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教育家那样思考与实践
华应龙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虽然我们还不是教育家,但我们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奔赴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
首先,要像教育家那样思考和实践:为谁教?
2021年7月1日,我非常荣幸地在天安门广场参加我们的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近距离地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心潮澎湃。其后,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感悟:“请党放心,强教有我!”
在全国第三届特级教师论坛上,我说:“我是小学数学教师,但我不是教小学数学的,我是用自己喜欢的数学来教孩子的。我们要担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滋润生命。我们不是为知识而教,而是为学生成人而教,但不是为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教;是为学生做‘中国人’而教,而不是为发达国家培养高端人才而教;是为 ‘世界的中国人’而教,并不是为他们成为‘未来的单边主义者’而教。”当我演讲完毕,全场掌声雷鸣。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于我而言,已是内在自觉。我为什么会成为“内在自觉”?除了接受党的教育,还与自己坚持读书修行有关。当我拜读了《新时代榜样科学家》,于敏、袁隆平、南仁东等科学家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我,因此,我创作了《袁隆平教我们学数学》,这样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以下简称“国数课”)。我还指导徒弟四川大学附小校长沈勇创作了“国数课”《数说中国天眼》。我认真阅读了《长征记》,我在书边批注:“如果教育部规定全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教师都用暑假来读这本书,那该多好啊!”之后,我自己创作了“国数课”《半条被子》,指导我的徒弟福建省特级教师李培芳创作了“国数课”《数说长征》。
其次,要像教育家那样思考和实践:教什么?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2024年1月18日,年轻的李老师听了我创作的“国数课”《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特别激动,非常积极地抢先提问:“华校长,您上的这节课太让我激动了!请问,这是哪个版本教材上的啊?”我回答:“哪个版本都没有,不是教材上的。” 李老师瞪大好奇的眼睛,追问:“教材上没有,那您为什么要教呢?”“好问题!”我夸赞道。
李老师的追问启发了我,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祖国需要,我就去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不能满足于自我陶醉,自我享受,我要呼吁更多的教师都来创作这样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行文中,我一遍又一遍地敲出同一个词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我想,应该给“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一个简称。
这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是“大数学课”,与“大思政课”正好合拍。高兴之后,我又想“大数学课”的概念,没有突出“爱国”,于是,我再想。
“爱数课”?却有“我爱学数学”的味道。“道数课”是道法课与数学课的融合,但听上去像“倒数课”,那不行。“数思课”,是数学思政课。“祖数课”,是把祖国和数学连在一起的课……
2024年1月28日,我出差南京。凌晨3点55分,睡梦中,我得到一个词“国数课”,好响亮的名字啊!我赶紧拿起备用手机输入“国数课”三个字的拼音,没有这个词,我太高兴了!4点10分,我在备用手机上写下“国数课”的界定:“国数课不是取代数学课,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数学课。国数课是在数学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数学,以及当下中国建设速度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兴奋中的我做出决定:不仅要写出文章《“国数课”: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还要出版专著《祖国需要,我就去教——关于“国数课”的探索》。后来,文章刊发在2024年第5期《人民教育》上,专著2024年3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十分感谢中国教育学会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2024年6月11至14日“化错养正,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公益研讨会在我的老家江苏省海安市隆重举行,全国28个省市1700多位专家、教研员、特级教师、局长、校长、骨干教师参与研讨。33节国数课、52个微报告,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全国许多地方掀起了创作“国数课”的热潮。
在大家的帮助下,现在我给“国数课”的界定是——
“国数课”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数学课”的简称,是我为祖国教数学使命感的新表达,是努力为数学课涂上爱国底色的新作为。
将爱国和数学相连接,以爱国为数学添温暖,用数学为爱国增理性。
“国数课”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中国故事讲好数学,如我的《半条被子》;另一类是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如李培芳的《数说长征》。
再次,要像教育家那样思考和实践:怎么教?
关于怎么教,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教育主张——化错养正,此处不赘。
新冠疫情期间,我想:闭门正是开卷时,人间最乐是读书。如果学生们自己能阅读数学书籍,那是多么美好的景致。于是,我决定用自己的公众号“华应龙化错化人”来推广数学阅读。
指导阅读,大家都会认为是语文教师的工作。数学需要阅读吗?数学阅读的方法与语文阅读有什么不同?数学阅读究竟读什么?我带头撰写数学阅读文章,组织工作室成员推荐数学阅读书目。我先组建核心团队,做调查,列出推荐书目。工作室成员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数学书籍,自己阅读三遍以上,再撰写指导学生阅读的文章。然后交给写作把关组,修改润色。再后,交给我。一般地,我与每位作者还会往返修改三次以上。最后,由工作室成员编辑,公众号发送。我公众号发出的指导数学阅读的文章已有131篇。
在朱永新教授的指导下,《小学数学学科书目(学生版)》已于2024年2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怎么教?新时代的我,用公众号来教。因此,我公众号每天推出一篇文章,我都会对20多万读者负责:认真撰写,精心挑选,一定不发广告。
往期推荐
🔸 叶 澜:读华应龙
🔸 心到功自成
扫码关注我们
留言申请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