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点击上面蓝字王珍原创
王珍原创 第1745篇
“欸乃一声山水绿”, 柳宗元《渔翁》中这一句,就是我与民丰村和睦湿地初相遇时的此情此景此心境。
和睦湿地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听说,那原生态的迷人风光,给我的全都是人生初相见时的喜出望外。
3月2日,连日阴雨后初霁,初春的风依然料峭。我们闲林诗社的社员们开启了新春采风第一采。
未经开发的和睦湿地,清寥得带有几分神秘。若不是有民丰村的热情接待,我是找不到渡口的。
那里早早就有两只摇橹木船在等着我们。平时多乘机动船,摇橹木船让我感觉新奇。
想起刘欢的歌:“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原生态湿地加摇橹木船,就是怀旧的标配。
我只顾自己的心情而不顾礼仪地捷足先登,径直走到摇橹艄公身旁坐了下来。
等众人妥妥地坐稳后,艄公娴熟地摇起了橹。慢慢地与红尘拉开了距离,只留下一片泓澄奫潫【yūn wān】的水域。
橹摇过处,原本静静的水面漾起一圈绿波,那是水的春心在荡漾。
不知不觉间,两艘船就拉开了距离。艄公笑道:“我年逾70,摇不快的。”
我倒是觉得缓缓行走于水上,不徐不疾,正好看看两岸的风景,拍摄一下身前身后的美好。
看岸两边,遍植桃、梅、柿等果树,可以遥想春华秋实;陌上芦花簇簇,翠竹青青;柳枝上初绽的米粒大小的柳叶婴幼儿,惊起的白鹭,游弋的鸭群,春水绿如蓝……
春意盎然而生,心也暖了起来。
这时,手机的功能完全等同于相机,取景框里横竖都是吴冠中的画里江南。
小桥流水、乌檐碧瓦、飞鸟波涛……是多少人心中深切的眷恋?白墙,黛瓦,绿柳,石桥……大自然自带的飘逸线条,写意的水墨,像诗一样,如梦一般……是水墨、水粉的脱胎换骨,是大自然铅华洗尽的青春容颜。
间或,有三两个劳作的人影,嫩绿的菜地,闲置的鱼篓、渔网,没有人为的道具、没有刻意的粉饰,有的全都是自然的旖旎风光,独特的水乡风俗,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生态。
这样的场景,比读过的诗文、看过的画和影视有更开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无限的张力。
原来,在余杭在闲林,藏着一片被保护得如此完好的净土。在这个杭城最后的原生态湿地村落里,春有春笋,夏有水菱,秋季有火柿,冬季鱼汤宴。
四季流转,万种风情。
而鱼塘、桑田、摇橹、采菱、养蚕、灶头画、赛龙舟、水乡婚礼等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水乡田园风情,勾勒着国泰民丰、物阜民丰、生态民丰、和睦民丰、文化民丰、文明民丰……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在民丰村都一样可以岁月静好。
民丰村和睦湿地的一次采风,让我对余杭对闲林的热爱变得更清晰而真切起来。
民丰村的书记说,作为闲林经济第一强村和独特的和睦湿地自然风光所在地,村里接待过许多客人,其中不乏前往考察调研的省市领导,但文人的采风还是第一拨。
某人诗不会写,光知道抢C位,自我批评一下
闲林诗社的文人墨客是幸运的,作为新春的第一采,更是民丰村的第一采,先睹为快的福气值得珍惜,回馈的方式自然是纸上纷呈的诗词、散文、书画。
但仔细想来,再擅书写者,也无非是拷贝者或拓本人,因为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村居、那里的田野……本来就是诗就是画!
穿过绿色的和睦湿地
穿过绿色的和睦湿地
摇橹木船的信念,不知畏惧
就像
艄公的手,毫不颤抖
强劲地穿透
也许是最后一泓净水了
唯有
和睦湿地
春水暖了
鸭蹼和春柳都在传说
从此以后,梦在民丰村里
张开了翅膀
和睦湿地中的生活,世间的人和事,全都遗忘
在原生态湿地中,欣喜若狂
那是我在世外的另一种幸福
诵读:和睦 朗诵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