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膺担当砺青春,培华青年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书写奋斗华章

文摘   2024-12-23 19:46   北京  


作者:西安培华学院团委

2024年暑期,西安培华学院聚焦“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开展九大类实践活动,组建226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推荐69名学生参与“星海计划”“返家乡”长安区政府见习等政务实践活动,动员258名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千余名学子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火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深刻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升华爱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足迹覆盖全国29个省份的70个市地县。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70个,收到实践证明、感谢信共计120余封,发表市县级以上媒体报道共计226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200余次,省级平台报道1400余次,发表调研报告32篇。所有实践队共计制作视频187个,拍摄照片4520张,撰写实践日志、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返家乡故事等1130余篇,文字累计达到7万字。

三级联动,协同保障实践


学校构建社会实践三级保障机制,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党委工作部、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管理中心、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校长办公室为主要负责部门的校级领导小组;二级学院党政+专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院实践指导小组;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学生骨干为成员的团队实践小组,调动全校资源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于实践初期集中开展进行安全培训,达到安全培训与经费支持的双重保障。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伟大变革


西安培华学院组建由校领导、思政课“标兵”和“能手”、青年骨干教师、辅导员以及大学生党员组成的理论宣讲实践队,积极参与“新时代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在“实践—感悟—反思—内化”的过程中,用脚步丈量山河,致敬热血青春。其中校团委宣传部“青言志”红色筑梦队、传媒与设计学院“青春挺膺延安行”实践队、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红色延安映光辉”等多支团队通过寻访抗战时期爱国青年北上延安的足迹,走进红色遗址,探访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调研沿线老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让学生感悟红色革命精神。传媒与设计学院“追寻红色·足迹”延安精神宣讲队走进延安市延川县,以“宝塔光辉、映照未来”为主题,宣讲延安精神的意涵及当代价值,并制作微课、纪录片、宣传海报等,让宣讲有声有色。同时各实践团队发挥所学所长,利用参观学习、主题宣讲、实地调研等形式,感受历史,淬炼思想,激励培华青年肩负时代发展的青春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誓言,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文化自信


西安培华学院发挥专业育人优势,探寻文化谱系,赓续中华文脉,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自信。会计与金融学院通过非遗+直播、非遗+旅游、非遗+IP、非遗+课堂的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青春能动力,让同学们深切感受“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厚植文化担当。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通过“听”“说”“读”“悟”的沉浸式宣讲方式,开展20余场志愿宣讲活动,讲述“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成就。传媒与设计学院“语脉相承,非遗焕新”社会实践队探访河北迁西皮影传承人,探非遗、看变化,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无限魅力,进一步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信心。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言艺传薪社会实践队,以华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推广普通话相结合为重点,积极筑建起以方言为地基、以普通话为桥面的宣传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家训宣讲志愿服务队秉持着“传家风家训之美,扬传统文化之风”的实践理念,用行动助力乡村家庭教育的质量提升,先后得到20余次省市级媒体报道。

培华青年在行走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时代新文化使命。

践行青春担当,赋能乡村振兴


为引领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积极助力乡村振兴,西安培华学院充分发挥校地联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宜君县委、县政府、团汉阴县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建“西安培华学院青春聚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宜君、汉阴专项实践团”,围绕理论科普宣讲、乡村健康、爱心支教等实践方向,成立17支实践队,实践足迹遍布宜君县、汉阴县的8个乡镇、16个村,服务村民近千人,极大程度上形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建设的矩阵作用,赢得了县委、县政府和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其中会计与金融学院“红梦引航实践队”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案例分析、问答互动等形式,向市民普及网络诈骗的防范知识。“数智助农团”在实地调研中了解村情民情、在入户走访中获取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以发放问卷及宣传资料的形式宣传金融反诈等科普知识,真正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结合到了一起,将直播间带进“田间地头”,为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传媒与设计学院“仲夏有梦,生态振兴”宣讲队结合专业特长,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深入历史老街与田间地头,利用互联网搭建起展示石泉县魅力的网络舞台,直播累计吸引观众5000余人次,创新农产品推介方式,不仅彰显产品特色与文化底蕴,更促成销售增长,数据亮眼,成效显著。“笔底春风 绘育筑梦”社会实践队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主题,结合专业特色,围绕“人居环境美化助力乡村振兴,笔底春风绘就美好生活”为社区改造墙面500余平方米,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也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新色彩。

弘扬志愿精神,助力七彩假期


2024暑假,西安培华学院响应“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百名学子返家乡、进社区开展政务实践、兼职锻炼、公益服务、社区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开展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累计服务300余场次,在实践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组建“基层服务践行团”15支,“七彩假期”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队21支,服务近千人,行程累计超2000余公里,培华青年以专业为长,以爱为笔,在假期绘就出留守儿童的七彩笑颜。其中医学院“青歌志愿服务队”运用“揉三按一法”为当地村民群众进行颈肩按摩,刮痧拔罐,指导村民群众学习八段锦、拍八虚等健康理疗操。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薪火暖童心志愿服务队“在宜君县善家河村开展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有效提高了公众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志愿者参与其中。

校地联动,服务地方发展


西安培华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建成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基地,聚焦乡村振兴需求,倡导乡村文明新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各团队积极对接社会资源,打通校地合作通道,为社会实践奠定基础。通过校地联动,取到了非常好的实效。学校在吕梁、西安、咸阳、延安、渭南、宝鸡、汉中、安康、榆林、蓝田等 40 处实践地建立了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支医支教、法律普及、科技助农、社区服务、专业拓展等实践平台。有力推动社会实践基地规范化、常态化,以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助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现校地双赢。

2024年,西安培华学院因势利导全校动员、因人制宜促实践成效、因需施策促乡村振兴、因力赋能拓思政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从“输入”到“输出”从“听”到“讲”从“入心”到“入脑”,深入基层躬身实践、深入群众入户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学习,不仅帮助同学们重新定义人生努力方向,更引导大家把社会实践活动所学所悟转化为敢闯敢拼、奋进新征程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血性胆气,在提升素质能力,服务家乡建设的过程中,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

最受读者关注的文章

(2024年第51周)

习近平主席寄望澳门青年成长成才 ➠
封面故事|山东共青团:“青年优居计划” 为青春寻一处安身之所 ➠
以青年之语解青年之问 ➠
基层吹哨 青年报到 ➠
2024赣州马拉松:“小橙子”们的闪耀时刻 ➠
集聚“青春力量” 赋能基层治理 ➠
打造“青春 奔跑 吃苦 担当”四维工作体系 构建河南农大共青团思政育人新格局 ➠
为一堂“青马”金课,赴一次圣地延安 ➠
中建二局西南公司:凝聚青年力量,击鼓催征启新程 ➠

编   辑  |  黄佳文 厦门大学

校   对  |  郑迪方 张希哲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中国共青团杂志
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