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五十回

文摘   2024-11-14 16:06   江苏  


我个人看过《红楼梦》,也看过俞平伯、张爱玲等人评红楼,直到听到蒙曼讲红楼梦,用四个字形容,那就是——惊为天人。如果再加四个字,那就是——唇齿留香。
曹雪芹的《红楼梦》,皇冠之明珠,无出其右者。蒙曼解读红楼梦,个人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有出其右者,她的文采+口才,她的洞察力、见解、人生观都超越了世俗,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

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这一回还是在讲大观园里的青春狂欢,只不过上次吃烤肉那是大俗,这次连诗可就是大雅了。

第一部分:大观园金钗全家福。

这个全家福是怎么拍出来的呢?曹雪芹给他设定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雅集,第二个场景是雅罚。

先看第一个雅集。

那什么是雅集呢?所谓雅集就是回忆中所说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当时李纨不是把大家都召集到依山傍水的芦雪庵,拢了地炕,摆了果碟儿,要即景连诗吗?这可是古代标准的雅集模式,当年兰亭序就是这么搞出来的,谁知却被湘云和宝玉的烤肉宴给抢了风头。不过烤肉宴再热闹,终归也只是个前奏,吃完鹿肉可就真要做诗了。

说起来,连诗这种形式虽然是写实,但其实更像是一种文字游戏。怎么玩的呢?按照一般的规矩,第一个人要写三句,第一句是起进入主题,第二句是成进一步发挥,并且确定韵脚,第三句要转一下,好让后面的人来接,说完前三句,第一个人就结束了。从第二个人开始,每个人都只说两句,头一句是承接前面那个人那句诗,并且要求对仗,而且押韵,那第二句再开启一个新意思,等着下一个人来接,以此类推,周而复始,一般人都这么玩。

问题是《红楼梦》写的不是一般的文人雅集,它写的是一群少男少女的青春狂欢。所以从第一个人起就不守规矩。那第一个人是谁呢?是凤姐。可能有人会说了,凤姐大字都不识几个,她怎么也参加诗社呢?别忘了,凤姐儿可是海棠诗社的监社御史,还给诗社贡献了五十两银子的启动经费,至少也算是诗社的荣誉会员。

问题是以她的文字水平怎么可能写诗呢?凤姐还真写了,而且写的还是起头。第一句她是怎么写的呢?她说:“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了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

那大家评判一下凤姐这一句诗起得好不好?起得是相当出色,既契合了咏雪的主题,又留了无限的余地在后头,真是个会写诗的启发。问题是第一个人理应说三句,她就只会说这一句,这不就是不守规矩了吗?

第二个不守规矩的人是谁?是湘云。如果说凤姐不守规矩是她说少了,那湘云不守规矩则是因为她说多了。要知道连句比拼的可不是什么思想性和艺术性,连句拼的就是速度。那整个大观园里谁最敏捷?当然是湘云了。当初咏白海棠的时候,大家不就见识过了吗?别人写一首诗的时间,她能写两首。

那湘云既有速度又有热情,不知不觉就把别人的话头给抢了过来。有她这么一抢,其他人的斗志又给激发起来了,又都争先恐后的跟她抢。这样一来,原本斯斯文文的车轮战就变成了抢答赛,反应稍微慢一点的根本就没了说话的机会,到最后只剩下最强的黛玉和宝琴还在那儿跟湘云坚持战斗,直到湘云笑的说不出话来,倒在宝钗怀里,才算结束。

那我们最后评点一下,一共12位诗人,连出了70句诗。其中湘云一个人就贡献了18句,宝琴次之,贡献了13句,黛玉再次之贡献了11句,其他人就基本上都去打酱油了,这不正应了湘云之前说的那句,我们这会子腥羶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说到这儿,我不禁要感慨一下了,咱们现在聚会鹿肉还可以照样好,但要是连句可就没有那份敏捷和文采了。别的不说,就举一联诗作例子。那黛玉是怎么形容下雪的?她说的是“沁梅香可嚼”,而宝钗又接了一句,“淋竹醉堪调”。

大家看这一连诗多美。雪落在梅花上,你去嚼它是不是会觉得含香满口?那雪又落在竹子上,把竹子压的都发出咔吧咔吧的声音,这时候你是不是会有一种想要弹琴的冲动,要和这碎玉一般的声音呼应起来。

这个咽雪嚼梅和对雪弹琴其实都是有典故的。可是就算我们不知道这些典故,我们也一样能够体会出它的格调来。这就是最好的用典方式,用了却又不露痕迹。

另外大家在想这一联诗的思路多开阔,咱们一般咏雪只会讲眼睛里看到的雪,可是人家却写出了嘴巴里嚼到的雪的滋味,还有耳朵里听到的雪的声音,这不就新鲜有趣多了吗?

