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174《邯郸之难》

文化   2024-10-02 09:06   河南  

《战国策》174《邯郸之难》

刘向

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

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夫魏之攻赵也,恐楚之攻其后。今不救赵,赵有亡形,而魏无楚忧。是楚、魏共赵也,害必深矣,何以两弊也?且魏令兵以深割赵,赵见亡形,而有楚之不救己也,必与魏合而以谋楚。故王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救之不足畏也,必不释赵。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

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

【译文】

邯郸之战,昭奚恤对楚宣王说:“君王不如不援救赵国,而使魏国的力量增强。魏国的力量强大,恐怕割取赵国的土地一定很多了。赵国不顺从,那么必定坚守,这是使他们两败俱伤的好办法。”

景舍说:“不是这样。昭奚恤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魏国攻打赵国,担心楚国从后面进攻它。现在不援救赵国,赵国就有灭亡的形迹,而魏国没有楚国攻其后的忧虑,这是楚国、魏国共同攻打赵国,对赵国的危害一定很深重!凭什么说是两败俱伤?况且魏国已经命令士兵割取了赵国很多土地,赵国已经显露出灭亡的征兆,而内心有了楚国不援救自己的想法,必然与魏国联合起来而图谋楚国。所以君王不如少出些军队,作为赵国的援兵。赵国依仗楚国的强大有力,必定与魏国死战。魏国被赵国的顽强抵抗精神所激怒,而且看到楚国的援救不值得畏惧,一定不肯放弃灭亡赵国的机会。赵国、魏国互相拼得两败俱饬,而齐国、秦国乘楚国援救赵国之机起兵攻打魏国,那么魏国是可以打败的。”

楚国因此派景舍领兵援救赵国。赵国的邯郸被魏国攻占以后,楚国占取了睢水、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

【注释】

1.邯郸之难:指赵都受到魏军的攻打。邯郸,赵都,在今河北邯郸西南二十里。难: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左传·文公二年》:吾与女为难。

杨伯峻注:难,去声,为难,即发难共杀先轸。

唐·鲍溶《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阃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

清·李渔《奈何天·密筹》:下官袁莹,自从行兵以来,屡奏肤功,数平大难。

2.昭奚恤,生卒年不详。芈姓,昭氏,楚昭王之后 ,战国楚国宣王时期大臣。封于州、江,又称州侯、江君。

楚宣王十五年(前355年),昭奚恤担任楚国令尹,权倾一时。楚宣王十七年(前353年),魏国发兵包围邯郸,赵国向楚国求救。昭奚恤主张暂缓救赵,待魏、赵两败俱伤,楚国趁机攻取了魏国睢、濊之间的土地。其后昭奚恤受到魏国忌惮,魏人江乙、山阳君、魏氏先后向楚宣王谗害昭奚恤,来离间楚国君臣,但楚宣王并未中计。此后其事迹未见史书记载。

3.景舍:景舍,景氏,名舍,字子发。纪郢(今湖北荆州)人。战国时楚国大司马。原为上蔡令。楚宣王十六年(前354年),率楚军以救赵为名,占领魏国雎、濊间地。二十七年(前343年),奉命西伐高蔡,押蔡圣侯归郢,辞不受赏。楚威王时不被重用。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