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由何而来?如何解决它?

文摘   2024-08-17 22:00   四川  
失眠由何而来?他的本质是什么?
我在此前尝试过几种治疗失眠的方法,准确来说不能称之为治疗。因为我认为失眠,这不是一种真实的物理意义上存在的机能损伤。我觉得用解决一词稍准确一些。
近来几天的方法效果确实非常好,在我事后回顾,可能在不到几分钟之内就睡着了。当然我“本身觉得”,这是一种意识的幻觉,事实上究竟用了多久依靠我自身是无从判断的。除非我有一台脑电波分析仪之类的东西。来记录我大脑的活跃数据。
但我想表明的是使用这个方法我确实摆脱了失眠。
在具体方法之前,我想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失眠的现象存在。这是一种病吗?或者是否从我们的自主观念里将其归为一种精神疾病。或者精神衰弱。

(一)首先是我们自身人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外界的接触与思考增加各种观念思想任务增加,我们的大脑会由于这些变得更加活跃。
只要我们的身体能量足够也就是说除非我们非常疲惫或者身体严重缺失能量,大脑才会停下来歇一歇。(这不禁让我回想起秋收的时候被农活支配的恐惧。在那种高强度的劳动下,中午只要我躺下在闭眼的一瞬间就能睡着。)
因此我们首先能够确认的一点是大脑中能够用来活跃思考的原材料太多了。
这些原材料又可以大致分成两类。
一类是我们想要处理的事情。比如今天的某一道题在睡觉前可能没有解出来;或者今天的代码有一个地方没有想出写法;又或者明天有一个什么演讲等等。
大脑会一直思考和演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是我们主观上就在进行这些思考。也就是说我们主动控制着这些思考。因此可以看出来这类事情至少可以算得上是有意义的事情。
另一类是纯粹的一些想象中的杂乱无章的,天马行空的。间歇性的事情。比如今天刷到的某个短视频;或者最近的某个人;又或者很久之前的某一件事情。又或者纯粹的一些焦虑。关于健康,事业,爱情等等的焦虑。
基于这些大脑开始思维活跃,胡乱思考。这个时候的大脑就像一个被小孩子乱摁的电视机,随意切换着播放着不同的频道。

