结的工作。
他用2万多元买了辆车,一路南下去了广州,还去了上海。一个人开着车,走到哪里睡到哪里,没钱了就干几天日结。视频里的他,经常劝大家不要焦虑。
现在的李华还在北京,继续探访日结的工作。有人骂他不上进,他无所谓。他觉得人应该心态好,具备被讨厌和不被认可的勇气,不要害怕别人对你失望,他只想按自己的心意生活。
虽然李华还是说自己是流浪者,但我觉得他目前的状态已经不是躺平了,他的短视频更新得很频繁,再加上打零工,生活态度已经算是很积极了。
但他视频里记录的一切,确实是当下的一种现象。35岁以后找工作太难,大学毕业混在私企尚且不易,何况第二代农民工呢?人到中年的苦涩与无奈,看不到希望的迷茫,还有底层人的苦难,都是真实的。
什么时候开始,35岁以后的中年人,也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呢?我们其实真的年龄不算大,毕竟,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都推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