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宝贝”,它是一件辽代的玉器,名为“景宗降虎插件”。这件玉器被放在展列台中与其他的宝物相比,显得并不起眼,甚至看上去有些粗糙。可是为什么雕工不佳的玉器,会被博物馆当做宝贝收藏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提到这个玉器,我们还是得从老虎说起。老虎,大家都知道,是一种非常凶猛的野兽,对于现代人来说,能看到老虎的地方,也就只有动物园了。可是在古代却不同,由于地广人稀,野生动物分布繁密,因此当时的老虎就好像老鼠一样,在山林、沟壑和村寨中普遍存在。
自古以来,人与虎之间的搏斗一直没停过,甚至人们还以“打虎英雄”来赞美一个人的英勇,比如武松打虎事件,就恰恰说明在北宋时期,就曾经有很多老虎伤人的案例。当然宋代以后,关于虎伤人事件也多有详述,例如据江西安远县县志记载:“嘉靖四十四年,境内多虎,白日噬人,知县李多柞悬赏募善捕者旬日获十三虎。”。
到了乾隆十六年,外冈镇瞿门泾附近的树木深密处,突然跳出一只白额虎,对着周围的人一通乱咬,造成许多人受伤。为此,清政府还特意指派了猎户和官兵,拿着兵器前去埋伏杀虎,一时之间,民间掀起了“打虎”的热潮,纷纷捕捉老虎去官府领赏,人与虎的斗争也到达了白热化的阶段。
其实,不只是清朝时对老虎实行了捕杀政策,早在辽代,就有一位皇帝意识到老虎的存在威胁到百姓的安全,此人就是辽国的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辽景宗在位期间任用贤能,又不排挤汉臣,为辽国最后走向繁荣,奠定了人事和物质基础,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辽景宗打虎的故事。
老虎中有一个相当凶猛的种类——东北虎,东北虎是现在仅存的体型最大的肉食类动物,体长可以达到三米左右,而一个人类在东北虎面前,简直就像三岁的娃娃面对成年人一样,几乎不堪一击。辽国地处北方,故此老虎对他们的威胁非常大。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辽景宗决定亲自带着将士前往森林中杀虎,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辽国人充分吸收了中原人打虎的经验,在森林中布满陷阱,用带毒的箭射杀老虎,在皇帝都打头阵的情况下,辽国掀起了一场打虎热,甚至有些人在猎得老虎后,都被辽景宗封官进爵,这场打虎热持续了多年,直至虎患基本消失。
博物馆中陈列的这个“景宗降虎插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制作完成的。在这个高3.4厘米,宽5.4厘米的玉器上,一人一虎并列而坐,景宗神态安详毫无惧色,老虎有箕踞谄媚之态,在景宗面前显得十分温顺乖巧,全无百兽之王的威严。整尊玉器呈白翠色,唯独虎皮颜色为玉石未加工的本来颜色,造型十分自然得体。
这个玉器之所以能够成为博物馆中的宝贝,因为它不仅记录当事的虎患事件,也是景宗降虎一段历史的铁证。其代表的意义价值要远高于玉器本身的价值,它能成为博物馆中的至宝,也是理所当然,名至实归的事儿。
到了现代,由于人类的发展太过迅速,耕地面积也大大增加,这让很多的野生动物,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家园。在人与自然的千年较量中,人类从弱小变成了强大,更让陪伴我们千年的“伙伴们”没有了立锥之地,只能屈居在动物园中供人们观赏玩乐,这就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也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换回和动物们的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