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视频在网上爆火。
河南南阳一所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发现,在午餐时间后他们班一名叫李士博的男孩没有来上课。他问班上学生们有没有人看到李士博,学生们的回答却把他震惊到了,“他在食堂吃同学们吃剩下的骨头……”
老师不解。按理说,他们这所学校的午餐都是免费的,学生不应该因没有饭吃而去吃别人的剩饭。老师带着疑惑来到食堂,果然看到那个男孩在饭桌前捡别人吃剩下的骨头往嘴里塞,看到自己老师来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带着怯生生的感觉慌忙退出了食堂。
“妈妈能吃饱就行了,我年纪小,喝点水就饱了。” 7岁小男孩李世博如是说。
原来,李世博的父亲几年前因车祸离世,留下他与姐姐、母亲相依为命。面对家庭的困境,李世博不得不承担起照顾患有智力障碍母亲的责任。他白天上学,晚上回家照顾母亲。为了能让母亲随时在自己身边,他想出了带母亲一起上学的办法,让母亲在校门口守候。而他,则把自己的饭菜留给母亲,自己吃餐厅里同学们留下的骨头和剩饭充饥。
老师将他拍下来的视频发到了网上,这个故事很快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时间,全网掀起了捐赠热潮。
于是有作者评论说:“这场由一个小男孩的孝心引发的爱心行动,最终演变成了全社会对公益事业的深入思考。它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进步的希望。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孩子在逆境中的成长与担当,也感受到了无数爱心人士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温暖与力量。愿这个故事能够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能够学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作者在最后建议“请将此故事讲给您的孩子听,相信它定能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与善良的种子,进而影响并塑造他们未来的行为举止。”
更有文章以“儿食剩骨,正餐奉母,二十四孝图,从此又多一图”为标题,把李世博的“义举”列入了新的“二十四孝图”。这简直是震碎了我的三观。
这位作者说“这个世界给了我很多写作素材,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可我只觉得他写的不是新闻,更不是什么作品,而是赤果果的两个字“吃人”。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的中国,我简直震惊地说不出话来。我擦了擦自己的眼睛,确定我没有穿越到解放前。
7岁的小男孩李世博身上体现的恐怕不是美好,而是苦难。这个稚嫩的肩膀上本来不应该承担这么多这么重,并且完全与这个年龄不匹配的责任。
这种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地的民政部门和社会救助系统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启动救助工作,向小世博和他的家庭伸出援手?这片土地上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被谎言掩盖的真相和民生问题还有多少?
一方面是贪官动辄贪污数亿甚至数十亿,另一方面却有七岁幼童连饭都吃不起像狗一样去啃剩骨头。如果这样的事件还值得歌颂,那我只能说歌颂者和叫好者都是禽兽或者sb。
苦难应该被记录,但绝不值得被歌颂,更不应当把悲剧当励志来升华。看到这样的新闻,恐怕当地有关部门首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和职责是不是已经一塌糊涂,是不是眼睛只盯着上面和领导,而从来不记得民间的疾苦。
当年焦裕禄同志看到兰考百姓的苦难,不但没有让宣传部门去歌颂他们多么坚强,而是痛哭着说“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至于那些把这个事件标记为“一个小男孩的孝心引发的爱心行动”,认为“不仅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进步的希望”;甚至把小世博列为新“二十四孝”的作者,还有居然建议“把这个视频放在中小学品德课堂上循环播放”的网友,我相信,哪怕是路边一摊牛粪,他们也会发现它散发着浓郁新鲜的香气,并且扒拉开来,里面还能找到些许金黄的麦粒,令他们甘之若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校内猪肉臭,儿有剩骨食”。每每出问题只敢聊到“仁义礼智孝”最表面那层,却对本质问题避而不谈,个例还会层出不穷地出现,下次还会陷入换汤不换药的恶性循环。
如果一个孩子偷钱,那他有罪,可是如果是为了母亲不挨饿而偷吃,那这个社会有罪,某些人更有罪!
2022年,一则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B站视频,在朋友圈刷屏了。二舅曾是村里的顶尖学生,但因村医打错针成了残疾,自此靠做木工过日子。他生活拮据,但掏空十几万积蓄给领养的女儿买了房。他66岁了,还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88岁老母,兼顾着村里几百位老人的物品维修工作。
在二舅的故事里,作者写到:“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面对这种对苦难的美化甚至赞美,我愤怒地写下了《用二舅的苦难熬鸡汤,良心不痛吗?》
更有一位已经怀孕八个月的准妈妈,还在挺着大肚子坚持送外卖,然而某家主流媒体的文章标题,竟然是“她的笑容充满希望”,还在给这位准妈妈加油打气点赞,说什么“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于是我愤笔写下了:《她的笑容充满”希望”,你的报道写满无耻》《去你娘的为母则刚》。
她不坚强能怎么样?点赞,点你大爷。
我们从这些所谓的励志故事里,更多应该看到的是反思和改变,反思如何让大家都有机会拿到好牌,如何避免一个残疾人几乎要终老一生还拿不到残疾证,如何实现老有所养,不要让 “66岁老汉随身携带88岁老母”,更别让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去送外卖,让7岁男孩把饭菜让给智障母亲自己在食堂吃剩骨。
否则,就算再励志一百万次,也无法避免普通人的苦难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片土地上不断重演。
-完-
近期,小号“李逵的小板斧”因为一篇敏感文章,直接被封到了明年二月,要春节后才能见面。
禁闭期间,小号上的文章还可以正常浏览,也不影响关注,只是我无法登录和推文了。小号名片如下,敬请关注。
已经被封了三个号了,“李逵的第三把板斧”也已启用,小号禁闭期间,小小号“李逵的第三把板斧”暂时代理小号职责,敬请一并关注,以防随时可能的失联,名片如下,我会越挫越勇,除死方休。
全文2600余字,喜欢请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关注本号并在对话框回复“精品文章”,即可获赠本人精品收藏,许多已经全网难觅。
作者:李老逵,法学双硕士毕业,曾在国务院部委工作多年,嫉恶如仇,率性认真,因此辞职改做执业律师。赤子之心不改,忧国忧民常在,忙时搬砖,闲暇写作。文章多替苍生写,不为君王唱赞歌。
发声不易,原号“李逵的板斧”已被永封,敬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本人其他号,搜“likui2019”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加本人微信进粉丝群,让我们永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