这样玩游戏真是风雅。其实大家现在没事儿还可以跟家人一块玩一玩儿。比方说我们现在是夏天了,下雨了,能不能一家人写出70句话来,从不同的角形容一下雨是怎么样的?如果那样做了,真是风雅。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话题,雅集。

再看第二个话题雅罚。

如果说雅集的风头人物是湘云,那么雅罚的风头人物就换成宝玉。大家看《红楼梦》,肯定早就发现了宝玉只要是跟姐妹们一起做事,必定就要落第。那这一次他又毫无悬念的落第了。这时候李纨就说了:“也没见过每次都落第,一定要罚。”那怎么罚呢?她说:“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

大家看人家这惩罚该是何等的风雅。那面对这样的雅罚,宝玉愿意不愿意呢?他太愿意了。一方面宝玉最喜欢给姐妹们当差,另一方面他对妙玉的感情跟李纨可不一样。李纨固然是看不上孤僻高洁的妙玉,那妙玉又何尝会看得上循规蹈矩的李纨?

可是宝玉不一样,咱们在讲第四十一回的时候就说过了,妙玉对宝玉是有特殊情愫的,而宝玉也对妙玉高看一眼。只可惜这两个人不仅有男女之别,还有僧俗之别,平时根本就没有机会见面。那现在宝玉得了这么一个差事,岂不是喜出望外,所以拔腿就要走。这时候湘云和黛玉齐声说道,“外头冷得很,你且吃杯热酒再去。”于是湘云就执起壶来,黛玉递了一个大杯,满斟了一杯。

你看这两个人的配合多默契。那为什么是湘云和黛玉,而不是别人呢?黛玉自然不必说,没有谁比她更在乎宝玉。湘云也是从小跟二哥哥一起长大的,两个人最能玩儿到一块儿。这两个人对宝玉的关心都是发自肺腑,毫不掩饰,所以才会异口同声的喊住他,让他喝一杯热酒再去。

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儿,关键是这两个人居然能一个执壶一个递杯,共同给他满一杯酒。大家想这样的事儿在前四十回可是不大可能。那个时候如果湘云表现的对宝玉太过关心,黛玉是一定会生气的,没准儿还会当众甩脸子。可是现在黛玉已经不担心宝玉移情别恋了,这样一来,她看湘云的心态也就从情敌变成了小姑子。你看一个拿酒壶,一个端酒杯,这个画面多像嫂子和小姑子一起送郎出征。

不过别看湘云和黛玉都关心宝玉,他们关心的层级还是不一样的。湘云只关心宝玉的身,黛玉还能关心到宝玉的心。那为什么这么说?宝玉不是要走吗?大嫂子李纨生怕他磕了碰了,就命人好好跟着。这时候是黛玉赶紧拦住道,“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大家想这是不是叫体贴入微?经过那次陇翠庵品茶,黛玉早就看明白妙玉对宝玉那份既微妙又无望的感情,同时她也理解宝玉对妙玉那份带着些遗憾的倾慕之心。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这两个人有一次单独见面的机会呢?所以黛玉才会拦住李纨不让她多派人去。想想看这里头是不是饱含着黛玉对宝玉深深的理解和信任呢?这就比湘云的关心又深了一层。

不过,光是让宝玉去讨一枝梅花还不够风雅。更风雅的是什么?宝玉讨得梅花回来还得写一首诗。这题目湘云都给他想好了,就叫访妙玉乞红梅。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宝玉是这么写的,“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这首诗怎么理解?首联“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拿蓬莱仙境比妙玉的陇翠庵,寻春问腊,这不就是题目所说的访妙玉乞红梅吗?所以这首联就在点题了。不过虽然寻春问腊已经点到了梅花,毕竟说的还不那么清楚。所以颔联接着写,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这就把梅花给说清楚了,而且这梅花还不是一般的梅花,而是嫦娥种在尘世之外的梅花。这就不仅是抬高了梅花的身价,更是抬高了妙玉的身价。

