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 | “心”救援,让生命重燃希望之火!

健康   2024-12-12 17:41   云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我院心血管病科病房内,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患者彭奶奶,82岁,因不慎扭伤左足踝关节来我院就诊,在检查时突然出现晕厥、失去意识、呼之不应,伴有四肢抽搐,持续约30至40秒后自行恢复清醒,醒来后并无不适。


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心率48次/分,存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逸搏心律。经心血管科会诊后,决定将患者收入院治疗。

在询问病史过程中,患者反复出现四肢抽搐,伴短暂意识丧失,持续约数秒钟缓解,醒后如常。心电监护下心率在54-200次/分之间,提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颤。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随时有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风险,临时起搏器是挽救患者最有效的方案。

我院心血管病科吕云主任当即决定在床旁为患者紧急置入临时起搏器。在吕主任的指挥带领下,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将电极送入患者的左右心室,测试起搏参数良好,实现了非常稳定的“VVI”起搏模式,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当监护仪上出现规律的起搏心律时,大家心中沉甸甸的石头总算落了了。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常导致心源性晕厥和抽搐,严重者危及生命。这种情况下,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问题,使得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流传导受阻,导致心室不能正常收缩。彭奶奶的情况正是如此,她的症状包括晕厥、抽搐以及意识丧失,这些都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典型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临时起搏器的植入是关键的治疗手段。临时起搏器可以暂时替代心脏的自然起搏点,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彭奶奶接受的“VVI”起搏模式意味着起搏器会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刺激以维持心脏的稳定节律。


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深入了解置入器械与心脏结构是确保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迅速且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待患者状况稳定后,计划进行“ICD(即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手术”,手术中将电极精准地安置于患者的右心耳及右心室间隔部位,以此实现了符合生理需求的“DDD”起搏方式,并能够有效阻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通过这次紧急救援,医护人员展现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对生命的尊重。彭奶奶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医院心血管病科团队的专业能力,也展示了现代医疗技术在危急时刻的重要作用。


● 科普小知识

临时起搏器的适应症

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中毒、电解质紊乱、外伤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

2. 严重窦缓、窦停等伴阿斯综合征发作或晕厥者;

3.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药物或电复律的快性心律失常;

4. 外科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防止发生心动过缓)。


心血管病科科室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昆明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是集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服务能力为一体的临床重点学科,目前已成为“国家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云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心血管病科”、“云南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继续教育基地”、“云南省心内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云南省心脏康复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云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区”、“昆明市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研究室”、“昆明市心力衰竭康复技术中心”、“昆明市中西医结合PICC护理技术中心”、“昆明市第五届健康春城最美医者团队”等,在云南省中医心血管病领域拥有极好的学术声誉和学科影响力。


图文/彭代平 杨旭

编辑/王虹

一审/吕云

二审/陆博

三审/彭文怡


昆明市中医医院
推广中医中药文化,宣传中医中药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