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兵教授:食管癌筛查迎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我为之自豪

健康   2024-08-23 17:37   北京  

食管癌,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重大健康负担的恶性肿瘤,以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备受关注。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肿瘤负担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分别为22.40万和18.75万例,占全球食管癌发病和死亡均接近半数。由于早期症状的不明显,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进入癌症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2024年8月7日,博尔诚全球首款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国内第一证。为了深入了解这款创新技术,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深入采访了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兼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委、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陈小兵教授,陈教授热情而专业地向我们详细讲述了食管癌筛查的重要性,以及在食管癌筛查创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攻坚克难的心路历程。


                                         

复杂而隐秘的消化道肿瘤

该如何攻克它




谈起消化道肿瘤,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觉得它很危险,唯恐避之不及。但这种想法,却是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大坑。


消化道肿瘤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复杂且隐秘,在早期我们是难以发现的。陈小兵教授说道:“癌症通常是由人体的正常细胞逐渐发展而来的,当某些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会扰乱细胞的正常功能,特别是控制细胞分裂和增长的功能。一旦这些改变积累,细胞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断增殖,只生不死,最终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些细胞在刚开始的时候很安静,悄悄地生长和发展,不会引起人体太多的关注和注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早期肿瘤不会被发现,没有症状的原因所在。” 陈教授说道。当肿瘤逐渐长大,开始侵袭周围正常组织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此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中国,消化道肿瘤的筛查已经逐渐得到普及,然而,这一过程却充满了不均衡和复杂性。在繁华的一线城市,大型医院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定期进行消化道肿瘤筛查也已成为少部分富裕人群的习惯。然而,陈小兵教授指出,这种筛查普及率的提升并未惠及所有人群,尤其是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普及率仍然较低。

陈教授痛心地说:“很多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对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筛查率不高,这也导致患者往往不去筛查,不接受筛查。” 这直接导致了大量患者错失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机会。

面对这一严峻的现状,陈小兵教授指出:“提高公众对消化道肿瘤筛查的意识和意愿,实际上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医务工作者,包括媒体等多方协作整合才有望实现。” 这不仅仅是医疗系统的责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他建议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健康讲座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早期筛查的必要性和益处。陈教授特别提到,通过分享成功的筛查案例,举办健康讲座,或者组织肿瘤筛查活动,能够帮助减轻公众对癌症筛查的恐惧心理,鼓励更多人主动参与到筛查中来。


同时,除了筛查意愿不足的问题,陈小兵教授还指出目前消化道肿瘤筛查的痛点。“现在,很多社会大众不愿意接受有痛苦的内镜筛查,并且,由于资源限制,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和内镜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许多科学家们把目光放在了一种新型检测方法——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上。陈小兵教授说道:“通过抽血就能验癌的技术成为了许多科学家们的目标。与传统的胃镜、肠镜等侵入性检查方法相比,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样本获取比较容易,没有侵入性,比如说食管癌、肠癌的甲基化检测只需要抽5毫升、10毫升血,这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也减少了患者的风险和意外。”



                                             

老一代的付出与耕耘

新一代的传承与延续




食管癌,作为一种致命的消化道癌症,其高死亡率持续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肩负重任,为食管癌早筛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陈小兵教授满怀深情地说:“上世纪60年代,沈琼教授发明了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并应用在基层和农村,免费在田间地头、在村民家里做各种筛查,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食管癌患者,这些患者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明显的提高了治愈率。后来还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章,轰动了世界。”

老一辈科学家的默默耕耘,化作了新一代科学家在创新前行路上的坚定信心和不懈动力。如今,许多科学家们开始致力于新型非侵入性的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这种创新技术能够在早期发现癌症,尤其是在消化道肿瘤等高发癌症的筛查中,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

于是,针对食管癌,这项新型检测技术开始了它的研发和临床试验之路。


作为河南省肿瘤医院的资深专家,陈小兵教授也深度参与了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检测新产品的临床试验,亲眼见证了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再到获批的全过程。

陈小兵教授回忆起参与这项研究时,心情激动地说道:“当时我们的团队非常兴奋,因为这项研究技术一旦成功,就有可能填补我国在食管癌早筛领域的空白,这是原创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项技术的研发历程汇聚了众多杰出的科研力量,因此,陈小兵教授对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创新性充满信心。

然而,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临床试验阶段,实际上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质疑,其中不仅仅包括研发过程的挑战,还有对技术本身的质疑。陈教授坦言,“这其中很大的一个挑战之一,就是很多人,包括患者和医疗同行们都难以相信,仅仅抽取少量血液就能检测出癌症,这种质疑在研究过程也给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许多人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患者教育和科普宣教,耐心地讲解着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的原理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质疑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不断做科普、做宣教,让人们了解这项技术的产品,了解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陈小兵教授说。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且给予肯定,研究进行的也越来越顺利。

最终,经过两代人的研发,在2024年8月7日,这款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为国内第一证,亦是全球首款。

谈到这里,陈小兵教授心中涌起了无法言喻的激动与自豪,“那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一个消息,人民网(人民日报健康)正式发布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就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博尔诚的食管癌基因甲基化试剂盒获批上市,这是天大的喜讯。看到这个消息时,我觉得我们前期的试验,参与付出的努力、汗水和心血,没有白费。

我相信博尔诚这款食管癌基因甲基化早筛试剂盒一定能够造福广大的食管癌患者,真真正正的实现食管癌的早筛,推动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健康中国2030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作为中国抗癌协会食管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主委,作为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作为《全面说食管癌》的主编,最欣慰的地方。在未来,我们也会将这项技术的获批写进《全面说食管癌》中。”陈教授最后说道。

时代在变迁,医学的浪潮在不断涌动,但科学家们那颗为攻克医学难题而跳动的心始终未变。老一代科学家们的执着与付出,在新一代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也将得到新的传承与延续。希望在未来,食管癌防治事业将不断进步发展,让更多患者能够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推动我国癌症防控事业发展。

获取更多信息,欢迎致电咨询



 商务合作:010-63482786

客服电话:400-640-8820


关于博尔诚
博尔诚创立于2006年,深耕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认知障碍等重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领域(下称“三早”),致力于为大众提供早期、精准、安全、依从性好、适用范围广的重大疾病三早产品和服务,已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公司旗下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产品均为中国首款获批,其中胃癌和结直肠癌检测产品已应用于数百家三甲医院并纳入多地医保。公司储备了丰富产品管线,在研管线包括POCM系列产品、肝癌早诊产品、肺癌早诊产品、NGS多癌筛查项目、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早诊治项目等。坚守“让更多人远离重大疾病”的使命,博尔诚将持续拓展重大疾病三早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带你了解

  基因甲基化 


博尔诚早诊早干预
博尔诚重大疾病早诊早干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