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的建立,就是以皈依三宝、愿意成佛为我们的方向,以菩提心为我们的动力。认识到世间的一切都是无我,看到了无我,消除自己的痛苦。可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乃至六道一切众生,却不知道是无我,一直在受苦。
我们不忍心他们受苦,愿意使他们圆满成佛,哪怕是为一个众生,都值得去努力。这种菩提心会促使我们认真修学,不敢懈怠,同时随缘救度。你不能天天看着众生受苦,在那里哭,在那里闹,而是安住于无我的状态,要随缘而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以这样的菩提心作为动力。
在《楞严经》第八卷的卷首,佛陀告诉我们,要以三种渐次作为菩提道上的保护行。前面给大家讲过,皈依三宝、发心、持戒,这三者是修行的基础。
持戒就是培养福德,三宝是前面的目标,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后面的动力。你发心有多么勇猛,就有多么精进;发心不勇猛,你就精进不起来。如果觉得修行没有进步,你要检讨自己,看自己的发心是不是出问题了,有没有发出离心。
在解脱道上,一定要以出离心作为动力。在菩提道上,一定要以菩提心作为动力。没有菩提心,你就不可能去度众生,也就不可能掌握度众生的方法。
检查自己的发心没有问题以后,修行路上是否顺利,就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福德来保护自己。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过程当中,要有保护栏把自己始终保护起来——以持戒为根本而展开一系列培养福德的行为。
净土宗讲的净业三福,首先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出家也要孝养父母,跟在家相比,是以不同的形式去孝养。“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去做杀、盗、淫恶行,口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思想不起贪、嗔、痴,这就是培养福报。持戒和培福,都是为了让我们修行起来不会有危险,感觉更安稳。
没有福报的人,修行起来经常会有不安全感——一会儿怕生病,一会儿怕没有善知识,一会儿又怕自己条件不够。这些担惊受怕,就是福报不够。“七岁修行不算早,八十回头也不迟”,所以现在回头刚刚好。就在当下,如法、安详,这样持戒修福,所做一切都能成就。第八卷中,佛陀特别强调三种渐次。你想走上菩提道,先要明白三种渐次的道理。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除我们痛苦的助因。所谓痛苦的助因,就是一切不良的嗜好和习惯。整个修学过程,首先是要具足这一步。居士皈依三宝以后,我们就开始劝他不要抽烟,不要喝酒,不要闲聊,不要在背后讲人是非。你看,一进山门,“寺院重地,严禁吸烟”,这就是为了把我们的小毛病先去除掉。这些毛病不是导致痛苦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但是会影响我们很深。
我们都是“依食而住”,依靠食物来维持我们的生命。特别要注意,在食物中,五辛——葱、蒜、韭菜、洋葱、兴蕖,不能吃。兴蕖在印度有,中国没有,所以我们听不懂。
这五辛是烈性食品,味道有刺激性,特别容易刺激性细胞,会使性欲增强,所以不能吃。辣椒、姜虽然是辣的,但是它们不属于烈性食品,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另外五辛是臭味的,吃了以后,就算你讲法讲得天花乱坠、妙语连珠,天人也知道你讲得好,跑过来听,但是他们受不了你的臭气,只能站得远远的,背朝着你听。但是饿鬼喜欢臭味,它们跑过来站在你的肩膀上,舔你的嘴巴,这叫臭味相投。
天人、善人、有福德的众生都远离你。而饿鬼,经常生起贪心、嗔心的这些没有福报的众生,却经常跟你在一起,你的磁场自然就受到干扰,烦恼成为必然。
在没有成道之前,没有证得无我之前,如果不停地受到坏信息的干扰,你的身心不会安详。想要身心安详,必须把自己的身心调节到清净的状态。
持戒的人,为什么会有护法神护着呢?是因为他梵行清净,这些善神自然就跟他相应。我们生命的层次是多元的,就像电视的频道,非常多。你拿着遥控器调到哪个频道,那个频道的图像就展现在你眼前。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命调节到饿鬼的频道,你就生活在鬼的世界里,就会越来越像鬼。贪色的人,别人叫他色鬼;酗酒的人,叫他酒鬼;嗜赌成性的,叫赌鬼。我们吃五辛,就会把自己的频道调到鬼的世界,所以千万不要吃五辛。
以此类推,在生活当中,想占小便宜也是属于三恶道的习惯。有些人讲话故意不讲道理:你讲上天,他要讲下地;你讲这个,他要讲那个;你给他讲这个意思,他故意要曲解成那个意思;你讲得好好的,他故意要调笑你。这些都属于鬼的特性。所以有些人骂“你这个死鬼”,就是说你有点不三不四。我们看到六道当中,天道是六百功德,阿修罗道是四百功德,人道是三百功德,畜生是两百功德,饿鬼是一百功德,地狱没有功德。
如果我们做人做得不像人,稀里糊涂的,一半是人,一半是畜生,不像三百,也不像两百,那就是二百五。
出家人为什么要有威仪?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威仪,比如玩笑开习惯了,不正经的话讲习惯了,自然感召的全部是不正经的人,感召的那些鬼也是不正经的鬼。你在生活当中学习起来、修行起来就很难安稳,常常会出很多毛病。心里有鬼了,就跟鬼道相应,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心里有鬼。
古德讲:“闲谈杂话损精神,有限光阴贵胜珍,不念弥陀真可惜,阎罗催往靠何人。”
你一天到晚叽叽喳喳地闲谈杂话,把时间全部搭在里面,花费的是你的生命啊!你不要以为闲聊一个小时没有什么关系,这一个小时花费的是你的生命。人家都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你看看,你自己有没有浪费时间?
