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前3年如何规划?北京"最牛"小学校长给大家“支了一招”…

企业   2024-09-07 20:34   上海  


小溪大家周末好。这个新学年的开头,大家都还顺利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我们最近采访的到的“名校校长经验贴“。

开学一周,我们陆陆续续听到了很多花友的“抱怨”:英语新教材改得太炸裂了。尤其是7年级的教材,翻开大人都懵了,好多内容自己研究下来都觉得难以应付,孩子怎么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疑问、迷茫,充斥着过去五六年的每分每秒,也让我们在教育这件事上越来越无所适从。


从2019年到现在,教一直自上而下在调整、变化

最开始是进入“全摇号时代”,不能择校了;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全部采用电脑随机录取的方式确定。
当年家长的心声

紧接着是双减”,校内作业量减少,学科类不能补习了;
校内,小学一二年级取消家庭书面作业;校外,全面规范学科类培训机构。

再来是中、高考改革,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了;
体育、美术进中考,全国8省份推进美育纳入中考;部分省市体育分值比重增大;新高考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考试题目往创新、融合、跨学科方面变迁…

北京市中考改革,体育分值从40分提升到70分

接着是“新教材的全面投入使用”,对孩子的学科能力要求提高了。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基于新课标要求的新修订教材于2024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

这些调整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当老一套的应对方案“失灵后”,这些转变不可避免地让亲历其中的我们多了迷茫和焦虑。

有的家庭被迫加入“内卷”,向分数看齐,管孩子要成绩;有的无奈选择“摆烂躺平”,让学校独自扛起教育大旗。

这种变化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如果想要以不变应万变,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上周我们邀请到了史家小学的终身名誉校长——卓立校长 做了一场直播,就这个问题,卓立校长进行了很有针对性的解答。他说:


在当今的变化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有更高的站位、有更宏大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不能总追着成绩、考试、分数跑,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卓立校长


访谈中,卓立校长尤其提到:小学低年级应该培养出孩子的3个核心习惯。


好习惯是推动孩子生活、学习、工作一步步往前最坚韧、最持久的力量。

满意的成绩,是在培养好习惯的路上自然收获的。


无论是为了孩子在中、高考成为佼佼者,还是有志成为以不变应万变的终身学习者,都需要我们看到学习的全局再做思量。一定不能只盯着一年级、只盯着分数来做计划。


读完后,也许大家能逃离分数的内卷,找到自己的教育节奏和目标。


感谢卓立校长,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份难得的经验!


史家小学是北京“最牛”的小学之一,它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会员,素质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以下内容整理自卓立校长的直播访谈:


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我始终认为综合全面发展的孩子在未来才会更有竞争力。孩子的综合能力,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经年累月地训练、引导、养成。

从整个小学教育,或者更长的基础教育期来说,分数不重要。

过分追求分数,孩子就会容易只看到枝节,而看不到全局;为了追求那极致的两三分,会耗费自己大量精力,消磨掉许多学习的乐趣。

我认为,在分数上要有追求,但在小学阶段不用“卷”到极致,非要为了当最优秀的一小撮反复练题。我观察下来,班级里往往排名在10名上下的孩子,未来会更加优秀(当然,10名只是一个估计的说法),这也被我称为“10名现象”。


很多英雄人物、领袖人物上学的时候不是排第一,却是排在第十名左右。巴菲特也曾在哈佛大学授课时说过:“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往往并非上学时总能考第一名的人。”


这些学生在整个的求学生涯中不把读书、成绩当成是唯一的追求,但他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所以他在班里面可能不是分数最高的学生。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的分配是有限的。

比如说这个人只会奥数,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奥数上了,其他的才能,比如演说才能、组织才能、交际才能、领导力等都可能受到限制。

那么恰恰是哪些人得到发展呢?就是他的分数不会太差,但是他对其他方面也很重视,所以在第十名的人往往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他的奥数分可能比别人差几分、英语可能比别人少背几个单词,但是其他的地方比较棒。

而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是多层次的、多规格的,分数高不是优秀的唯一标准。

这也是我在50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一直跟自己和老师们强调的一个“新人才观”。

我们现在的年代已经不是只有“科举考试”一条出路的封建社会了。社会的多元化,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了多条成才的路,我们的人才标准当然也要随之变化。

“十名”左右的孩子往往是有学习能力,又能够不在学习上钻牛角尖的孩子。他们往往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求知,知识面开阔、能力多样综合,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就会比较有竞争力。

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程,优秀的能力都是好习惯基础上自然开出的花朵。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背景下,我认为有3个核心习惯,必须从1年级开始引导、建立。


