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艾滋 我们在行动—
2024年12月1日
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
“社会共治,终结艾滋,
共享健康”
(英文主题为“Take the rights path”)
旨在号召政府、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昂首迈向2030年终结艾滋病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
形成强大合力
共建健康中国
共享健康成果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为AIDS,人体感染HIV后,进展到一定程度,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人体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时,才被称为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病人及HIV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艾滋病危害大、死亡率高,不可治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需终身规律服药,若不坚持规范治疗,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艾滋病可防可治但不能治愈,关键是
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
艾滋病的症状
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不会立即发病,潜伏期长达数年,外表可能和正常人一样,即使发病后,其症状也没有特异性。仅从一个人的外表不能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感染全过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常见症状包括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慢性腹泻、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体重下降以及出现口腔念珠菌病、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等临床症状。
部分病人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皮肤、黏膜感染、肺结核、呼吸困难、便血、肝脾肿大等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儿童可能出现发育迟缓或者营养不良,且对治疗不敏感等。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三大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眼泪、汗液或者唾液里的艾滋病毒是非常非常少的。脱离了人体环境以后更是几乎无法生存。拥抱、握手、亲吻,共用餐具、马桶等都不会传染。
性传播:性传播主要分为同性传播和异性传播,如果一个人和一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而不使用安全套的话,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也是患艾滋病最常见的方式。
血液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会将艾滋病病毒输入血液,导致感染。甚至使用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解剖刀、输血设备等,如果未经正确的消毒,都可能成为传播艾滋病病毒媒介。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坚持安全性行为
保持唯一性伴侣,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根本措施。同时,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也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不论是男男同性性行为还是男女异性性行为,都应当全程、正确、每次使用安全套。
拒绝毒品
静脉吸毒是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要坚决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另外,也要坚决抵制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不需要通过注射器注入,可通过消化道直接摄入,在使用新型毒品后极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使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的风险大幅度上升。
注意血液安全
在接受输血、注射、拔牙等医疗服务时,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制品。
母婴阻断
对于已感染HIV的孕妇,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如剖腹产等,以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同时,避免母乳喂养,选择人工喂养方式。若感染HIV的女性想要妊娠,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的血液或伤口直接接触。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以减少经血液传播的风险。
何时服用阻断药能预防感染?
发生高危行为后,可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去医院就诊,服用阻断药,阻止HIV病毒的感染。
阻断药成功率:
2小时内阻断效果最佳
24小时内服用,阻断希望也很大
72小时内服用仍有希望成功
超过72小时则没有阻断效果了
文稿:李修尚
编辑:龙慧英
审核:郑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