所以学佛以后,你想走上菩提道,很多坏习惯一定要改过来,不改过来的话,你永远走不上这条路。因为你的频道不对,是混乱的。所以,第一是要断除我们坏的习惯、坏的毛病。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刳,就是枯萎、刮除的意思。正性,就是烦恼性。真正的烦恼因,我们要给它刮除掉。正烦恼因是指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是重戒。对于重戒,必须严持不怠。
当你的心被杀、盗、淫、妄所困了,结果一定是三恶道,连往生三善道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你想走上菩提道,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一,慢慢除一些小习气、小毛病;第二,找到真正引导我们轮回的主因,佛在《楞严经》“四大清净明诲”里给我们讲,淫心、偷心、杀心、妄语不除,尘不可出。我们要培养善根,从事真正的修行,就要如法地持戒、修定。
“三者增进,违其现业”。在持戒的基础上,不随着业缘跑,违背现在的业。凡夫平常习惯的行为和看法,要不断地去纠正、修改它,自然就能回旋到原始的地方。正修行路主要是“不染六尘,诸根无偶”。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六根都是伴随着六尘而生起作用的,所以六尘就是凡夫六根的伴偶。伴偶是什么?在家夫妻就是伴偶。
眼睛跟色尘结婚了,勾结在一起,你的脑袋就昏了。我们的六根一直追逐外界的六尘,你要证菩提道,必须要把六尘放下,使六根成为孤零零的孤家寡人。所以第一步就是根尘脱落——根和尘脱开。
《楞严经》里面特别强调用根不用尘,不用识,就是要经常感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看,清清楚楚,却把心从所看的境物当中收回来;所听,清清楚楚,把心从所听的声尘当中收回来。六根不落六尘,我们的六根自然就能清净。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贪外界贪得太多了,我们的六根就损失得很快。眼睛视力不好,是我们过去用眼睛用得太厉害了;耳朵听力不好,是我们过去用耳朵用得太厉害了。也许是这一生,也许是过去生。六根一直去勾结外界的六尘,所以很痛苦。六根不在六尘上起作用,就不会再有善恶之业的造作,虽然还没有解脱,但你已经能感觉到清净圆满的身心状态。所以六根不落六尘,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心密打坐用功,修行进步会比较快?元音老人反复强调,要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处用功。“一念不生”,你就没有办法落入六尘。念头才动起来,六尘就勾结在一起,此起彼伏,就像六条龙一样舞蹈。佛陀把根尘勾结的状况比喻为“六龙舞”。现实人生的种种景象,都是由于根尘勾结而产生的。只要六根不落在六尘上,你的身心当下清净圆满。但这个圆满,只是在凡夫世界的圆满。我说“像皮球一样”,它也是圆满的。他能感觉到,现实中能讲得出来的那些痛苦都没有了。
大家可以试一试:六根不落在六尘,这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你的身心已经清净,虽然有我,也是清净的。这是链接凡夫和圣人的交接处。不迈在这条路上,你就永远体会不了佛法的清净圆满。迈到这条路上,一直保持在这里,前面的贪、嗔、痴、慢,杀、盗、淫、妄,一切恶习、一切善法,慢慢地就会从你的心中脱落了。等根和尘全部脱落,心性自然就打开了。常住真心的大门是没有关闭的,你随时可以进入,除非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我们都是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所以对人生、对世界才有那么多的误会和烦恼。
当这三种渐次建立起来了,如此用功,就完全走上了菩提道。这条道路,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我们要努力行菩萨行,就能感受到生命内在的庄严,也是无尽的功德。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只为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经核实,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