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出土了一把自带铃铛的“怪”剑,剑上藏有三个难解之谜

文化   2024-11-01 07:05   辽宁  

2006年,考古人员在西安甘泉发现一座商代古墓。从古墓里出土了金,铜,骨,石等各类文物,其中青铜器就有57件之多。在众多出土的青铜器中,一把造型奇特的怪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至今,这把怪剑的身上,仍然藏有三个难解的谜团。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戈,刀,镞等七件兵器,其中一把怪剑造型十分奇特。这是一把短剑,通长只有24厘米。但整个剑身却不是通常的直线型的,而是呈现一定的弧度,有点儿弯刀的感觉。剑身很宽,两侧是锋利的剑刃。剑刃的中部,有一条凸脊从剑身一直接连到剑柄。剑柄的梢部还设置了一个环扣,据分析是用来系剑穗的。最奇特的是,这柄剑的剑柄底部铸造了一个响铃。平时把剑放在那里啥事儿没有,只要一拿起剑来,这个响铃就能发出清脆的铃铛声。令人费解的谜团就从这个响铃产生了,难不成,这竟是一把智能语音防盗剑?


考古学家将这把怪剑定名为曲茎铃首短剑,现藏在陕西甘泉博物馆。而时至今日,这柄产生于3000年前的怪剑,其真正的用途仍然成谜,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目前,流传最广的推测有三种。

第一个难解之谜是:这把曲茎铃首短剑是在打猎时用来惊吓野兽的。理由是根据史料记载,有类似的铃首剑曾风行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之中。而考古学家对这柄曲茎铃首短剑的鉴定结果是,应属于殷商文化的第二期,就是李家崖文化。李家崖文化本身就是受商、周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盛行畜牧和狩猎,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此处就可以尽情想象了:一群猎人各拿一把曲茎铃首剑,围成一个大大的包围圈,一路兴奋地奔跑,一路响着铃铛。


藏在草丛中的野味们,纷纷四散逃窜。猎人们放弃一只只小野兔,一同追逐一只最大的山羊,并最终得手的情景。

第二个难解之谜是:这把曲茎铃首短剑是作战部队的标佩,用于在战斗时壮声威用。首先这是一把短剑,不像戈,刀,矛等长兵器,直接挥舞着,就冲上去,很可能是士兵随身佩带的第二件备用武器。与今天我们的作战部队除了人手一件步枪,或冲锋枪,还要佩带一把手枪或匕首大同小异。但是,这把短剑除了做为备用武器,士兵在进攻移动时,还能随时发出清脆的铃声。试想一下,成千上万人的部队冲向敌阵,即便不喊那杀声震天的口号,那轰隆隆的脚步声,还有成片成片不停的铃铛声,依然足够让敌人胆寒了吧。


第三个难解之谜是:这把曲茎铃首短剑是君王卫队专用的警铃。短剑,佩戴方便,即使是珍贵的青铜,君王的专职护卫队也能够消费得起。重要的是,曲茎铃首短剑能在卫队行走时发出响亮的声响,这就有意思了。君王的卫队走到哪里,哪里的闲杂人等都得回避吧。可总不能让卫兵们人手一个大喇叭喊着“前面卖豆腐的,赶紧靠边”吧。每人佩戴一柄曲茎铃首短剑就好多了,铃声响处,就是君王卫队的所到之处,只要不是聋子,听到这种清脆的铃铛声,就赶紧自动回避。不仅方便大家,连想行刺的刺客,都会因为大家都忙着回避而有所顾忌。


遗憾的是,三种都是猜想,每一个都是曲茎铃首短剑留给我们的谜团。其实,不管曲茎铃首短剑的真正用途是哪一种,我们的老祖宗将声音和武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都值得后人赞一句“岂不妙哉”,就连小编都开始佩服他们的智慧了。


历史解密坊
历史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改变我们生活。让历史的营养,滋润我们心灵;让历史的得失,匡正我们的脚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