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上市房企中期业绩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息,行业盈利越来越难。
CRIC监测的典型50家上市房企上半年有58%的企业净利润为亏损状态,即便是央企也难逃净利润下滑的趋势。
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金额TOP5房企中,四大央企净利润普降。
从核心归母净利润来看,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利润规模不相上下,但华润置地核心归母净利率已高于中海地产1.33个百分点。不过,两家的利润率水平与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已明显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减收减利”的现象在头部央企也开始越来越明显。
2024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是为数不多全口径销售金额超千亿的房企,以这四家央企为例,上半年四家央企营收规模达到3565.84亿元,同比微降2%,占典型50家房企营收规模的比重达到了24.4%。
相对于整体营收2%的降幅,四家央企归母净利润降幅更为明显。2024年上半年四家央企实现归母净利润总计294.04亿元,同比减少29.3%。
其中,中海地产和招商蛇口营收双降,上半年中海营收为869.35亿元,同比微降2%,归母净利润降幅达到24%,同样招商蛇口营收微降0.33%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降幅达到了34.17%。
保利发展作为销售规模第一的房企,其营业收入也达到了1392.49亿元,是所有房企中最多的,同时企业的毛利润也是最高,达到223.08亿元,但是净利润方面则被中海和华润反超。
从核心归母净利润来看,华润置地以107.4亿元排在四家央企首位,中海地产比华润置地少了1个亿,以106.4亿排在四家央企第二位,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均不足百亿元。
另外,中海的核心归母净利率达到了12.24%,华润置地更是达到了13.57%,在全行业中都保持着前列水平。
实际上,对比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的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则可以发现,中海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占比达到了94.37%,而华润则降到了74.72%。这意味着,中海坚持房地产开发主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更多是得益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而华润置地则通过第二曲线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2024上半年华润置地实现核心净利润107亿元,其中经营性业务核心净利润55亿元,占比提升至51.4%,经营性业务核心净利润占比首次过半。
除了华润置地之外,招商蛇口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占比也降至77.82%,资产运营与城市服务业务的第二曲线也为业绩增长作出贡献。
在财务指标方面,四大央企的财务状况都较为健康,三条红线均处于绿档且较为安全的水平。
总资产和持有现金最多的是保利发展,分别达到了13900亿元和146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4上半年保利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71.48亿元,不过由于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融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9.87亿元,因此期末持有现金相比于期初仅略微减少了1.1%至146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保利发展的非受限现金短债比为1.22,在四大央企中最低;净负债率为66.18%,扣预后资产负债率为66.89%,在四大央企中都是最高的。
央企强大的融资能力在四家央企身上均有所体现,上半年四家企业资金成本都低于3.5%。
其中华润置地融资成本最低只有3.24%,主要原因在于2024上半年华润置地在公开市场以超短期融资券融资60亿元,票面利率在1.98%至2.38%区间,截至2024年中期,华润置地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同比下降32个基点。
今年上半年,四家央企普遍有一个共性,即减少了拿地规模。
2024上半年拿地销售建面比最低的是保利发展,仅有0.12。相较之下,华润的拿地销售建面比达到了0.39,在四家企业中是最高的。从历年的表现来看,华润置地的拿地销售建面比在几家央企中整体都相对较高。
拿地规模减少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总土储规模的收缩。
从2024年中期的情况来看,四大央企的总土储建面相较于期初都减少了8%以上,招商蛇口土储规模收缩最为明显,上半年减少了10.19%。
从土储绝对数量来看,保利发展以7140万平米的规模稳居第一,其次则是华润置地的5699万平米。
减少拿地背后,实际上反映出去库存的压力。
在销售下行的背景下,房企去库存的压力普遍存在,即便是头部四大央企也不例外。从四家企业披露的存货情况来看,已竣工物业(A股:开发产品,H股:持做销售物业)在存货中的占比近年来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其中保利和中海的竣工存货占比都超过了20%,中海甚至达到了30.17%(2023年底数据),存货去化压力相对较大。
在行业普遍减收减利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头部央企也未能幸免,从财务指标来看四大央企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在经营方面保利发展和中海地产仍然坚守房地产主业,其中保利以规模取胜,而中海则坚持利润为王,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则通过第二增长曲线应对开发业务带来的挑战。
不过,一个段时间难以改变的趋势是,坚守主业的房企势必会经历利润率和去化率的压力,而开辟第二曲线也要面临市场不确定性的投资风险,短期内企业利润规模和盈利水平将继续承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