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3岁的孩子是个十足的大话痨,话痨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走在路上不管看到什么,她都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
“看!妈妈,一辆红色的小汽车开得好快啊!”
“妈妈,这棵树好大啊,诶,这个树叶怎么掉下来了呢?”
“妈妈,快看,一个小鸟从我眼前飞过去,飞到那边去了,看不见了!”
……。
现在的她每天不厌其烦地跟我聊天,而这种语言爆发是从2岁左右开始的。要知道在她两岁以前,大多数时候都是我在对着她“唱独角戏”。因为是自己带孩子,常常会无聊,为了缓解这种无聊,我常常把孩子当做一个“可以倾诉,但得不到回复”的朋友。
虽然孩子回应我的只是哼哼唧唧,一个微笑或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巴掌。正是我这种“无意识的聊天”,反而把孩子变成了一个“小话痨”。直到孩子3岁,突然发现孩子词汇量增加速度很快,一个新的词汇运用场景她马上就掌握了,并用给我看。
现在3岁的她已经会开始用语言的力量和我斗智斗勇了,我们的聊天也变得越来越有趣了。如果你想要孩子变成小话痨,拥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这篇经验知识科普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先来了解一下幼儿语言发展过程
正常情况下,宝宝在2-3岁时会迎来语言爆发期,具备基本意思表达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具备的表达能力以及程度会逐渐变强。你家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到了哪个阶段呢?先来看看这份幼儿语言发展过程
0-1岁:语言储存期
孩子的语言学习从他们能够听到周围声音就开始了,一般的专家都会建议,家长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多对他们说说话,以便刺激语言能力的发展。大概到了8个月左右,很多宝宝就能够说一些元音字和叠词,比如爸爸、妈妈等。
1-2岁:模糊表达期
在1岁之后,孩子能够偶尔蹦出一个字或一个短词,这个时候他们的表达还不是很清晰,比较模糊,甚至说不出的情况下,会自己造一个简单的“谐音词”,只有带孩子久了才能心领神会。
记得那会我家孩子1岁3个月的时候想喝酸奶,会指着放酸奶的地方说“daduo”,这个意思也只有我这个当妈的能理解。
2-3岁:完整表达期
到了2岁之后,孩子就进入了语言爆发期,整天小嘴巴拉巴拉说个不停。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甚至很快就能学到新词汇,并琢磨怎么运用到日常场景中去。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整句话的表达能力,甚至可以讲小故事、编制小谎言了。
3-6岁:表达能力飞速发展
到了3岁之后,他们的词汇会更加丰富,交流表达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们会开始说更为复杂的语言了,并且开始领悟语言中的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了。这个阶段的孩子说话很有意思,天真无邪中又透漏着深刻的道理。
想要孩子语言天赋高,家长要杜绝2种低质量的聊天模式
“家里有个小话痨,家长一定是个大话痨”,语言天赋高的孩子,家长一定在平时下了不少“话痨”的功夫。不过,要想培养好孩子的语言天赋,家长一定要杜绝2种低质量的聊天模式,否则不仅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没好处,还会耽误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一:敷衍式聊天
所谓敷衍式聊天就是:看起来是在和孩子聊天,实际上心不在焉。比如你有没有这样敷衍过孩子:孩子追着你问东问西,结果你在那玩手机,孩子说了几次你跟没听见似的,最后不耐烦地用个简短词汇搪塞孩子。这样的聊天,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毫无用处。
第二:没有营养的聊天
在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初期,一些简单的聊天能达到初期效果。随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额发展,家长就要开始摒弃没有营养的聊天,比如“你今天在家有没有听话”就要改为“妈妈今天想知道你在家都干了什么?”
前者,孩子只需要回答“有”或“没有”;而后者,孩子需要花脑子和语言组织能力来向你阐述我今天干了什么,这样的聊天更富有意义。别觉得孩子能够认知的一定是简单肤浅的,其实孩子接受能力很快,即便今天无法理解,慢慢场景再现时他们就能自然参透了。
培养孩子的“话痨”能力,可以借鉴下“海沃塔”聊天模式
语言表达能力不管是在孩子小时候乃至长大后都是一项“吃香”的技能。培养孩子的“话痨”能力,宜早不宜迟,从宝宝有听觉开始就要培养。特别是到了孩子2岁之后,家长更要花时间花精力,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培养,那么可以借鉴下“海沃塔”聊天模式。
“海沃塔”聊天模式的定义
“海沃塔”聊天模式用在家庭教育中,它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把父母和孩子的简单聊天变成提问和讨论,让这场聊天更富有含金量。“海沃塔”聊天模式是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聊天模式,不是普通的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头脑风暴”。
确定一个“海沃塔”聊天时间
犹太家庭里,他们通常把周末休息的时间当做“海沃塔”聊天时间,他们不会让孩子“好好吃饭不说话,而是边吃饭边讨论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的现状,我们可以把“海沃塔”聊天时间定为:接送孩子放学的时间;晚餐时刻;睡前半小时。
“海沃塔”聊天模式的核心: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倾听和表达:先倾听孩子,不着急打断和下结论,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释放他的表达欲望,鼓励他们多说一点儿;
探索和聚焦:孩子的思维跳跃得很快,就是刚刚还在这件事上聊天,很快就跳跃到另外一件事上了。家长要做的就是把思维拉到原来这件事上,和孩子好好聊,避免用肯定句,把“天”聊死。
支撑和挑战:孩子有属于自己的认知观点和想法,在发现孩子想法不对时,要发出挑战。和孩子产生辩论,记住是辩论,而不是“肯定”。通过挑战来让孩子意识到问题,锻炼思维,学会反思。
举个案例:
孩子:“妈妈,今天我在游戏区玩车子时,老师说不可以,因为不是在规定时间内”;
妈妈:“那你是怎么做的呢?是乖乖听老师话,还是反抗了一下了呢?”
孩子:“嗯,我当时反抗了一下,我告诉老师我不是去游戏区玩车子,我只是想看看车子有没有被其他小朋友弄坏,这样我就顺便修好”;
妈妈:“那你挺厉害的嘛,还知道为自己不守规则的行为找理由,不过这个理由,的确会让老师降低对你的不满。不过你怎么知道你这样说,老师就会允许你在游戏区玩车子呢?”
孩子:“因为我去修车子,这是做好事,是乖孩子的表现!”
妈妈:“为什么你觉得做个乖孩子,就可以不守规则呢?如果老师允许你了,那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有样学样,老师该怎么处理你们呢?岂不是老师的规则都无效了?”
孩子:开始若有所思,好像明白了什么。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于育儿知识以及经验分享。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