说到这儿,我特别欣赏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处理,本来按照原文,这首诗是宝玉回到芦雪庵之后才写出来的,可是电视剧把它处理成了在陇翠庵就已经吟成。那怎么吟成的呢?这个画面是宝玉一边敲门一边说了,“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这时候妙玉就在里面问道,外面敲门的可是怡红公子?你有什么事儿吗?宝玉就说了,“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那妙玉一听,嫣然一笑,就把大门给打开了。大家想这个处理多有画面感,而且把两个人的精神世界都表现出来了。

人家题目是“访妙玉乞红梅”,现在妙玉也有了,梅花也有了,就少一个“红”字儿。那怎么办呢?看颈联儿,“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你看拿红雪和紫云作比,这不就把红梅的“红”字儿给表现出来了吗?

那怎么收尾呢?“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这是从陇翠庵出来之后的感受了,手里的梅花是瘦的,诗人的肩膀也是瘦的,清瘦的诗人虽然离开了寺庙,但衣服上还沾着寺庙的青苔。这是一种多么清幽的精神哪。这种精神既属于诗人,又属于梅花,还属于送他梅花的寺院主人,这不就把整个主题都给升华了吗?那你这样一想,这首诗写得还不错。

可是到了黛玉嘴里,这个评价可就不一样了。人家宝玉刚说第一句酒未开樽句未裁,黛玉就来了一句起得平平。然后再说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黛玉又来了一句,凑巧而已。反正是一首诗下来,她连打了好几个差评。

那黛玉为什么对宝玉要求如此严苛?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黛玉其实一直对宝玉实施精神压制,那宝玉也一直心甘情愿的让她压制。

说起来咱们中国古代有两种非常可爱的情感模式。一种是丈夫在智力上明显高于妻子,欢迎关注公众号“丁中广祥听文化”妻子心甘情愿的膜拜丈夫。你比方说苏东坡跟王弗就是这个样子,那这样会成就一种温柔敦厚的爱情。还有一种是反过来,妻子在智力上明显高于丈夫,但是在情感上又非常依恋丈夫。你比方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靖哥哥跟蓉儿,那就是这种情况,这样会成就那种浪漫纯真的爱情。

那林妹妹跟宝哥哥属于哪种情况?当然是后一种。所以宝玉无论写什么,黛玉都要挑出毛病来,而宝玉对她的这种挑剔还甘之如饴,这就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算黛玉理解宝玉,也信任宝玉,但是看到宝玉去访妙玉乞红梅,她还是会有一点微妙的醋意,这个醋意呀,一点儿都不沉重,也不真实。但是呢,它必须存在,否则黛玉就会变成宝钗那样的女夫子了,她的可爱也就大打折扣了。这种既细腻又微妙的情感,其实也是大观园风雅的一部分呢。这不同样是对宝玉的惩罚吗?

那好,雅集和雅罚都说完了,我又要跟大家分享两个问题了。

第一个,公子小姐们连诗,这是何等风雅的事情,为什么曹雪芹会安排凤姐儿也写上一句呢?

因为这一回是整部《红楼梦》青春狂欢的最高潮,曹雪芹要尽可能的把金陵十二钗都凑齐,所以他不光是让凤姐出场,也让妙玉出场了。只不过凤姐是明着出场,而妙玉是暗着出场。而且大家做完诗之后,还都去惜春那儿看了一会儿画,这不就把惜春也给放进来了吗?

这样一来,整个金陵十二钗能到的人就都到了。除了宫里头的元春,生病的迎春,而且迎春最没有存在感了,年龄过小的巧姐儿,死了的秦可卿,剩下的金钗们全都露了脸。另外还加上了李纹、李启、邢岫烟和薛宝琴,以及一个身处金陵十二钗副册榜首的香菱,这不就把欢乐的气氛给拉满了吗?这就是大观园的最高光时刻,算是给金陵十二钗,也是给大观园十二钗照了一张全家福。

第二个,这一回一再说,这是十月份的头一场雪,可是与此同时,曹雪芹又花了那么多笔墨写这个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这不就出了大问题了。那从南到北,谁见过十月份开梅花?