(二)其次是外界的一些干扰。并且随着我们的时代的发展,地域的变迁,这些外界能形成对于我们大脑之间联系的干扰。越来越多。记得小的时候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甚至电视机都没有,每天吃完饭之后8点就睡了。大人也是一样的。
后来出现了电视机睡觉的时间就比较晚了。并且睡前翻来覆去的在想之前看过的电视剧里面的情景。到了如今信息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大脑接收的外界信息更多更乱。也就是说能被他乱摁播放的频道也变得更多更复杂。
可见这一类,对于我们现实中几乎没有什么帮助。这样说并不表明我是个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者。因为作为人,我们除了生存上的事情,作为考虑,也需要精神上的思考。这包括一些想象。总结和反思等等。以前的一位中学老师跟我们讲过一句话:
“ 每天睡觉前花个几分钟,10多分钟,想一下今天做了什么事情。对不对得起今天吃过的三碗饭。能不能安心塌地睡这个觉。”
这些话要传达的意义是不错的。问题在于这个时间选在睡觉前是极不合适的。
没有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人很难几乎做不到控制大脑的思考。我们极可能在几分钟的总结之后,大脑变像绝地的大坝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汹涌似潮的思考几乎停不下来,失眠就不可避免了。
即使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做不到直接控制大脑的这种思考行为,只能间接的避免,后面我们会讲到,这是解决失眠的方式。
分析了可能造成我们失眠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这甚至可以与解决方法相提并论。因为意识到问题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用我自己举例子,我的工作是程序开发。我觉得我们目前的项目复杂到了一种不可维护的状态。而很大程度上的复杂性是技术人员自己造成的,而不是需求方。
当我把这个观点向领导表述的时候,他会问我,那你认为解决的办法是什么?我说可以发一篇文章给你,里面有详细的一些介绍。但领导说,我不想看那些所谓的文章,你直接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谈话到这里的话继续下去了,我其实是记得里面的观点和结论的的,但是我没有继续说下去。在我看来他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事实上的意义。
我想表达的是意识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个因果关系。如果你自身没有意识到问题无从说起,解决之道这无疑成了空中楼阁,镜花水月。上面的分析是有意义和值得阅读的。
我们如何解决失眠之苦?
在开始具体的解决之道之前,我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清醒的活》。我的解决方法便是源自于此书里面的一些观点的实践。我觉得这本书是现代每一个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他以另一种不同的角度重新帮我们认识意识本身。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思故在”,并非完全正确,在作者看来,意识并不是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自己是意识更底层的一种存在。这个认识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可以静静的看着意识的活动,把思考中的意识和真正的自己分离开来。
我的解决之道:
最开始我是这样做的:当我躺下关灯睡觉的时候便会开始捕捉意识是否在思考?一旦我捕捉到意识正在思考,我就会提醒自己:
“好吧,那我就一在一边看着你思考,我倒要看看你到底在思考什么!”
如果你按照我的说法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大脑立刻停止了之前的思考!
因为这个做法让我们的大脑当前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看意识究竟在思考什么”这件事本身上。正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但你不能骄傲,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当你一旦放松下来,大脑立刻又会去汹涌的思考之前的东西,这时候,你又需要去重复以上的捕捉,然后专注于观察大脑的活动。
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据我的经验,这种反复不会有太多次我们便能入睡,具体是多少次我不能告诉你们,因为一旦告诉你们,你们就会以计数已经反复了多少次。这个思考的行为本身又会造成我们失眠,抵消它本身的作用。
其实像数绵羊、专注于呼吸都是一样的原理。
这种原理实施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认为:“一心不能二用”,经过我的实践,也确实是这样的,至少以我的天赋来说,做不到一心二用。
用这个规律来间接的打断大脑胡乱汹涌的思考,代之以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思考,我们能更快入睡。但要想完全停止大脑思考,那在清醒的时候是无法做到的,只能用简单的,机械的思考代替复杂的多样的关联的思考。
我也曾尝试过专注于呼吸法,即把大脑的专注力吸引到呼气和吸气,避免意识的胡思乱想。但依据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种做法入睡所需要的时间会更久,效果不及上面提到的方法。这可能是我本身的原因。
除此之外,最近在此前方法的基础上,我实践了另一种对于我效果更好的方法。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我阅读了一本叫做《万物原理》的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去阅读。
我的新方法是一旦开始躺下准备入睡,就将自己想象成一株小草,而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复杂的人。我只是一株小草。没有思考地、亘古不变地生长在土地上。与这个世界进行着隐隐的物质交换。没有人所谓的七情六欲,也没有意识。
如果一直维持着这样的一种大脑状态,我能在更快的时间内入睡。
综上所述的几种方法,读者都可以自己进行尝试和实践。不同的人,可能效果也会不同,但原理是一致的。
注意: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我想给出最重要的提醒: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一个由简单,专一,机械的思考代替意识本身复杂关联,感性的思考。
这个这个方式的本质就规定了我们不能在瞬间入睡。并且它是一个反复控制的过程。意识的复杂、关联、感性的思考,不会在一次简单、专一、机械的思考压制之后就彻底消失。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但这个反复不是原地反复,双方的力量在反复的过程中会逐渐改变,最终当简单,专一,机械的思考占据主要地位之后,我们就会逐渐开始进入睡眠状态,而当最终简单专一机械的思考也完全停止之后,我们便进入了睡眠。
当然我们并不能完全的体验这个过程,因为一旦我们入睡之后,我们的意识就不再得到感受了。
你要做好这个反复的心理准备。刚开始会比较困难,当你习惯之后,这种反复的难度和次数就会逐渐降低,这是一个持续的形成习惯的过程。希望我的方法能够解决到一些现实问题。
方法之外:
我不确定上面的描述是否完全覆盖了我的状态:以上述的方式能够更快地入眠,解决市失眠问题。
除了上面的解决方法之外,我目前确实是有一些相比之前的其它方面的改变,如果读者在确实尝试了上面的方法而不起作用(一点作用没有是不可能的,可能说效果没有我体验的这么好)。那可能是有额外的因素在影响我,这里我尽可能列举出可能的状况,供读者参考:
减少外界刺激
当我意识到外界的刺激可能有害,我会开始避免频繁接触这些东西,这些刺激包括视觉上的、味觉上的、听觉、或者精神上的。
这些东西包括:辣的食物、甜的食物,“美味”的食物;短视频、音乐、游戏、网络小说。
我以前特别喜欢听音乐,无论是上班写代码的时候,还是在地铁上回家的时候,还是在家休息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总之,我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听歌。但是当我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听觉刺激和精神刺激问题之后,开始减少听音乐的行为。
首先我上班和地铁上不再听歌,刚开始很不适应,甚至知道现在偶尔也会发“瘾”,但我没有随身携带耳机,公共场合也就自然强制避免了。后来我逐渐减少在家休息的时候减少音乐,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些外界的刺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影响大脑思考和决策,降低大脑的注意力。大脑总是喜欢寻求刺激的东西,当大脑习惯这些刺激之后,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持续反复地和大脑的这种寻求刺激的行为进行对抗。
避免过度刺激,将平淡逐渐作为主要,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大脑的焦虑和机能,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读者也可以尝试。
读书
我最经在大量读书,一次来避免自己的焦虑。以前我习惯将焦虑转移到刷视频或者其它的刺激上。但是随着意识到这种问题,我开始换了方式,因为依靠外界的刺激解决焦虑本身相当于饮鸩止渴。
每当我无事可做的时候,我就开始看书,书的范围很广,微信读书的推荐系统还不错,总是能根据我的爱好推送,这包括心理学、历史学、人文、摄影、物理学、工程学、经济学、人文自传等等。我不局限于某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受到了芒格学习的影响。
我最初看书可能并不是为了从里面学到什么,只是为了缓解焦虑,消磨时间。但是当我读得多了之后,这种目的和性质会自发地悄然地转变,并且偶尔会带来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比如这种解决失眠问题的尝试等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会在大脑意识产生一些影响,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读者也可以尝试。

半夏决明
读书,摄影,随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