1
“运动”习惯

从外部环境来说,现在的教育对孩子的体育锻炼要求是大大提高了。

以前咱们国家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其实是不够的,沃恩很重视竞技体育,很重视专业体育,但是对于全民体育,尤其是孩子的体能体质发展,关注度远远不够。

而到了现在,我们国家对学生的体能素质,甚至国民体能素质都越来越重视了。“体育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不只是喊口号,而是认真落到了实处。

现在不少地区不仅把体育考核纳入了中、高考,且分值占比都有提升,对孩子身体素质的考核时间第一次下探到小学四年级。

以北京为例,中考体育分数从40分提高到70分。其中小学4年级、6年级的两次体测,合计20分直接计入中考体育总分——是的,体育中考是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

解构北京中考体育分数

对体育的重视其实不光是要求孩子体育技巧要做到多高的程度,而是整体的体能体质、体育锻炼水平有了标准和要求。

但我们不能光重视“分儿”,体育考核比重的增大,其实是想引导着我们多去关注孩子的体能体质。

比如孩子的身体体型发展得是不是还可以、是不是小胖墩儿、是不是近视眼。

过去这些身体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不够重视,儿童肥胖率非常高;近视率也非常高;特别随着年级增加,孩子的心理健康又成为新问题…但现在我们开始逐步加大关注力度了。

放学后陪娃打羽毛球,图源花友@丽**目

想要一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关注他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精神力、品格,还要关注他的身体,因为身体是学习的基本。

我们都不可忽视的是: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是自己健康强壮的第一责任人,锻炼身体的习惯需要孩子主动养成。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我们一定要做好引导,帮孩子把运动锻炼的习惯培养起来。

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也是人尽皆知,不用赘言的。大人自己却往往做不到,或者不能坚持。为什么?因为没有养成刻到基因里的习惯,在日常繁忙或惰性的冲击下,轻易败北。

如何帮助孩子从小拥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且在以后漫长岁月中,日复一日的复刻,变得跟吃饭睡觉一样一日不可缺,落下一次就会失落半天?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拥有一个强项的体育项目。

这个强项的培养,最容易开启的方式,就是从父母擅长且喜欢的项目入手,从孩子会走会跑就可以开始。不管是爬山,还是跑马拉松;不管是踢足球,还是游泳…

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个体育项目,着力加以练习,以期成为长期运动。如何做这个选择?

①利用好身边资源。不管是有熟悉可靠的教练,还是家楼下就有的足球馆、游泳池、网球馆。因为方便,就更容易坚持——试过的人都知道,坚持有多重要。

②多尝试,能接触到的体育项目都去接触一下,报个体验课先上几次,根据孩子的感受和表现再做判断。

有了强项,就有成就感;成就感支撑强项越来越强,也会带动日常的运动锻炼。锻炼,就这样成为刻进基因的习惯。

据我多年观察,尤其是近几年的孩子,凡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都是非常健壮的、精神状态非常好,精力非常容易集中,他能经受住学习的艰辛挑战。

而这样的学生,体质体能都是非常不错的。

花友女儿在冰球赛场上,图源@S********O

其次,每天要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要保证这1小时的锻炼,除了家里边带着练,还可以关注学校的体育社团。一年级还需要熟悉和适应校园生活,大多数学校社团主要从二年级开始招收新学员。

如果想要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年级的入学伊始,就通过班主任或者本班体育老师,向社团负责老师咨询加入社团的条件和方式,提前有所准备,争取能够入选。

能在校内的社团活动中加大日常运动量是很好的一件事,父母就不用再做安排了。

小溪Tip:如果在学校没有加入运动社团,大家也别灰心!咱们在家里边儿也能靠强规划,也能给孩子把运动安排起来~


给大家送上一份放学后的运动实操经验没想到,仅靠每天30分钟的运动, 就“治好”了儿子的拖延症...



2
“阅读”习惯

广泛、长期坚持的阅读不仅是未来学习的有力保障,更是成为终身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为什么有的人读起书来如饥似渴,而有的人见书就躲呢?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感受过阅读的乐趣。

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们都乐意让自己去做高兴的事情,而避开麻烦枯燥的事情。小时候,我们读书是满足好奇心;成长之后是获取新知,或获得共鸣,又或者纯粹欣赏文字或文字描述的内容之美。

现今社会优太多种类的娱乐形式,如果小时候阅读这扇门没有敞开过,那么久很难任同:阅读是一种放松身心或注入能量的高层次娱乐。

亲子共读是开启阅读这扇门最早和最好的方式。阅读这个习惯的培养特别简单,就是有书看,又能看懂的书可以看。

亲子阅读,图源网络

小时候,孩子还不认识字,妈妈爸爸读给他听;孩子识字了,给他提供适合他阅读的各种各样的书。

作为家长来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意识:给孩子买书的人是我们,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阅读养料,这是最关键的。我们一定做好阅读的把关人,警惕一些不好的、无聊的书,做好把关工作。

优质的绘本、漫画可以放开给孩子读。美好的绘本不妨一直读到99岁;漫画,常常是孩子们的心头好,如果家长忍不住担心漫画不够有营养,那就想想我们大人吃的每道菜都是营养的吗?有时候是不是也是为了好吃?