北京的红梅是要到农历二月底三月初才开的,江南的梅花也要到腊月底或者正月初才开,只有岭南有那么一点可能是在十月底开梅花。问题是岭南哪里会有大雪?你这样一考虑就明白了,十月份的雪里红梅,那是万万不可能有的风景。

曹雪芹怎么会糊涂到这个地步呢?他是不是真的没有常识?绝不是,他这明显不是写实,而是写意。刚刚咱们说了,这一回其实是给十二钗照全家福。那咱们现在照全家福不是也经常会让照相馆给配一个虚拟的背景。这个白雪红梅其实就是给十二钗配上的虚拟背景。皑皑白雪象征着他们纯洁的内心,朵朵红梅象征着他们青春的活力,他们就像白雪里的红梅花一样骄傲的绽放着。可是让他们青春绽放的这个大背景其实是虚拟的。换句话说,真实的世界是不允许他们这样一直欢乐下去的,他们只不过是做了一场梦而已。这不就是《红楼梦》乐极生悲的大主题吗?

第二部分:猜不透的宝琴婚事。

现在很多人都把《红楼梦》当爱情小说来读,只关心里面的宝黛钗三角恋。但其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世情小说,这里头除了有爱情,更有世故人情。你就拿这第50回来说,我一直觉得写诗也罢,猜灯谜也罢,都不如看看老太太和凤姐唱双簧好玩。这一老一小斗嘴皮,不仅道出了人情,斗出了幽默,更斗出了一场扑朔迷离的公案来。

怎么回事儿呢?老太太和凤姐唱双簧一共是三次,第一次是老太太瞒着凤姐跟王夫人偷偷的进了大观园,来找小孙子小孙女玩。那为什么要瞒着媳妇儿跟孙子媳妇儿?因为古代社会规矩大呀,老太太出门哪怕只是在自家园子里逛逛,媳妇儿跟孙子媳妇也得在旁边伺候着。可是呢,老太太辈分高,年纪大有坐轿子的资格,儿媳妇儿跟孙子媳妇儿辈分低年纪轻,没有坐轿子的资格。这样一来,他们不就辛苦了吗?

那贾母是个好婆婆,大雪天的她不愿意让他们来伺候,所以干脆自己过来了。问题是凤姐多鬼,就算再忙,她的一只眼睛也会盯在老太太身上。所以没过一会儿她就找来了。这样一来,这一老一小可就斗起嘴皮子来了。

怎么斗呢?老太太先说了,"我怕你们冷着了,所以不许人告诉你们去。你真是个鬼灵精儿,到底找了我来。以理,孝敬也不在这上头。"大家看到没有?老太太心里明明挺高兴的,但嘴上还故意凤姐说孝敬不在这上头。

那凤姐怎么答?凤姐就笑道,"我那里是孝敬的心找来了?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没雀静的,问小丫头子们,他又不肯说,叫我找到园里来。我正疑惑,忽然来了两三个姑子,我心才明白。我想姑子必是来送年疏,或要年例香例银子,老祖宗年下的事也多,一定是躲债来了。我赶忙问了那姑子,果然不错。我连忙把年例给了他们去了。如今来回老祖宗,债主已去,不用躲着了。已预备下希嫩的野鸡,请用晚饭去,再迟一回就老了。"

看到没有?一个明明是高兴,却偏说不高兴;一个明明是孝敬却偏偏说不孝敬。两个人都正话反说,这就很有意思了吧。

那不是孝敬是什么?凤姐说,我其实是来搭救你了,我知道你是怕给那些姑子年利银子才躲起来的,放心,我把他们打发走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诙谐,另一方面也是告诉贾母,我把外头的事儿跟家里的事儿都安排的明明白白,这不也是借机述职表功吗?

