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仅仅依靠分工和交换就能创造财富的魔法是怎么回事?

文摘   2024-06-14 08:10   四川  

经济效率:值不值

人们做出一个选择和行动,往往是会采取最优效率的方式,也就是说选择使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经济学称之为经济效率。只要符合这个特点的行动或者计划就可以说是有效率的。

同样由于经济学几乎所有的观点都是从个人出发,因此几乎所有的观点落实到具体层面来说都是相对的,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人对于某种定义的程度和看法。但经济学不重视和讨论相对的东西,它只规定原则。

经济学指出最终最终的落脚点是:某人是否拥有支持他所认定的价值观的权利。如果某个个体认为某种方式或者行为是有效率的,这是个主观的说法,没人能给出答案。这时我们只能说如果他拥有这样行动的权利才能认为是有效率的(有实力才能有实际的话语权)

假如张三认为300万买一套房子是没有效率的,李四则觉得300万买一套房子太值了,太有经济效率的。事实上如果李四压根没有300万的存款,或者说他靠诈骗凑了首付去买,那他就不能支撑他的效率的说法,因为实际上,他没有做出行为的这个权利。


取舍就是对成本和利益进行比较

对于成本,我们通常能理解。但这里要强调的一个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成本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是机会成本?300万,去买房子。我们直觉倾向于考虑这个房子本身值不值这300万。我们容易忽略的一点是,如果我们拿这300万去做别的投资,可能会获得比房子更大的利益,但是我们只有300万,买了房子,就不能做其它投资,如果做了其它投资能比买房子多得到10%,也就是30万,这30万就是机会成本
经济学理论也称“比较优势”,就是去做其它投资多出来的30万就是比较优势。

由此可见机会成本不是当下是实实在在的成本,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成本。我们学了经济学,就要比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在做取舍的时候多考虑这个机会成本。有的时候这种思维能帮你做出更好的选择行为。

因此,通俗来说,考虑成本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实实在在交出去的东西,计划和预期的利润也是一种成本。


交换如何增加双方的财富

这个你无论如何要仔细看了,这就像是个宝藏,不学习经济学的人发现不了这简单但是隐藏的门道!

假如张三的公司一个月能生产4桶淡啤酒6桶黑啤酒,李四的公司一个月能生产6桶淡啤酒,4桶黑啤酒。本来两个公司一个月产生的财富是一样的。
换个思路,张三的公司只生产黑啤酒,一个月生产12桶黑啤酒,李四公司只生产淡啤酒,一个月生产12桶淡啤酒。然后张三公司用4桶淡啤酒换李四公司6桶黑啤酒,李四公司则相反。计算下来,一个月两家公司相比原来各多处两桶淡啤酒和黑啤酒!

只生产自己更具优势的产品,经济体能让自己的资源更有效率的被使用!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出现了如此多的专业分工和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这就是分工和交易的魔法!!这就是亚当斯密《国富论》里面提到的秘密!!现在你学了经济学,你知道了,请时刻记住这个魔法:同样的成本,有时候仅仅是分工和交换,就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延伸一下,个体如何在这个经济社会中创造更多的自身财富?一个重要的点就是你要意识到并且培养自己的优势,你的优势就是你的比较价值。如果你还在迷茫你自己该读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本质上你是在迷茫自己的优势,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也就是芒格经常提到的“能力圈子”。实上每个人的能力圈子都是极小的,你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圈子,然后在自己能力圈子内小心行动,没有不成功的时候。

相反,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子在哪,也不知道它有多大,不仅难以更好地创造价值,更糟糕的情况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圈子外栽跟头,这种人是大把大把的。

半夏决明
读书,摄影,随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