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探访“木碗故乡”奔子栏:益西家的“一碗深情”

时事   2024-10-18 19:00   云南  

10月的香格里拉金沙江畔

景色如画

河谷沿岸层林渐染

云雾在一道道山脊间缠绵飘荡



奔子栏,隶属德钦县

藏语意思是“美丽的沙坝”

作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

奔子栏有着辉煌的历史

在长期对外联系与交往中

这里的藏族文化

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

奔子栏手工制作的民族工艺品

木碗、糌粑盒等

因做工精美、品质优良而闻名藏族聚居区

奔子栏也因此

有着“木碗故乡”的美称

今年57岁的益西

黝黑、壮实

是当地有名的藏木碗手工技艺能人

对藏族人来说

藏木碗不仅是饮食器具

还是可以一代代流传下去的手工艺品

藏木碗分男碗、女碗

男碗碗口大、碗身低矮

象征着男性的豪迈、沉稳

女碗碗形收敛、碗口稍窄

显示出女性的柔美、内敛

对这些琳琅满目的

藏式木碗、糌粑盒、酥油盒

从素胚打磨到批灰、生漆

每一道流程益西都如数家珍



益西是土生土长的奔子栏镇人

在奔子栏

木碗制作的环境熏陶下长大

在外经商过程中

他意识到

家乡传统手工艺应该被发扬光大

2004年,他回乡创业

在奔子栏下社创办了

德钦县奔子栏

残疾人手工艺木制品厂

吸纳了15名学徒

学习加工制作藏民族手工艺品

对益西而言

木碗制作不仅仅是一份事业

藏族群众对木制器具情有独钟

甚至与木碗形影不离。



据介绍

一只普通藏式木碗的制作周期

从木头取材到完成制作

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

而从木碗素胚到上漆变成成品

还有20多道工序

包括一遍遍地

打磨、上漆、晾干

每一道工序都只能由手工完成

而随着每个季节气温、湿度的变化

木碗“吃漆”不一样

呈现出的颜色、亮度也就不同

这些都考验着制作者的技艺



在精益求精

传承这种藏式手工技艺的过程中

益西特地从四川成都

请来一名生漆世家的传承人

木碗上漆是一门手艺活

要耐得住性子……

已经在这里工作了7年多的阚世云

一边打磨木碗

一边给大家介绍上漆的要领

现在,益西的儿子次里品初

正跟着阚世云学习

在父亲的影响下

他接过了民族工艺品

制作的“接力棒”



高中毕业以后父亲让我学这个技艺

当时我觉得无所谓

后来跟着父亲带着这些产品

去上海参加旅游展览

别人问我会不会制作

我说“不会”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回来以后我便用心地学起来。

今年32岁的次里品初说

现在他已理解这项传统技艺的意义

所以一边学习一边帮父亲开拓市场



在父子俩的努力下

2009年至今,

“益西藏木”系列产品已经达到50多种

包括藏式糌粑盒、藏武士马背藏桌

金色糌粑盒、藏木碗

以及藏式家具、酒具、茶具

手镯、花瓶、转经筒、围棋盒等

产品主要销往

西藏、四川、青海等地

目前,还接到了来自

尼泊尔、印度等国家的订单



除了制作手工艺品外

益西还把自家房屋

建成具有奔子栏特色的

传统藏式房屋

并打造了

手工艺品和奔子栏传统古物收藏两大展厅

用来展示

奔子栏藏族民俗文化

和茶马古道文化


作者:李焦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丁观有




    

云南政协报
政协组织的宣传窗口,政协委员的精神家园。作为云南省政协的机关报,《云南政协报》是云南省唯一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大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全省各级政协及政协组织的工作动态,也可以聆听政协委员心系云岭发展、关注社会民生的拳拳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