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到“南风窗”的一篇文章《文科倒闭潮,来了》,觉得挺感慨的。
文章引用的主要是美国的数据,在今年秋季,哈佛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无一例外,这些大多是文科专业,消息一出,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热议。
2024年9月,哈佛大学校报《深红》发布消息,本科学院取消了至少20多个系30多门秋季课程,其中文科专业是重灾区
即便是哈佛大学,也不得不面对所谓“文科衰败”后的世界。在2022年,哈佛只有7%的新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像研讨课这类本就是旨在运用小班化特质,拓展互动深度的课程,也因为过于小众面临被腰斩的境地。
文科消亡,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浪潮。不少国家就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当新冠疫情的爆发、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时,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包括中国,都在这场文科取消潮中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颠簸。
2024年3月,英国肯特大学宣布逐步淘汰6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包括艺术史、人类学、健康与社会关怀、新闻学、音乐与音频技术、哲学和宗教研究
很显然,“过度乐观、拥抱文科热潮的千禧一代”已正式成为过去式。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社会评价体系,都在敦促Z世代降低期待,选择更务实的方向。在现在,攻读理工科被视为一个“正确且明智”的选择。
文科衰退,是个全球性的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五分之四的成员国报告显示,过去10年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都在下降。
文科还有何意义?这几乎是全世界都在反思的问题。在一个快速数字化的社会,人文学科不仅变得越发边缘化,而是陷入了一种难以自证意义何在的尴尬境地。
“南风窗”说“包括中国,都在这场文科取消潮中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颠簸”,估计还是给我们自己留了点面子的。在我们这里,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流传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文科无用论”。
这两年爆火的张雪峰,更是在直播间多次对文科嗤之以鼻,强调文科专业里面只有法律还凑合,因为可以“考公”,其他的基本都是没用的,感觉在老张嘴里就是“垃圾”。
张老师从纯就业角度教育家长,你可以说他短视功利,但是这就是现实和人性。
谁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乌托邦的蓝图,哪个父母能接受孩子毕业找不到工作?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学里花多年时间阅读人文经典、过着知识分子生活、渴望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年轻人,早在毕业后发现他们曾经仰望的职业,早已失去公众信任,并走向衰落的难堪处境。
当经济下行,银根缩紧之时,也就是实用当先,文科没落之日。
大环境已经迫使新时代人变得更加务实。他们的需求简单而直接:寻求稳定和回报。
然而,文科对个体可能确实残忍,但对人类整体的意义深远,不可忽视。现在我们对大学的评估,就业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实际上这是把商业的逻辑转变成了教育的逻辑,这是有问题的。
对文科的边缘化,忽略了它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文化理解力方面的独特价值。就像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散文集《没有国家的男人》说的那样——“艺术不是谋生的方式,它是让生活变得更加可承受的一种非常人性的方式……都是让你的灵魂成长的方式”。
文科是一个知识体系,它的关注点是「人」,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生活经验等方方面面。一些科学技术解决不了,或者无意解决的问题,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在关注和试图解决它们。
文科的学术训练核心是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简单一点说,批判性思维培养我们分析复杂文本、数据或社会事实的能力,让我们对那些视为当然的观念提出质疑,甚至把自己也纳入被质疑的对象,也就是鼓励自我反思,它要求我们从多元视角加以思考,尤其让我们关注事物的伦理维度。如果你具有一定的人文视野,你会对一些东西看出问题。
人活着除了需要面包,也需要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物质上的丰裕,但它常常不能够解决人心灵的问题。文科之用,在于明理、增智、陶情,它并非单一技艺,而是人生智慧。比如哲学,比如佛学,比如艺术。
其实,如果没有飞机高铁,地球仍然能够存在,但是没有音乐美术,这个世界会多么苍白乏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文科和理科也是无法完全分开的。比如历史和考古虽然是文科,但是从文物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前人的科学技术,并吸收运用到现代科学当中来,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再有,我们的世界虽然变得十分实用主义,但是批判性思考作为我们分析复杂文本、数据或社会事实的能力,反而在这个高科技能替代很多劳动培养很多懒人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甚至可以指引科技革命的方向。人文是各类学科的基础。
所以,我不赞同“文科不行了”的说法,明明是很多人变得不读书不思考,怎么就变成了文科不行了?而且,不是文科不好,而是我们现在做不了好的文科,让文科都去“舔”,是这个社会不行了。
文科倒闭潮来了,恰恰说明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彻底地堕入实用主义的深渊。这里面引申的一个问题,可能也是我们如今怎样去重新认识“人”的成长和价值。
-完-
小号“李逵的小板斧”因为一篇敏感文章被封到了明年二月,要春节后才能见面。
禁闭期间,小号文章还可以正常浏览,也不影响关注,只是无法登录和推文。名片如下,敬请关注。
已经被封三个号,小号禁闭期间,小小号“李逵的第三把板斧”暂时代理小号职责,敬请一并关注,我会越挫越勇,除死方休。
全文2300余字,喜欢请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作者:李老逵,法学双硕士毕业,曾在国务院部委工作多年,嫉恶如仇,仗义敢言,因此辞职改做执业律师。赤子之心不改,忧国忧民常在,忙时搬砖,闲暇写作。文章多替苍生写,不为君王唱赞歌。
发声不易,敬请搜“likui2019”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加本人微信进粉丝群,让我们永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