更妙的是什么?更妙的是曹雪芹通过凤姐这么一个笑话,还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贾府到了年下开销是相当大的,这就又给后面贾珍收年租、算经济账埋下了伏笔。

那第二次唱双簧,就是在晚饭之后了。如果说第一次唱双簧是老太太挑起来的,那第二次唱双簧就是凤姐挑起来的。怎么回事呢?当时是薛姨妈过来问候老太太,还说了,"昨日晚上,我原想着今日要和我们姨太太借一日园子,摆两桌粗酒,请老太太赏雪的,又见老太太安息的早。我闻得女儿说,老太太心下不大爽,因此今日也没敢惊动。早知如此,我正该请。"贾母就笑着回道,"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再破费不迟。"

你看这都是人之常情吧,薛家母女常驻贾府不说,此刻又来了薛科和宝琴,欢迎关注公众号“丁中广祥听文化”那薛姨妈做个东道聊表寸心也是应有之义,而贾母呢,虚应下来,她也是应有之义。那按道理讲,这一场小聊天聊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没想到凤姐又生出事情来了,她笑道,"姨妈仔细忘了,如今先称五十两银子来,交给我收着,一下雪,我就预备下酒,姨妈也不用操心,也不得忘了。"

大家看凤姐真是擅长自黑,大家都知道凤姐爱钱,那凤姐不仅不怕人说,反倒自己往这个话头上引。那一看她这么富有娱乐精神,贾母就也跟着凑趣儿了,"既这么说,姨太太给他五十两银子收着,我和他每人分二十五两,到下雪的日子,我装心里不快,混过去了,姨太太更不用操心,我和凤丫头倒得了实惠。"

你看这幽默的能力,一点儿都不亚于凤姐吧。其实啊,贾母不仅是顺着凤姐说,还把自己跟凤姐捆绑到一起了。有她这么一捆绑,贾府不就从凤姐一个人自黑变成了一屋自黑了吗?这就是更高阶的自黑了。

那贾母这么着,凤姐也不甘示弱,她将手一拍,笑道,“妙极了,这和我的主意一样。”看都没有,不管你说什么,凤姐永远接得住话,这就是本事。那凤姐都这么说了,老太太还怎么往下接?咱们说作诗不是讲究起承转合吗?开玩笑也是一样。

那老太太一听又翻过来了,笑道,“呸!没脸的,就顺着竿子爬上来了!你不该说姨太太是客,在咱们家受屈,我们该请姨太太才是,那里有破费姨太太的理!不这样说呢,还有脸先要五十两银子,真不害臊!”

那凤姐一听又遂意,就是从自黑变成自我解嘲了。她怎么解释的?她说:"我们老祖宗最是有眼色的,试一试,姨妈若松呢,拿出五十两来,就和我分。这会子估量着不中用了,翻过来拿我作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如今我也不和姨妈要银子,竟替姨妈出银子治了酒,请老祖宗吃了,我另外再封五十两银子孝敬老祖宗,算是罚我个包揽闲事。这可好不好?"这话还没说完,众人已经笑倒在了炕上。

这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但是反应一点都不迟钝,而凤姐虽然辈分低,却也一点都不畏缩。两个人恰恰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这样说来,这一对儿祖孙之间还是在精神上比较投缘。

老太太喜欢凤姐是真的,凤姐喜欢老太太也是真的。不过呢,喜欢归喜欢,在大人的世界里,永远没有单纯的投缘。别看凤姐貌似天不怕地不怕,什么玩笑都敢开,但是她跟老太太打交道,永远紧守着一条红线。什么红线呢?那就是在钱上绝对不能让老太太吃亏。你看她跟老太太一块儿打牌,她的钱一定要被招呼到老太太那个钱匣子里。同样她跟老太太开个玩笑,最后也要以自罚一顿酒,再加五十两银子告终。

凤姐确实贪财,但她绝不贪老太太的财。恰恰相反,她在老太太这儿,那是个标准的散财童子。那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呀?这不就是典型的吃小亏占大便宜嘛。笼络住了贾母,也就等于把守住了荣国府这个大金库。精明如凤姐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那贾母也乐得由着她去奉承,她都那么老了,难道不该享受被人哄着捧着的乐趣吗?

