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李永明|“一饭之恩”

文摘   2025-01-13 08:22   内蒙古  

作者:李永明|甘肃省


让记忆的琼浆芬芳你我的生命。

——题记

近日闲读《淮阴侯列传》,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韩信的故事勾起我的记忆……

记得我在上高中时也接受过别人的“一饭之恩”,我一直没有忘记,将来也不会忘记。

那是一九九二年,我正在上高三。

虽说当时社会条件比以前好了,但农村人家的日子并不富裕,供学生上学还是农家的沉重负担。从苦难日子过来的父母深知读书的重要,想方设法供我们姊妹几个读书。为了让我有出息,在我上初中时,父亲特地托人把我从乡下转到了县城中学,母亲常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们上学。从困难日子过来的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心情,也能理解家中的困难。当时家中倾全力供读,父母总怕我挨饿,从不差饭钱,但我也从不多要,更不敢乱花。

学校离家有二十六、七公里远,我骑着自行车来往,一般两周回一次家。就这样风雨无阻,一骑就是七年。

我从就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能吃饱就心满意足。学生灶上的饭难免有虫子和苍蝇,碰上了只能怨自己运气差,悄悄拣了仍把剩下的吃完,如果不吃就得饿肚子,更不敢给别人说,怕影响大家的食欲。高中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再加上学习任务比较重,常常感觉吃不饱。多报饭又舍不得钱,因而常常吃完了到灶上去加剩饭,能加上自然十分高兴。我们那时实行报饭制,星期天晚上报下一周的饭,报上了就吃,报不上就没有饭。

我清楚地记得,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和我邻桌,每周报饭时她都报了,但常常有一两顿因事而吃不上,不吃又怕浪费,因此,每当她有事不吃饭时就悄悄递给我一张纸条:“今天我有事,把我的饭吃了。”一人吃两份饭,甭提有多高兴,我往往一个人吃不了,就和别人分一半。吃过几顿就觉得不好意思,问她原因,她又不愿多说,给她饭钱她又不要,向她表示谢意,她只是一笑了之。高中一年,我记不清吃了她多少顿饭,总之,她常常有事,也常常递条子让我吃饭。饭吃在肚子里,我得心中有数。

高三补习一年,学习任务重,整天泡在书本里,题海里,一心想着跳”。同学之间的交往并不多,当时班上的人很多,教室坐得满满的,甚至前面的同学叫不上后面同学的名字。高三补习班的同学大部分我已记不清了,却清楚地记得初中时大部分同学的名字和模样。

高考结束,我觉得自己考得不理想,因而心情很沉重,也无心事去留意别人考的情况,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那一段时间天好像总是灰蒙蒙的,阴沉沉的。后来成绩出来了,不尽人意,心中也就更加失落,当时只知道她考得也不好。正是农村夏忙季节,我在家中边等录取结果边帮家中夏收。大家都在煎熬着。终于,幸运之神降临到我的头上,好歹考上了,几年的功夫总算没白费。那时的录取率很低,考中的很少,大部分是不幸者,只好呆在家中伤神。同学们也很少见面,再加上那时人们的联系大部分靠信件,因而,高考一结束,许多同学就杳无音信了那位经常给我吃饭的同学也不知去向。

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可我仍没有她的音信,但我永远记得她的饭,记得老师经常念她的作文,记得她的友好,记得她独特的名字。

人吃饭才能活着,但活着的人决不能忘记吃过的饭。

过去,我们的父辈们为吃饭而发愁,今天,我们的孩子也为吃饭而发愁。同样的发愁,不一样的心情。

人是最健忘的,但人又是记忆力最强的。

在物质极为丰裕的今天,我们还能记住什么呢?

【作家简介】

北疆网络文学

李永明,甘肃民勤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喜欢读书,喜欢运动,一个平凡的教育工作者。



《北疆网络文学》

欢迎扫码投稿



·感谢阅读·

·如果喜欢,就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赞赏,是一种看得见的鼓励·

北疆网络文学
我们面向全国原创文学作者提供作品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