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院门诊部在朝阳院区门诊大厅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义诊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指导群众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活动现场,门诊医务人员通过播放健教宣传短片、发放健教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全面普及抑郁症、焦虑障碍、强迫症、双向情感障碍、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卫生门诊黄京铭主任则为现场义诊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给出精准且专业的建议。
此次活动提高了居民对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的认识程度。引导群众在面对问题时,以科学的方式积极应对,主动寻求帮助。同时,也倡导大家给予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更多理解与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理解的和谐社会氛围。
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
携手共同守护心理健康,
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婴幼儿(0 - 3 岁)若养育方式不当,可能出现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及情绪行为控制差等心理发育问题。可行的预防方法是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及身体交流,着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学龄前儿童(4 - 6 岁)常面临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等情况,处理不当易出现拒绝上幼儿园、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其独立与合作能力,可有效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
3、学龄儿童(7—12 岁)及青少年(13—18 岁)可能出现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还有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状况。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预防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4、中青年(19— 55 岁)面临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以及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
5、中老年(55 岁以上)可能因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产生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有助于预防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
供稿:门诊部
编辑/校对:林刘飞 任维
审核:闵捷
审定发布: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