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有志
路过罍街,被叫卖爆米花的吆喝声吸引。循声望去,在拐角处,一位卖爆米花的老人边吆喝边将袋子里的爆米花散发给围观的人群品尝,雪白的米花散发出一股香甜,满是童年温馨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中,新年里只要听到“嘭嘭嘭”的声音,便知道是炸爆米花的小贩来了。人们拿着装有米或玉米的瓢、碗、盆等容器,在机器旁一字排开。一个装有压力表的葫芦形带把铁罐、一个手拉风箱、一副铁架子、一个连着麻袋的筒形器具……爆米花的摊点很快搭成。炸爆米花的师傅熟练地将米或玉米装进机器中,随后架在烧红的炭炉上,一手拉风箱,有节奏地转动着爆米机,动作娴熟。
儿时,不懂为什么炸爆米花的师傅总在过年前来村里,不懂那黝黑的铁罐子为什么那么神奇,一点米粒或玉米可以变成一大袋爆米花。我们远远看着,渴望而又紧张。七八分钟后,师傅把铁罐的一头塞进袋子里,露出开锅的把手。吆喝一声“放炮了”,随着“砰”得一声巨响,一阵白烟冒起,爆米花喷出,四处飞溅,瘪瘪的麻袋一下子鼓了起来,瞬间浓浓米香四溢,我们蜂拥过去,捡着地面散落的爆米花放入嘴里。现在想想,其实,那爆出的不仅是爆米花,更是满满的喜悦和香喷喷的念想。
有了爆米花,年味就越发浓厚了,爆米花除了直接食用以外,家家户户还用爆米花与山芋糖搅合成米花糕,与鸡蛋、肉馅搅合在一起做成美味的菜肴,过年时招待客人。这些食物的组合,不仅满足了味蕾,更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有一种回忆是曾经,有一种时光在童年。爆米花,珍藏在心灵深处的一份温馨温暖的回忆,它将年味儿慢慢酝酿起来,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与祝福。
王小梅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十几年前,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满心的爱意,嫁给了安徽的他,从此便与安徽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的情感,尤其是每一年的腊八节,都成为了我在异乡岁月里独特的情感印记。
刚到安徽,饮食和习俗的差异让我有些应接不暇。然而,腊八节却以它独特的魅力,迅速在我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我们东北老家,每到腊八节的时候,我的妈妈都会煮上一锅香浓的腊八粥,一家人六口围坐在一起,感受着那份来自妈妈将谷物汇聚而成的温暖。而在安徽,腊八节的热闹与讲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每到腊八前夕,婆婆总会带着我忙碌起来。除了常见的大米、红枣、桂圆,还会在粥中加入我爱吃的黑豆、葡萄干和花生。腊八节当天,厨房里早早地便弥漫着浓郁的香气。婆婆熟练地在炉灶前忙碌着,我在一旁打下手,看着锅里的食材随着火候的变化慢慢翻滚、融合,仿佛是一场地域文化与家庭温情的交融仪式。
在婆婆家的腊八节,除了腊八粥,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我跟着婆婆学习,将一颗颗洁白的蒜瓣放入醋坛中,耐心地等待着它们在时光的催化下变成翠绿如玉的模样。这个过程,就像是我逐渐融入另一个家庭生活的写照,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与热爱。
十几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安徽度过的每一个腊八节,都如同岁月长河中的珍珠,串联起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如今,腊八节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我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也满溢着我在安徽这片土地上收获的家庭温暖与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会和家人一起围坐,喝着香浓的腊八粥,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共同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我深知,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这个东北媳妇与安徽这片土地的缘分,将如同腊八节的习俗一般,代代相传,在时光中延续着那份独特而深厚的情感纽带,永不消散,在冬日里绽放出最温暖的光芒。
施 静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老百姓把过春节通俗的称为过年。在年俗里,过了腊八,就是年,家家户户开始筹备过年的各种事项了。有童谣云: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你看,街道上的大红灯笼挂起来,家家户户门前红红对联贴起来,火红的秧歌舞起来,无不透露着人们对殷实生活的期盼。
年夜饭,是春节里的香甜记忆。家家户户一般都少不了青菜豆腐、炸圆子等菜品。我们家正常就是红烧排骨、炖老母鸡鸡汤、红烧羊肉、糖醋藕、红烧带鱼、藕粉圆子、青椒肉丝、回锅肉、蛋饺、青菜豆腐、炸圆子、元宝鱼等等。家里无人喝白酒,但除夕会烫一锅花雕,暖暖地更好助眠。
守岁,是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在除夕夜,人们会相伴守岁,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守岁的意义在于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我会在除夕当天,陪伴老人看看春晚、打打牌,唠唠家长里短,亦或在门外端详自己“涂鸦”的门联。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会穿上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见面便送上真切的祝福:“新年好,拜年了!”在拜年的过程中,人们会分享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喜悦,也会畅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随着元宵节的结束,春节也逐渐接近尾声。人们开始收拾心情,准备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孩子们也是一边急急忙忙赶着抛到九霄云外的寒假作业,一边抱怨时光太快。
过年的核心是家人的团聚,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和发展,那份对年的期待和对家的思念,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