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他们荣登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文摘   2024-09-24 07:35   重庆  




我校七位校友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9月16日,斯坦福大学与Elsevier共同宣布更新了标准引文指标的全科学作者数据库,并发布了第七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

该数据库提供关于以下指标的标准化信息:引用次数、h指数、共同作者调整后的hm指数、不同作者位置论文的引用次数、综合指标(c-score)。根据标准的Science-Metrix分类,将科学家分为22个科学领域和174个子领域。为至少发表过5篇论文的所有科学家提供领域和子领域特定百分位数。终身影响力数据更新至2023年底,最近一年的数据则为2023年收到的引用。

科学家筛选标准:基于c-score(包含和不包含自引)排名前100,000名的科学家,或者在其子领域中百分位排名达到或超过2%。本版本基于2024年8月1日 Scopus快照,更新至2023年底的引用年份。整理了最近一年的中国科学家排名数据(2023年),筛选了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这两个学科方向的科研人员,共计320名。

令人欣喜的是,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的320名中国科学家中,来自河北地质大学的校友人数达到7位之多。他们分别是:毛景文、侯增谦、成秋明、谢玉洪、申旭辉、徐    备、徐长贵。






七位入选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榜单校友简介






毛景文
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12月生,山西运城市人,197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家。2011年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称号,2018年获得国际矿床成因协会杰出成就奖。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主任。此外,毛景文院士还担任国际矿床学权威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副主编,国内核心期刊《矿床地质》主编。

毛景文院士是我国矿床学领域在经济地质学家学会(SEG)、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三大国际组织中获得终身学术成就奖的第一位矿床学家。

毛景文院士长期从事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矿床模型和找矿评价研究,已取得了多项原创性重要成果,在《Geology》,《Geochimica et CosochimicaActa》,《Ore Geology Reviews》,《Economic Geology》和《Mineralium Deposita》等国际地学领域期刊发表多篇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其中2013年发表于《Mineralium Deposita》的论文——《Major types 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ore deposits inSouth China and their geodynamic settings》荣获该期刊创刊55年引用率最高论文殊荣。




侯增谦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汉族,1961年6月出生于河北藁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床地质学家,研究员,理学博士。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深地资源项目负责人、国际地学计划IGCP项目第一负责人。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矿产资源所研究员、副所长;兼任国际地学计划(IGCP)中国委员会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应用矿床地质学会(SGA)区域副主席等职。

他长期从事金属成矿理论与资源勘查技术研究,创建了碰撞造山带成矿理论,构建了碰撞型斑岩铜矿、褶冲系铅锌矿、碳酸岩型稀土矿等成矿新模型,阐明了大陆碰撞过程中金属富集机制和成矿机理,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理论指导青藏高原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数十项重要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以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区域副主席讲席奖。

20多年来,他和合作者发表论文228篇,SCI收录73篇(第一作者28篇);在国际学术期刊主编英文专集4部,出版中文专著4部;发表SCI论文248篇,SCI他引130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和第三届黄汲清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成秋明
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60年3月生,山西晋中人。1978年就读于河北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经推荐,转入长春地质学院学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知名的数学地球科学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1995年获得IAMG杰出青年科学家奖(The President's Prize),2008年获得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William Christian Krumbein Medal),2012年当选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学会(IAMG)主席,是担任该职位的首位非欧美学者,2016年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主席、并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四光学者”荣誉称号。2020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E)外籍院士,为推动数学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21年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AAG)-最高奖,2021年9月当选2022年IAMG杰出讲席(Distinguished Lecturer -IAMG DL),他是当选IAMG DL的第一位亚洲学者。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
他长期从事数学地球科学研究,创立了地质过程奇异性理论、非线性矿产定量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并在我国和全球得到广泛应用,被评价为“成功推进了非线性理论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对地球科学、物理学和数学均具有重要意义”,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数学地质从传统的统计地质学为主发展成为一门更具普适性的学科——数学地球科学。
曾获得国际国内重要科技奖励和荣誉12项 。1995年获渥太华大学最佳毕业生奖 ;1995年获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主席奖(President's Prize) ;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矿复杂系统和矿产资源评价非线性理论与模型”) ;在2008年挪威举行的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荣获克伦宾奖章,成为全球第27位和亚洲第2位获该奖的亚洲科学家,也是历届最年轻的获奖者。该奖章是由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授予的最高终身荣誉奖,以表彰在地球科学研究和推动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2010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1年获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国土资源部“先进个人奖”。


