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和芒格,跨越时空的人生理念:尽人事,听天命

文摘   2024-06-17 08:10   四川  
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应该男女老少都听过,通常我们在安慰一个人的时候会说这句话。比如最近,热闹的高考刚刚过去,参加了高考的同学们看到朋友情绪低落,焦虑不已,便会拍着他肩膀说一句:
“哎,过去了,就不要在担心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平时好好学了,考试也好好考了,结果如何,就不要去再心心念了。”

这样说的人,我希望他自己也能在自己的人生中贯彻这句话。如果说有什么道理能够用自己的一生去执行,那么这就算一句。

但就这一句,其实99%的人都做不到。道理大家都“懂”,给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也头头是道,轮到自己遇事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开始患得患失。其实这恰恰说明我们还不懂这个道理。
所谓:“做不到,就不算真知道”。

曾国藩说:“吾于凡事皆守‘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二语”,这是他对于做事的一种态度。只管耕耘,莫问收获。他还说:“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
这句话是说:你去关爱别人,别人却不感激你,亲近于你;你一心一意去管理,却还是不见成效;你礼待别人,别人却不搭理你,看不上你。这些都是天命,我们强求不来。

你不能总是抱着付出必有收获的观念去看待所有的事情。现实不是童话世界,也不是宗教,没有绝对的因果循环。你要接受付出却没有收获的结果,这是现实,而且概率不小。你只管做你自己就行,盯着结果不放,你就被拖累了,陷进去出不来了。

同样,芒格也有相同的观点。芒格在1989年,西科金融股东会讲话上说过威廉·奥斯勒爵士信奉的名言,也是西科的经营哲学,这句话是这样的:

与其为朦胧的未来而烦恼忧虑,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事。

芒格说,他从不做预测,他预测不了股市的行情走势,也预测不了经济周期的变化,西科走到现在取得的成就,也不是靠预测得来的。他说:

我们始终把眼前所有的投资机会进行比较,力求找到当下最合理的投资逻辑,这才是重中之重。找到了最合适的投资逻辑之后,无论周期波动如何激烈,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泰然处之。这就是我们的投资之道。

因此,芒格不看好做长期规划的作用。他说:“我从来不觉得长期规划有什么作用。无论是现代商学院,还是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体系,都提倡制定长期规划,我这不以为然。谁不像看得远一些?问题是,想看得远,也看不了多远。

你想预测未来五年十年的情况,恰恰说明了你对结果的一种执念,为了达到所谓的预期计划,忽略时态变动,无所不用其极,就快出问题了。因为这是一种结果导向,而不是过程导向。
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写小说。第一次写的时候,就是纯粹地想尝试一下,没有其它的结果期待。写得很快,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后来我知道中文系有投稿活动,后来再写的时候,心态就偏差了,写的时候想着这次写的东西能不能得奖。写完投稿之后,也心心念这投稿后的结果。反而失了当初写东西的乐趣。
你能说我不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吗,事儿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人就糊涂了。
但我觉得我现在是进步了。上个月我为了投稿一片小说,熬了一个多星期去赶稿,白天上班,晚上熬夜。事实上,这篇三万多字的初稿没有通过。当时我确实失落了。但是我立马告诉自己,我自己尽力了,我把我能做的都做了,至于这个结果,那就是“天命”了。于是,我短时间内就从那种付出没有收获的失落中跳了出来,继续正常生活。
这个时候,我反而为自己真的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做到了知行合一而感到高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着简单,但实际上,这个道理,远比它表面上看起来要深刻得多。


某事在人

它说的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事前和事中的态度。事前,我们应该仔细考量,调研,把所有人为的因素都尽量考虑周全,把其中的利害都考虑周全。事前考虑好之后,做的过程就只管一心一意去做,把自己能做的、自己当做的都尽全力去做了

注意,这个事前和事中是有阶段关系的,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只有你事前充分地思考、调研和斟酌了,你才能尽全力去执行事中。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瞻前顾后,当断不断,实际上,是他压根没做好事前的准备

就像有的考生在高考的时候有压力,导致发挥失常,究其根本,是因为在学习的时候,他没有好好学,没有尽自己的能力去学。他在碰运气,碰出的题是自己做过的,会做的。
我其实不相信一个人他平时专心致志学习,不投机取巧,到高考的时候会有多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其实就是一种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因为心虚,心虚自己平时没有努力。

还有的人炒股,买了之后心里始终忐忑不安,想着时时刻刻盯盘,看自己买的股市什么个情况。这种人,说白了,事前他就没有尽力。他压根没尽自己的能力去调研他要买的股票的实际情况,年报也不看,管理层是些什么品格的人也不去了解,按照自己所谓的直觉去追涨杀跌。他不当韭菜,谁当韭菜。做碰运气的事情,就要承担碰运气的结果。

芒格会天天等着股盘看吗?他从不看,他有时间,会去看书。因为他在投资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能坦然地面对最后的结果。


成事在天

这句话分两种情况,出发点在于人的思维缺陷,倾向总是:将失败归结于外部,将成功归结于自己

第一种,是你尽力去做事了,最后没有成功。没有成功,这个时候,就把责任归咎于天命吗?不能这么粗糙地去理解。

首先既然我们尽力去做了,“成事在天”是让我们坦然去接受这个结果。而不是去恼火,去抱怨:为什么我付出了那么多,最后没有一个好结果。只有我们能坦然接受这个结果,我们才能从这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复盘我们没有事前没有考虑到的情况

注意:诚实、坦然地接受结果是反思和复盘的前提。如果你打心里就不接受这个结果,你是做不到客观地去复盘的。你始终会想着把这个失败的原因怎么推脱出去,说白了,这就是你不愿意面对这个结果。不跟结果和解,这个失败就会一辈子跟着你,阴魂不散。

第二种,是你做了某件事之后,结果是好的,确实成功了。这个时候,你却是要觉得这是天命。是“老天祝我”,是“主在佑我”。

为什么呢?这个核心是人要谦逊,失败固然不是好事,一帆风顺却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只要你尽力去做,人不太可能一直失败。相反,如果你一直成功,未曾遭遇过失败和挫折,这其实是危险的,这会给你一种你无所態的错觉!这种错觉迟早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代价。

人最怕的就是顺时一日千里,逆时一败涂地。什么叫一败涂地,败得你永无翻身之日,这就叫一败涂地!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成事在天”。
成功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这是我自己的能力,要想着你依靠了什么。将军大胜仗了,要想到这是地下的千万士兵的功劳;老板赚钱了,要想着这是地下员工们的功劳;你投资赚钱了,要想着这是形势和行情的功劳。

成功的时候,想着这是老天在眷顾自己,这不仅能让你谦逊,不被成功冲昏头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还有作用就是,如果你经常如此思考,你会更自信,你会觉得上天总是眷顾自己,自己是个有幸运加持的人。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一是不会狂妄自大,二是不会苦大仇深,这何乐而不为呢?

尽人事,听天命,这是值得我们一生贯彻的理念!

半夏决明
读书,摄影,随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