古人说的好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算是凤姐有一些猫腻儿,她又何苦那么认真?有这么一个开心果在身边不香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贾母跟凤姐的关系又挺像是古代的皇帝跟佞臣之间的关系。

有了这么个基础,咱们再来看第三场双簧戏,那就有意思了。

怎么回事儿呢?贾母这边开过了玩笑,就又接着跟薛姨妈聊起宝琴来了,说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

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结婚都是要先批八字的,而婚姻又讲究门当户对。这贾母问八字问家境,这不是明摆着要给宝琴张罗婚事吗?那贾母究竟是要撮合谁?傻子都知道老太太最看重的就是她的宝贝孙子宝玉,所以薛姨妈马上猜这是老太太要给宝玉求配了。

问题是咱们从宝琴一出场就知道了,她已经许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这次进京就是来完婚的,那有这么一个前提,薛姨妈怎么回应老太太呢?薛姨妈说,"可惜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那年在这里,把他许了梅翰林的儿子,偏第二年他父亲就辞世了,他母亲又是痰症。"

看到没有,你老太太既然不明着问婚姻,那我也就不明着说婚姻。我说什么?我就说这孩子命苦,刚许了人家父亲就没了,这不就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把贾母给拒绝了吗?

不过这段话最厉害的还不是薛姨妈见招拆招的能力,而是凤姐进一步顺杆爬的能力。凤姐没等薛姨妈说完,就唉声叹气的跺脚道,"偏不巧,我正要作个媒呢,又已经许了人家。那大家说凤姐在此之前真的就想给宝琴做媒吗?那可不见得。这分明是听见薛姨妈说已经有了人家,然后又听贾母在那打听生辰八字,这才顺情说好话呀。而且这也是进一步表明,她跟贾母总是能保持同频共振的。

没想到她说完这句之后,贾母不依不饶,又笑着问道:“你要给谁说媒?”那凤姐也笑道:"老祖宗别管,我心里看准了他们两个是一对。如今已许了人,说也无益,不如不说罢了。"

大家想这个回答机智吧,机智在哪儿?一方面既然人家姑娘已经许了人家,那就不宜节外生枝了,所以干脆不说,这是符合基本人情的。另一方面,她这也是怕猜错了老太太的意思。要知道老太太刚才可就是问了一句宝琴的年庚八字,此外她什么都没有说。所以老太太要给宝玉求配,这只是薛姨妈的猜测,当然也是凤姐的猜测。这个猜测究竟对不对,其实凤姐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这样一来,如果她真是有问必答,万一答错了可怎么办?刚才咱们不是说凤跟老太太之间像是佞臣跟皇帝的关系吗?佞臣永远在揣摩着皇上的意思来说话,但是又不能把话说死,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这才是万全之策。

不过要说到这儿,不光是凤姐儿,连我们这些读者也得当一回佞臣,揣测一下贾母的意思。贾母此前明明是赞成宝黛婚事的,为此还放弃了她最早看好的娘家侄孙女史湘云,以及王夫人和元春看好的薛宝钗。那现在怎么忽然又把目光转向了薛宝琴呢?如果你按照这一回内部的解释,是老太太被宝琴的光彩给折服了。

要知道老太太问八字是接着此前宝琴雪下折梅这个话题说起来的,那宝琴折梅在红楼梦里可是浓墨重彩的一场戏说。贾母从惜春的屋子里面出来,只见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那贾母一看就喜的忙笑道:“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

你看这一段写得多美,什么叫双艳图啊?宝琴和梅花固然是雪中双艳,那宝琴和宝玉又何尝不是雪中双艳呢?别的不说,大家看看他们的衣服就知道了。宝琴穿的是凫靥裘,那是野鸭子脑袋上的毛,所以应该是绿中闪金。而宝玉穿的是大红猩毡斗篷,那又是最亮眼的大红色。这两个人往一块儿一站,叫什么呀?叫红男绿女呀。要知道红男绿女可是唐宋时期固定的婚服搭配,这不更是双艳吗?老太太呀,大概就是看到了这个红配绿,才联想到了婚姻,才觉得明媚鲜艳的宝琴比起哀愁病弱的黛玉,更适合给宝玉做妻子吧,所以才会有问八字的举动。

问题是啊,这样一来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大家有没有觉得老太太这样做太凉薄了呢?这也太对不起黛玉了吧,要知道黛玉可是贾敏唯一的遗孤啊,又跟着老太太一起生活了将近十年,而且老太太也知道宝黛之间的感情,还说过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样的话,那此刻为了一个刚刚认识的薛宝琴,她就会让这一切付之东流吗?很难想象吧,更何况宝琴一进贾府,老太太就力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那既然如此,宝琴跟宝玉就是干兄妹呀,干兄妹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有人伦关系,难道贾母这么一个累世簪缨的朝廷命妇,一个诗礼大族出身的老掌门人,会干这么违反人伦的事儿吗?这个很不可思议。