谢玉洪
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61年2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共党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勘探和工程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现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兼任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理事,广东石油学会理事长,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科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长期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研究和工程管理实践,主持、负责或参与了“九五”至“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主要聚焦海洋边际复杂断块、高温高压、深水和深层等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主持创新了高温高压、南海深水、渤海深层等领域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攻克复杂地质地震探测,复杂断块、高温高压及深水钻完井等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瓶颈技术,创建海洋油气集群化价值勘探开发工程管理体系,实现海洋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组织实施并建成了海上4个标志性工程:高效勘探开发了第一个边际复杂断块油田群、第一个高温高压气田群、第一个深水自营大型气田群和第一个太古界深层大型凝析气田。曾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授权发明专利22件,发表论文59篇,专著15部。2019年由他主持并完成的 “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申旭辉


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1965年12月生,湖南衡阳县金兰镇人。1987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获理学博士;任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震卫星计划实施专家组负责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现任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张衡一号”电磁卫星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副总设计师。我国地球物理场卫星计划的发起者和学术牵头人,长期从事空间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灾害遥感应用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国地震卫星计划实施专家组负责人,国家对地观测领域国际合作专家组成员,国家遥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任。2022年7月8日,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彼得·坚科维奇签发文件,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二级研究员申旭辉成功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
研究领域是空间地球物理和遥感应用,长期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及民用航天科研计划重点项目。主要研究青藏高原、中亚与东北亚地区新构造变形过程及其对大陆内部变形的影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尤其是成像和非成像遥感技术在地震科学领域等新构造与地震构造、遥感地学应用等。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基于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震监测技术预测方法与应用示范",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重点项目"地震电磁卫星观测技术数据处理与应用研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遥感地震监测与应急应用示范工程"等。是中法、中俄、中意、中美、中乌航天合作地震卫星工作组中方负责人。

兼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遥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咨询委员会委员、中欧航天合作联委会电磁卫星联合工作组组长。 



徐备


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954年生。1975-1978年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在读,1982-1985 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85-1988 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8-1990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1992年美国Smithsonian研究院博士后。现任河北地质大学特聘教授。
多次赴美国加州大学和法国奥尔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1990年起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94起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一级、二级岗位),博士生导师。 
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香港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基金、北京大学科技成果奖、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原地质矿产部优秀图幅奖、《科学中国人》杂志2015年度人物等荣誉。
曾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及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论著8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编辑出版SCI论文集4部,SCI引用1300多次。
曾任岩石学报特邀编辑(2014)、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特邀编辑(2015)、LITHOS特邀编辑(2015)、地质通报编委、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委员。



徐长贵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总地质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西乐平人,汉族,博士,教授高级地质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资深勘探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沉积学会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矿产勘查专业。他长期奋战在渤海油田勘探一线,在油气资源勘探前景不明的几年,他几乎查阅了研究院所有历史勘探资料,看遍了渤海几百口探井的岩心,最终创新发展了油气成藏理论,推动了一系列勘探突破和重大发现,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大国工匠、渤海大油田发现者之一。2022年12月,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24年7月,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地质师。
在海域深层古老变质岩潜山大规模成藏机理、复杂走滑断裂带油气富集机制和南海深水深层油气勘探理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解决了制约中国海上复杂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理论技术难题,为海洋强国战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2010年,带领团队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状集体”、“央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1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推评为石油化工领域的“大国工匠”,他在大海里“拔钉子”的渤海探油事迹在《工人日报》头版报道。2019年9月4日,被公示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渤海湾盆地深层大型整装凝析气田勘探理论技术与重大发现,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11月24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21年8月28日,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2024年6月,参与的科研项目“渤海伸展-走滑复合断裂带深部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发现 ”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94篇,其中SCI、EI收录108篇,包括6篇中国知网高被引论文和3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说明:感谢母校张欣老师提供了部分院士校友相关资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公开信息。如有错漏,请及时指正。
      
      全球顶尖科学家榜单全文网址: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7                                    












主办:河北地质大学校友通讯社
   《达观博物文学》编辑部
       
编辑:海 韵
审稿:顶 针
审核:如 晏
审签:小 米
邮箱:dgbwwx@163.com
声明:所有文档观点不代表公众号平台观点;
   文图提倡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









达观博物文学
河北地大校友文学创作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