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别人了解我们什么?

情感   2025-01-02 23:02   新疆  
公众号·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Robert Gonsal 

《快乐的知识》是尼采后期的重要作品,撰写于1882年,其中第五卷补写于1886年。


本书浓缩了尼采思想的精髓,对诸如生命、个体与群体能、爱情、文艺、哲学、科学、道德等问题都进行了简明而深刻的论述,语言凝练而隽永,思想鲜明而锐利,行文多为警句或短诗,思想火花处处闪现,令人读后有痛快淋漓之感。


尼采 著 / 黄明嘉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预先认定不可知

世间存在一种并非罕见的、愚蠢的谦卑,人一沾上它,就永远成不了认知的高手。
比如,某人看到某个引人注目的东西转身就跑,对自己说:“你受骗了!你的感官到哪儿去啦!这不可能是真的!”
于是,他不再做更仔细的观察,更敏锐的倾听,而是像受到惊吓一般,退避三舍,竭力尽快将此物忘却。
他内心的准则是:“凡与普遍观点相违背的东西,我都不要看!我也够资格发现真理吗?发现真理的人已经多如牛毛了。”

越过小径


在同羞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交往时,必须乔装糊涂;他们会突然恨一个人,就是因为这人当场识破了他们的某种温柔或热切高昂的情感,仿佛看穿了他们的什么秘密似的。假如此刻要向他们表达善意,那么最好设法让他们发笑,或者说一个使人冷静而有趣的话题,这样,他们的情感会重新冷冻起来,复归平静。


让我说说该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什么教训吧。在生活中,我们彼此曾是亲密无间的,似乎没有什么东西阻碍我们的亲善和兄弟情谊。中间只隔一条小径。当你正越过小径,我问:“你想到我这儿来吗?”于是你就不想来了,当我再问,你已默然。


自打这时起,我们中间出现高峻的山岭,湍急的河流,使我们彼此疏离。纵然我们想重新往来,也已经无能为力了!此时的你再忆及那条小径,也定然无话可说,唯有抽泣、愕然!



真理意识

我赞美一切怀疑。我冒昧地对怀疑说:“让我们试验一下!”不过,凡是不让进行试验的事物和问题,我是无意过问的,这就是我的“真理意识”的极限,因为在这极限上,勇敢失去了它的权利。

别人了解我们什么

人们以为,我们对自己了解多少,在记忆里保持多少了解,这对于我们生活的幸福并不起决定作用。
别人了解我们什么(或者以为了解什么),有一天终于冲着我们来了,这时我们才知,这是更厉害的东西。这些人战胜自己的坏心眼要比战胜自己的坏名誉更容易。


善的起源

邪恶的欲望变得文雅了,故微弱的视力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凡是在出现这种情况的地方,人们就开始建立善的王国。“现已进入善的王国”,这情感使得所有受恶欲威胁和限制的本能欲望,比如安全感、舒适感、友善感等等一起激动起来,这就意味着,视力愈弱,则善的延伸愈广。

所以,老百姓和儿童总是乐呵呵的,而伟大的思想家则忧郁、悲痛异常!


生命是什么

生命意味着,不断把想死的东西从身边推开;生命意味着,对抗我们身边的--也不止是我们身边的--一切虚弱而老朽的东西。
那么,生命是否就意味着,毫无孝心地对付濒死者、可怜人和行将就木者呢?一直充当杀手呢?
可是,老摩西曾经告诚:“你不应杀生!”

厌世者

厌世者在干些什么呢?他倾力欲达更高的世界,想比所有肯定人生的人飞得高远。

他抛却许多碍于飞行的东西;而有些东西对他并非无价值,也并非不钟爱,但也仍被他扔到下面,为了向上的欲望而将其牺牲。这抛却和牺牲是他身上唯一可见的东西。  

于是,人们就赐给他一个厌世者的美名,他也就仗着这名分挺立于我们面前,裹着修道士头巾,犹如穿忏悔衫的幽灵。他对自己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十分满意。他要对我们隐晦的正是他的欲望、得意和超越我们的企图。

是呀!他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些,况且对我们如此谦恭有礼。好一个肯定人生的家伙!尽管他厌世,但与我们毫无二致。

每日意图
洞悉人性的幽微和光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