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今年78岁,10多年前他被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长年来他饱受胸闷、呼吸急促的折磨,药物治疗效果却并不好,症状总是反反复复。近一个月来老张常常在入睡后突然感到呼吸困难,痛苦的感觉让他只能整夜反复地坐起来呼吸。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睡眠质量也很差。
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直到老张去当地医院治疗后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不到1个月,老张夜间呼吸困难的情况再次频繁出现。最后,老张慕名来到杭州市第一人医院城北院区,找到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许轶洲教授。
▷▷▷
一系列检查下来,老张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明显扩大,室壁运动不协调,左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只有0.19!他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被心血管专家称为“心脏的癌症”,五年生存率仅约50%。主要发病机理是各类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扩大后,心肌收缩力下降,射血量减少。随着心脏的扩大,很多病人会逐渐出现心脏传导不同步,进而导致左右心室无法同步收缩,从而加重心脏衰竭,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中。随时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甚至猝死。而老张的(LVEF)左室射血分数低于0.35,心功能明显恶化,状况已经十分危险,随时可能出现心脏性猝死,他被立即收住入院。
植入心脏保镖防心衰
经过一些列抗心衰等对症支持治疗后,老张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渐缓解。但考虑到老张在多年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功能仍然越来越差,许轶洲团队提出植入CRT-D的手术方案。
▷▷▷
这种三腔起搏器能改善心室收缩不同步,同时具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功能,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并准确识别室速、室颤事件,及时启动抗心动过速治疗或电除颤,有效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
但这类手术的技术难度大,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高。传统起搏器植入主要通过静脉穿刺输送两根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即可,而三腔起搏器第三根电极要求植入的位置是左心室,这对术者的精准操作水平有极大的要求。
7月11日,许轶洲团队为老张进行了CRT-D植入术,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完成。这也是自城北院区导管室启用以来的第一台CRT-D。
术后,老张的QRS波宽度从术前的168ms降为130ms,这表示他的心脏同步收缩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的症状也好了许多,术后第二天,老张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在病房里面溜达起来。
许轶洲建议,对于合并有心室收缩不同步(即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晕厥或晕厥前兆病史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CRT适应症同时又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可考虑植入CRT-D予以治疗。
CRT-D植入标志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心血管内科在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和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预防方向又迈出坚实的一步,也将会造福更多心衰患者。近年来,心血管内科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与许轶洲教授的带领下,不断探求难治性心衰非药物治疗的前沿技术,为越来越多的心衰患者提供了更佳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许轶洲,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为西湖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博士后,美国梅奥诊所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心律学会Fellow;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青年委员、电生理工作委员会 委员、心衰器械植入委员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杭州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担任杭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2023年入选杭州市“西湖明珠工程”特殊支持人才,2024年入选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擅长各类起搏器植入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器械植入术;擅长各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包括房颤、房扑、室上速、室早、室速等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擅长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等多项课题。近年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参编专著2部。
湖滨院区门诊时间:周二下午
城北院区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来源:心血管内科 编辑:敦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