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胡亮教授团队新发现:近视患者不同PVD亚型视觉质量的研究

科技   健康   2024-07-26 12:01   上海  
球范围内,近五分之一的未矫正失明和视力损伤是由屈光不正引起的(主要近视),以往对与近视相关的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巩膜、视网膜、脉络膜,受限于检查设备对玻璃体的研究较少。Intalight赛炜如意全眼OCT最深扫描深度可达12mm,可提供清晰的玻璃体后脱离(PVD)图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胡亮教授团队使用如意全眼OCT近视患者不同PVD状态进行成像,以更好地了解近视PVD是否会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


文献截图


这是第116篇Intalight赛炜合作专家文献以不断迭代的如意全眼OCT为利器,Intalight赛炜目前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河南省立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等专家团队合作发表了120多篇国际期刊SCI文献,许多为5-11分的高质量期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
Intalight赛炜合作专家学术论文合集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玻璃体后脱离(PVD)对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影响高度近视患者对比敏感功能(CSF)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高度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综合评在本横断面研究中测量受试者的视力、明视间视条件下的四个空间频率(3、6、12和18周期/度[c.p.d])下的对比灵敏度(CS)、MTF截止频率(MTF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斯特列尔比(SR)和眼内波前像差。


使用赛炜如意全眼OCT及B超对受试者进行检查,根据是否存在PVD对高度近视眼进行分,并行进一步亚组分析,将PVD分为部分PVD(pPVD)和完全PVD(cPVD)。


图1.基于SS-OCT和B超检查的示意图,显示了高度近视不同亚型的玻璃体后脱离(PVD)状态 [(A-C)无PVD, (D-F)部分PVD,(G-I)完全PVD]


为控制混杂因素对对比敏感度的潜在影响,纳入相关参数,如年龄、MRSE、眼轴长度、瞳孔直径、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GCIPL-avg)、黄斑部脉络膜平均厚度(MCT-avg)和OSI。使用赛炜如意全眼OCT对受试者进行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12mm×12mm大小的512×512 B-scan扫描,并使用其内置软件自动获取GCIPL-avg和MCT-avg。


结果


本研究纳入47例高度近视患者94只眼,其cPVD 23只眼,pPVD 21只眼,PVD (nPVD) 50只眼。cPVD组与nPVD组在视觉质量上无显著差异pPVD较之nPVD,其明视和间视的总体对比敏感度功能有所下降。较之cPVDpPVD组的二阶像散显著更高。明视条件下,影响CSF的因素pPVD和SR,而影响间视CSF的因素pPVD、OSI和GCIPL-avg


结论



与nPVD或cPVD相比,pPVD损害了高度近视患者的视觉质量,pPVD是明视和间视条件下CSF的影响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



临床医生需密切观察高度近视合并pPVD的患者,因为视觉质量可能有所下降,并有罹患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可能

通讯作者



胡亮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留美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毕业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获美国视光学博士(OD)。长期致力于近视防控、屈光手术、干眼及眼表功能方面的研究。擅长屈光手术矫治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特殊疑难屈光异常等,成功诊治屈光不正患者数万例。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30余项课题,发表SCI、中华系列等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10余部教材及著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荣获浙江省卫生创新人才,温州市名医,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为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委会总干事、眼视光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秘书,海医会眼屈光及防控学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医促会视觉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编委,美国迈阿密大学Bascom Palmer眼科医院访问学者,第一届中国眼视光年度新秀获得者,中国眼视光英才项目“明日之星”首期成员,美国视觉眼科学研究会(ARVO)、欧洲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ESCRS)会员。


吕帆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历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担任教育部临床医学教指委副主任,国际角膜塑形和近视防控学会亚洲分会主席、中华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中国医促会视觉健康分会主任委员等。所领衔的团队致力眼科和视觉科学临床诊治及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复杂眼屈光问题、年龄相关视觉功能与眼病、近视实验研究、眼球成像与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有所建树。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973计划”等重大、重点研发项目,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等。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及眼科TOP期刊IOVS、Ophthalmology等发表论文两百余篇。专利近二十项,作为主要完成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所在团队创建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体系,形成集教育、医疗、科研、转化、推广和公益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拥有四大国家级研究平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在眼视光医学教育创建和创新方面发展方面卓有建树,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


瞿佳 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国眼谷·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中心理事长。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监局眼科疾病医疗器械和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近视诊疗与防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海南真实世界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国务院学位办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眼视光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眼视光学专委会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等。原温州医科大学校长(2002.5-2015.10)。主持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百多项;发表SCI论文近300篇,授权发明专利近5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均排名第一),获何梁何利奖(2018年)和谈家桢奖(2018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多项;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临床医学)榜单,H因子28,多年列全国眼科第一。创建并主编《Eye & Vision》、《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和《医学参考报眼科频道》。主编眼视光学规划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共21本,共出三版),主编《眼科学》教科书(为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等)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排名第一两项、第二一项)。先后获得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医院院长、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等称号;并获亚太眼科学会和中华眼科学会特殊贡献奖、杰出贡献奖等。鉴于瞿佳对中国乃至国际视光学教育的贡献,2012年美国视光学高等教育学会授予眼视光卓越领导奖;2002年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授予瞿佳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Intalight赛炜
Intalight 赛炜(原视微影像)拥有一支集光学半导体开发经验、硅谷工程化经验、高端医疗设备研发经验的国际化研究团队,于上海、洛阳和美国硅谷3地设立研发运营中心。我们专注应用现代光学技术颠覆诊疗方式,与全球眼科界相识于顶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