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联系不紧密,痛点如何解决?

学术   2024-11-01 12:36   广东  


导 

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被视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有效途径。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被提及。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被视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对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存在的痛点以及如何解决,也受到人大代表们的关注。


痛点

2023年,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90%以上的县(县级市,有条件的市辖区)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国人大代表吴相君对记者表示,近些年,经过试点和各地的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确保取得扎实成效。


在吴相君看来,目前县域医共体的联动机制、内部管理机制、信息化共享机制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吴相君认为,医共体建设中,一些地方在人事编制、财政保障、医保政策等方面的协同性还需要加强。县级医院的性质为公益二类,乡镇卫生院为公益一类,二者人事编制和财政政策的不同导致管理难度增大。医保部门打包支付给医共体的基金额度有限,个别地区打包支付基金占筹资总额的比例偏低,导致医共体很难实现结余,影响其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医共体建设中,牵头医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统筹管理权力有限,对各成员单位缺乏约束力,致使组织结构不紧密,难以真正做到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品耗材目录、统一药品耗材配送。


这些年,全国人大代表耿福一直在关注基层医疗建设。他对记者表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诊所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离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的需求尚有一段距离。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率不高,业务水平和诊疗技术更新缓慢,基层诊所诊疗能力及竞争力薄弱,无法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的医疗需求,尤其是基层诊所亟需提高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能力上的建设。


如何解决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吴相君建议,加大财政对医共体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医共体在人事编制和薪酬管理方面更多自主权,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通道,推进“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促进卫生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发挥医保在医共体建设中的杠杆作用,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结合实际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各成员单位收治病种目录和上下转诊病种目录,畅通向下转诊渠道,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全国人大代表孙飘扬表示,基层医疗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关键领域。在国内大多数基层地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仍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更多国产创新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加强创新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孙飘扬认为,当前仍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还要实现人员、财务、业务、药耗、信息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使内部各成员单位成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另外,基层医疗问题和乡村卫生问题都与药物政策息息相关,基药目录调整有必要补充完善更多国产创新药。在基层药品配备上,随着一线用药指南在不断更新,基药目录作为基层配备药品目录也应与时俱进,基层基本用药应不断补充完善,把更安全更有效,在基层使用更方便,老百姓能够承受的国产创新药及时纳入基药目录。


耿福能也建议称,国家可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基层医疗,同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来 源 / 第一财经

检验频道
检验频道,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