那有没有可能说贾母不是真的为了给宝玉求配,而是有别的什么目的呢?近些年来,很多人都喜欢讲阴谋论,他们认为贾母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让薛姨妈跟宝钗死心。那按照这种说法,贾母高调表态喜欢宝琴,其实就是为了贬低宝钗。这时候问宝琴的八字,更是向薛姨妈他们明示,我就算是不娶黛玉,我也绝不会娶你们家宝钗。至于说她为什么敢问宝琴,又不怕薛姨妈真的接招过来,其实是因为她早已经通过明察暗访,知道了宝琴已经许配给梅家,所以才会这么虚晃一枪。

那有没有这种可能?貌似有道理,但是我觉得也不像,为什么?因为贾母虽然在天性上更喜欢天真活泼的少女,而不是像宝钗这样老成持重的小大人,但是她对宝钗并没有恶意。更何况贾母此刻也没有感受到来自王夫人或者来自元春的任何压力,换句话说,她并没有跟薛家母女摊牌的紧迫感。为什么非得火急火燎这样搞下作的阴谋呢?啊,这不符合老太太作为青春保护人的人设。

更何况,哪怕就在这一回,已经明确宝琴是梅家准儿媳的情况下,曹雪芹还写了那么多宝玉跟宝琴之间的奇特关联。什么关联呢?这一回宝琴不是穿上了贾母给的凫靥裘吗?那两回之后,贾母就会给宝玉一件孔雀毛织的雀金裘。要知道孔雀和野鸭子可都是爱情的象征。孔雀开屏本身就是为了求偶,所以汉乐府才会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来表现刘兰芝失偶孤飞的凄凉。而是野鸭子也有爱情的含义。南北朝鲍照的《拟行路难》,不是说“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那这样象征爱情的衣服,为什么偏偏会穿到宝玉和宝琴身上呢?

还有《红楼梦》第63回告诉我们,宝玉和宝琴居然是同一天生日,后来到第77回又通过王夫人之口说同日生的就是夫妻,这就有意思了。如果这样看来,宝琴应该就不是贾母用来打击宝钗的一个工具人。那至于她究竟会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宝玉的生命之中?因为《红楼梦》只保存了前80回,我们就无缘看见曹雪芹后面的描写,因此就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了。

当然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曹雪芹自己也没有想清楚。我们之前就说过,曹雪芹想要塑造一个完美女性,他想告诉我们,优秀的女儿不只局限于大观园,他们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们可以像男子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还可以同时拥有黛玉的天真和宝钗的世故,宝琴就是这么一个完美女性。所以曹雪芹就是要让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甚至连贾母都要对她一见倾心,想要把她许配给宝玉。

问题是曹雪芹想这么干,但是他又不能破坏掉宝黛之间的木石前盟。那是整本书的一个基础,怎么办呢?他只能给宝琴安上一个梅翰林准儿媳的身份,让她既能充当这样的完美女性,又不会实质性的破坏宝黛爱情,同时他还得安排梅翰林一家放了外任,没法迎娶宝琴,这样才能保持宝琴作为清洁女儿的身份。

那我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这样一来,宝琴身上承载的东西可就太多了。她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既要又要最后她就变成了一个特别不真实的女性,让人无感。甚至连依附在她身上的这些故事情节,都会显得左右互搏,难以理解。

如果真是像我们猜想的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说曹雪芹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他是人而不是神,他越想塑造一个完美女性,就越难以自圆其说。因为他自己说的最好,美中不足才是千古不变的人生真相。本号有偿提供与此配套的音频资源,如有需要可与我联系。

精讲第一回

精讲第二回

精讲第三回

精讲第四回

精讲第五回

精讲第六回

精讲第七回

精讲第八回

精讲第九回

精讲第十回

精讲第十一回

精讲第十二回

精讲第十三回

精讲第十四回

精讲第十五回

精讲第十六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十七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十八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十九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一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四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蒙曼精讲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丁中广祥听文化
以声音之美,传文化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