啃面包时眼睛也不愿从书上挪开的娃,图源@嘴**妈

但到了高年级,从小学4年级开始,我们有责任,也必须有意识把孩子的阅读往深处引导,鼓励他开始读名著、多读不同种类的图书。

包括科技、历史、地理等等等,利用图书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对世界的触感、思维更加丰富多样一些。

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咱们可以把阅读做“深”一点,不光看、读,还要让孩子讲。

阅读完之后给孩子点时间,跟他谈谈这本书里都说了些什么,如果孩子能够简单复述,这就非常好了。

进而我们还能继续引导,问问孩子读完之后有什么想法、意见,这样能带动着孩子把书看进去,看深入,真正动脑思考。

不光看,更要思考,这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阅读,而不是简单的就是翻翻书。简单翻翻,一天读10页、读100页…光有量没有质也是不行的。

小溪Tip:如果小学低年级成绩暂时落后,也请大家千万不要放弃阅读,拼命靠刷题追成绩。


给大家送上一份真实案例,小学前3年级一直是“后劲生”,4年级靠阅读逆袭的真实故事:儿子班级垫底3年,不报班不刷题,4年级终于逆袭…



3
“表达”习惯


过去我们对孩子“说”的能力是不够重视的,也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沟通表达、乃至提问的能力。

但孩子的“表达”能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会表达的孩子,往往会表述、会提问、会演讲、会思考…

西方的教育中就很强调这一点,从小就会让孩子参与“演讲”,不断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甚至总统都是竞选制,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自我表述的能力。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演说能合理,是在社会上能不能有地位、能不能立住脚,在事业中能不能有成就的重要条件。

有一些孩子从小比较内向,一张嘴就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者根本不敢说话,不敢在人前开口。

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及时发现,做好引导,因为这对于孩子今后的生活乃至工作,就是一种缺点,或者说就是一种“残疾”。

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演说能力真的非常重要。这些能力还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语言表达、组织力、号召力甚至共情的能力。

所以从小一定要孩子敢于说话,善于表达。

《成长的秘密之小学时代》剧照

有些孩子可能天生比较内敛、慢热,咱们别逼,一定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比如从小给孩子讲故事,带着孩子复述。

只要您心里是打心底认为这件事足够重要,重视起来,肯定是能投射到行动中的。

除了引导孩子“说”,给他们创造“说”的机会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呵护孩子的每一次 “提问”。

在童年,孩子都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如何呵护孩子们提问的意愿,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呢?

一定要不怕耽误时间,耐心对待每一次提问,尽量给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解答,同时也提供进一步探究的可能性——向更专业的人请教,向书本请教,向互联网请教。

提问的孩子,图源网络

理论说来聊聊两行,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不管是老师还是爸爸妈妈,耐心解答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往往是要到打破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尤其是在一些本来就忙得原地起飞的时刻,或者是好不容易得来的片刻闲暇时间被打扰。

但是,孩子们的问号就像是一些忒儿娇嫩的小苗,它们集中萌出的时间段并不是很长,只是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更集中一些。

年轻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尽量努力一下,即便无暇回应孩子的提问,也受限给予他一个明确的肯定——“问得好!”

然后给他一个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去看看某本书,或者直接向人工智能提问。再给他一个时间范围——半小时后妈妈来找你,看看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我们再一起研究研究…

我们一定要把孩子的“表达”能力当成一种生活技能来培养,这不光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力、创造力都是靠表达显现、展示的。



限于篇幅,只能摘取卓校长访谈中的部分内容。给大家推荐 卓立校长 写的这本《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全新升级版)》。这是今年再版的新书,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更新,卓立校长特别在书中鼓励大家拥抱变化,提出了不少应对之策。

另外,我们的直播采访全部内容十分丰富,包含更多细节。听卓校长讲话,对怎么做父母特别有启发,也是一种享受,点击下图二维码,可以看这场直播全程回放


相关阅读:

小花生网
阅读是性价比最高的教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