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前沿
共筑学术未来
万物藏,北风凉。寒风凛冽的季节却挡不住新华南教育人的热情。为落实新课标,践行新理念,锤炼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这个学期末,我校于2025年1月14日举办了青年教师论坛会。这场论坛不仅为新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为大家提供了深度思考,反思总结的契机,这是一场智慧的切磋,成长的磨砺。
在12月,教务处就以“探索教育前沿,共筑学术未来”为主题,组织我校青年教师围绕AI技术与教学融合,跨学科教学与课程整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各青年教师都精心撰写了论坛初稿,经学校评委组的初审,推选出10名青年教师进行展示。本次会议由郑晓宇主任主持,吕欣校长,孔维巍副校长以及各学科主任均出席现场评审。
陈辅玲老师以二年级美术《茂密的花》为例,探讨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与实践。通过情境导入、讲授新课、学生创作、展示评价等环节,提升了学生美术技能、审美能力等素养,她还介绍了跨学科融合的创新点及反思改进措施。
从事二年级英语教学的何雨羲老师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她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如何利用绘本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绘本解读过程中通过扶放结合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绘本评价中深度挖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拓展绘本故事中创设语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刚入职不久的何昊宇老师,结合本学期在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小学语文习作起始阶段学生常面临三个主要问题,即“无话可写”“表意不清”“结构混乱”。她向大家介绍了针对传统“讲授—模仿—练习”教学模式弊端明显的问题,如何利用AI技术发展,探索AI与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攻克习作难关,为教学提质增效的举措。
科学教师付宇阳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以《我们生活的世界》为例的主题的分享汇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强调通过情境引导、科学实验和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探究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孙晓旭老师作为高年级语文老师,对如何利用创新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高阶语文学科素养进行了精彩的作业设计分享。在她的实际教学中,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和相关阅读链接等网络资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浏览,并搜集鲁迅先生的资料,多角度地探寻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形成对鲁迅先生的初印象。这种实践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引发学生主动亲近鲁迅、走近鲁迅作品的兴趣,产生探究与学习的欲望。再借助鲁迅名言警句谈一谈对其的印象,从而进一步增进对鲁迅先生的亲近感,为后期课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课堂实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军神》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杨淑雅老师结合自身运用讯飞机器人和相关平板设备的上课情况,初步探究了小学语文课堂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问题。
杨蕊嘉老师带来了题为《教育技术(AI)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的精彩案例分析汇报。杨老师在分享中,详细阐述了AI在教学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她指出,借助AI个性化学习系统,能够精准定位学生知识薄弱点,帮助学生多元化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通过智能辅导工具,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在课堂互动方面,AI驱动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参与度显著提高。
张海滢老师以《麻雀》一课为例,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情境创设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案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生活经验,可通过故事法、提问法、表演法和练笔法等多种策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发展。案例同时也提出了针对课堂管理和学生个体差异的改进建议,具有可推广性。
针对《精卫填海》这篇富有神化色彩的文言文,张予晴老师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她以《山海经》视频和精卫鸟形象构建全域视角,激活学生兴趣,引领其主动投身学习情境。学生从文本入手思考,感受神话意蕴,并通过再创作的方式,获得从学习者到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最后与生活链接,真正让学生理解文本,获得感悟。案例通过深入挖掘《精卫填海》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化寓意,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和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识学习向素养提升跨越的目标。
数学组高峰老师以四上《平行与垂直》为例,展示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本课成效显著,学生的参与度高涨,课堂氛围融洽,不仅使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显著增,而且还促进了空间观念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老师们的精彩展示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言简意赅的语言让大家沉醉其中。这些发言不仅展示了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日常工作细致入微的观察,更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创新精神,引得全场强烈的共鸣与深入思考。
孔维巍副校长对大家的分享表示了高度的肯定。老师们不仅在教学研究中展现了科学精神,科研态度,学术造诣,而且将个人的教育事业与社会需求,国家政策导向相联系,在不断创新创造中为我校教学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寻求了更优方法,也开拓了新时代新背景下教育的另一番格局。他也勉励新教师继续坚守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真情热忱,做好总结反思助力自身成长,为学校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而强大的生机活力。
此次论坛所播撒下的创新与思考的种子,必将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新华南全体教师的的探索与努力,不仅是为了当下课堂的精彩,更是为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筑牢根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正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书写着教育的新篇章。
撰稿:沈宇
初审:郑晓宇
审核:孔维巍
终审: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