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本文译自巴伦主教写于2008年的一篇文章,评析新纪元导师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的畅销书《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本文收录于巴伦主教的评论合集Seeds of the Word里,由潇潇翻译。 |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向她遍布全球的观众推荐了一本书,叫做《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作者是德国出生的灵修导师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不出所料,这本书迅速成为畅销书,一个由奥普拉和托尔共同参与的网络节目也吸引了数百万参与者。但随后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奥普拉对《新世界》的支持引发福音派基督徒的强烈反对,他们声称这本书是对传统基督教的攻击。一段由基督徒拍摄的批评托尔和温弗瑞的油管视频已经获得超过七百万的点击量。
那么,天主教徒该如何看待这场争议呢?
天主教的非凡之处在于其包容性,即,能够吸纳其他宗教、灵修和哲学中的真理。托尔的教导中有很多内容与健全且坚实的基督教是相容的。例如,他谈到需要克服自我中心——这个“我”是建立在优越感和独立性之上的。正好,数世纪以来,无数天主教神秘主义者和灵修大师都讨论过“虚假自我”,其特点是倾向于执着、暴力和自傲。他们也同托尔一样,主张发现真正的自我——这个自我建立在爱、与他人的联系以及超越自我关注之上。更重要的是,托尔捍卫他所谓的“痛苦之身”的存在,这是一种半自主的心理结构,源于个人所经历的痛苦和不公。托尔声称,人的心理常被这种极为负面的力量所掌控,迫使人做出平常不会做出的行为。圣保禄(St. Paul)在写给罗马人的书信中也谈到罪是这样一种黑暗的强制力:“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做……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罪恶的法律”(罗:7:19-23)。之所以有这些和其他的相似之处,是因为托尔的灵修代表了学者口中的“长青哲学”(philosophia perennis),这是在世上大多数哲学和宗教传统中都可以发现的基本真理的精华。教会从不鄙视长青哲学,但同时也对其保持谨慎态度。
我阅读托尔的书时,常想起圣依勒内(St. Irenaeus)与诺斯替教派(Gnosticism)的斗争,诺斯替教派是托尔热情拥抱的长青哲学的一种古代形式。正如诺斯替教派一样,托尔主要将耶稣视为一位导师,并将救赎解读为一种意识的转变,一种觉醒到新意识的过程。教会当然承认耶稣是一位导师,但也强调耶稣远不止是一位灵修导师或一位智慧且开悟的哲学家。耶稣是天主,而这一点改变了一切。他不仅仅是找到通往天主之路的众多导师之一——他本人就是道路。他不仅仅是找到真理的众多启蒙者之一——他本人就是真理。因此,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教导,不论其多么感人且富有变革性;他带来的是神性的生命,使人能够分享天主的生命。因此,救赎远不止是清除虚假意识,而是通过天主的恩宠,彻底改造整个自我,这一切都是通过以一种奥秘的方式参与基督实现的。
但我对托尔的主要异议,跟圣依勒内对诺斯替教派的主要异议相同,即,我们都反对以非人格化的方式看待天主。托尔会讲,要与“生命”或“存在”或“宇宙”这些整体建立联系,并将这种突破描述为自我神化。但这就使他的灵修置身于圣经之外。对圣经作者而言,天主既不是一种非人格的力量,也不是宇宙本身,也不是流经并连接所有事物的能量,而是世界的创造者,一个完全超越世界但同时维持并治理世界的存有,并且是一个亲自进入历史的存在。C.S.路易斯评论说,现代神秘主义常把天主视为一种轻快的背景音乐,可以不时听一听,获得点灵感,但圣经将天主视为一位人格化的天主,其无所不能、统御一切且并非人可预料;天主抓住我们,并召叫我们皈依。托尔的“宇宙”与圣经中的天主关系不大。
最后一点:在书的开头,托尔痛斥传统宗教——尤其是天主教——因提出排他性的真理主张而导致世上的暴力与失衡。我对此只能报以微笑。托尔不也是在主张真理吗?不也认为与之相左的观点是错的吗?按照同样的逻辑不也应该受到谴责吗?天主知道,历史上许多宗教人士曾以暴力支持自己的主张,但这一令人遗憾的事实并不能阻止天主教徒说,在至关重要的事上,我们是正确的。虽然托尔对此提出抗议,但他也在做同样的事。
罗伯特·巴伦主教(Bishop Robert Barron)是美国威洛纳-罗切斯特教区主教,系列纪录片《天主教》主持人,Word on Fire创始人。他在巴黎天主教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曾任芝加哥蒙德莱恩神学院院长,以及洛杉矶总教区辅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