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将至,考生出现这6种情况,家长怎么办?

文摘   2024-12-24 18:07   甘肃  

考试,考的不仅是孩子,更是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态度……


来源 | “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 | 张哲 杨盼盼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心理教师

1. 考前孩子若无其事、漫不经心,怎么办?


面对孩子漫不经心的考试状态,父母不能只用自身对考试到来的感知程度来要求和评判孩子,不要急于督促,更不能强行增加孩子考试前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负担,这样不仅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节奏,更会打乱孩子的心理节奏,让他们反感,畏惧考试的到来。

在平和的日常交流中,了解孩子对待考试的态度。孩子的若无其事,往往是过往经历中对考试失去信心、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惯性反应,重拾孩子信心才是关键。

尝试这样做:

制定一个切实的考试目标。目标是行动的驱动力,根据孩子当前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可达到的目标,不求高远,但求到达。小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学习的进步,更是孩子重新看到自身行动的有效性,让考试的过程给孩子重拾信心带来良性强化。

物质奖赏与精神激励同步。当孩子对考试漠然以对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到两种物质奖励,在外部刺激下促使孩子主动备考。

在物质奖赏时,一要注意奖赏力度,不能一次“给满”令外部刺激容易失效,如孩子喜欢收集各类手办,在其出现重视考试的行动后直接奖励最新款手办全套,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要注意引导孩子将奖励与具体行为相联系,如向孩子说明“因为孩子主动制定了考前一周复习计划,所以奖励最喜欢的手办一个”。

三是注意奖赏频次,研究表明,不定时的奖赏比固定时间的奖赏更能刺激行为动力,如当孩子连续三天出现复习行为时,可以给予物质奖励,第四天时可以不奖励,第五天时继续奖励,让孩子带着期待不断主动作为。

物质奖励带来的外部动力往往是有限的,内在动机的激发才是核心。可以在每次物质奖励的同时加以精神奖赏,即对孩子主动备考的想法、行为及时给予肯定的语言和赞美的声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认可,增加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2. 考前孩子疯狂学习,过度复习,怎么办?

学习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到一定程度时成效最佳,而过度学习,学习效能不升反降。

孩子如果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试准备,但仍然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确认知识、过度耗时复习,会大大增加心理内耗。

尝试这样做:

科学认识。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科学认识劳逸结合对学习效能提升的重要性。

一方面,可以一起了解考前充足的睡眠对学习加工、记忆存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学习了解恰当的休息方式对大脑的修复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的倒U”型曲线规律等知识,在交流互动中让孩子科学认识学习规律。

积极肯定。家长平时不要吝惜对孩子学习成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肯定,及时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给予正面反馈,让孩子收获确定感、自我效能感。同时,容易在考试前过度复习的孩子的家长,要尽量避免重复问询孩子的复习计划,才能避免唤起孩子的不确定感,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中自我把握。

3. 考前孩子焦虑失眠,辗转反侧,怎么办?

孩子期末考试前因焦虑出现失眠,父母往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从下手。

殊不知,考前的失眠是孩子们在应激状态下最常出现的一种正常反应。
事实上,大量科学研究也表明,人体有着很强的自我修复调整能力,考前失眠对考试发挥影响并不大,当我们躺在床上,即便是闭目养神,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休息。

尝试这样做

当发现孩子的睡眠因考试即将到来受到影响后,家长不妨首先积极肯定孩子追求上进的行为,再帮助孩子认识到考前失眠的正常化与普遍化。切忌放大与强化失眠的影响,反而要陪同孩子接纳考前失眠的存在和发生。

当然,针对考前失眠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积极尝试“助眠”行动,将考前失眠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比如在睡前适度做一些拉伸运动,让身体和大脑放松;入睡前冲个热水澡,时间不宜过长,喝杯温热的牛奶;布置好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在入睡困难时躺在床上尝试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助眠方法,与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吧。

4. 考试期间孩子总是丢三落四、手忙脚乱,怎么办?

一部分孩子在考前作准备时手忙脚乱,进入考场后又因为丢三落四而状况频发,准考证、文具等重要的应考物品总是出错或找不到,从而影响了考试心态和结果。

面对孩子们这样“粗心大意”的行为,家长如果只是责骂,问题是无法得到改善的。

尝试这样做:

若孩子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孩子做事情缺乏预先安排与管理的意识。父母可以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

一是行为上的协助,即考前协助孩子列出应考物品清单,引导孩子整理收纳到固定地方,与孩子一起确定有效提醒的方法,如张贴提醒字条、设置闹钟、出门前自检等。

二是心理预演,也就是把没发生的事在脑海中提前想一遍,当这样的预演重复3-5次,我们的大脑就会形成深刻的记忆,实际临场时也不容易遗漏出错了。

可以考前半个月起,陪孩子一起在大脑中想象迎考的每一个步骤,从准备应考物品、步入考场、分发试卷、答题、提交试卷到走出考场,过程越细越好。心理预演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克服丢三落四的毛病,也能更好地增强孩子应考前的适应状态。

此外,当孩子在考场上发现确实没有准备充分时,也无需过度紧张,会有考务工作者为孩子们提供相应的帮助。

5. 考试结果不理想、情绪低落,怎么办?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家长真诚的安慰与鼓励是最有力的支持。影响考试结果的因素很多,胜败也乃是兵家常事,在学习上更是如此。

面对不理想的考试结果,家长们需要保护孩子的信心和内驱力,帮助他们从挫败中勇敢站起来。

尝试这样做:

理性看待分数。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将孩子失败的分数和他们的未来画上等号,其次,可以与孩子加强沟通,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帮助孩子从生活中主动寻找真实案例来调整他们对成绩的不合理认知。

给予安慰与鼓励。当孩子因为考试结果情绪低落时,家长可以适当增加亲子陪伴,用温和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切不可全盘否定孩子的辛苦与努力。同时,父母可以鼓励或是主动带领孩子通过运动、倾诉、休闲娱乐等合理渠道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在考试失败后能迅速收拾好心情再次出发时,我们也更有可能看见他们的进步。

增进积极行动。当孩子的认知与情绪都做好调整后,家长便可和孩子一起分析学习及考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找到失败的原因,适当调整目标,确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设定目标后,家长反而要和孩子一起专注于当下,如做好每一次作业、当日疑问当日弄懂、积极发言、锻炼身体……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星空。

考试,考的不仅是孩子,更是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态度,考后的成绩总是紧紧地牵着家长和孩子的神经。当孩子考试结果不理想时,责备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无助感,挫伤他们的自信心。

6. 考后孩子报复性放松、断崖式躺平,怎么办?

对大多数孩子而言,备考、考试的过程的确消耗他们大量的脑力、精力,考试后孩子想休息“躺平是机体自我休整和保护的“自发程序”,但也应注意放松方式以及紧张与放松的平缓过渡。

尝试这样做:

合理宣泄。孩子考试结束后,家长可以积极且及时地提供舒适、放松的环境,尽可能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方式选择,同时,亲子陪伴可以更好地使孩子避免“自我放纵”,更容易让孩子通过增加互动合理释放之前的紧张情绪。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一起去吃美食,看一场电影,来一次户外出行,允许孩子的吐槽……

欢迎订阅《中国教师报》

我们一起携手成长!

 

感谢阅读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朋友圈】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中国教师报电子版网址变

因为“种西红柿”,我把自己种成了特级教师!

学会做一个“不扫兴”的老师

做冷静有力量的老师,做尊重有理解力的家长

崇信教育科技
崇信县教科局官方公众平台,主要发布教科资讯,宣传党和国家教科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教科综合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