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以来,美股生物药领域IPO数量趋向减少,国内IPO情况随着政策收紧,2024年更是出现了回撤大潮。
但与此同时,2024年本土IPO市场仍有“逆行者”,十余家Biotech先后在A股、港股上市。对于投资人,二级市场提供了退出通道,而于创业者来说,这总归是一条募资渠道。置身资本寒冬,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希望。2024年,本土Biotech的出海进程亦不乏好消息。一方面,MNC频繁牵手国内Biotech,以license-out,创新的NewCo,甚至完全并购的方式达成合作。另一方面,本土制药企业“自立自强”,佼佼者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实现新药完全自主出海,直接“上桌”。写意君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2024年本土制药相关企业的“荣光”时刻,期待在已经到来的2025年里,我们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多“席位”。2024年2月2日,浙江海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发行价格19.90元/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3.98亿元。海昇药业创建于2007年,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从事兽药原料药、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自设立以来,逐步成长为以抗微生物和抗寄生虫为核心的兽药原料药、以解热镇痛和抗菌为核心的医药原料药的生产企业,主要代表性产品为磺胺氯达嗪钠(SPDZ)及二氯哒嗪(DCPD)。2024年8月26日,上海小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首次公开发行价格为12.47元/股。首日开盘报30.00元/股,截至收盘报33.30元/股,涨幅167.04%,总市值53.28亿元。小方制药成立于1993年,是由原上海运佳制药有限公司和原上海黄浦制药厂合并而成,由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有限公司、上海五四实业总公司和香港运佳远东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投资组建的专门生产外用药品的中外合资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外用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小方制药有“开塞露龙头”的称号,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开塞露的销售额超11亿元,小方制药独占17.68%,2021年-2023年其营收与净利都保持着正增长。2024年9月3日,益诺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被誉为A股市场“央企CRO上市第一股”。此次发行价格为19.06元/股,开盘报30.55元/股,涨幅60.28%,截至当日收盘,益诺思总市值约为38.05亿元。益诺思成立于2010年,是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提供生物医药非临床研究服务为主的CRO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益诺思是2024年以来头家在科创板完成IPO的医药企业,于2024年5月15日成功在科创板获得证监会的IPO注册后,于2024年8月15日公告招股意向书,进入发行上市阶段。2024年3月20日,荃信生物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成为港股“自身免疫第一股”。此次IPO发行价为19.80港元/股,募集约2.39亿港元。公司股价开盘大涨40%,市值超60亿港元。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临床后期阶段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药物管线及成熟的商业级规模的内部生产能力。公司管线涵盖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的四大主要领域——皮肤、风湿、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包括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哮喘等。2024年5月24日,“抗体细胞因子第一股”盛禾生物在港交所IPO,成为国内“抗体细胞因子第一股”。发行价格13.5港元/股。上市当天,开盘盛禾生物涨14.22%,报15.42港元/股,市值24.16亿港元。盛禾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的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截至上市时,盛禾生物拥有9条在研产品管线,其中6条已进入临床阶段,包括3款中美双报的抗体细胞因子管线,皆为全球治疗癌症患者临床进展最快的抗体细胞因子。2024年6月13日,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AI制药第一股”。作为首家以港交所18C规则上市的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亦是18C第一股。此次IPO,晶泰科技发行价5.28港元/股,募集总额约10亿港元。截至当日收盘,晶泰科技报5.8港元/股,涨9.85%,总市值为198亿港元。晶泰科技创立于2015年,公司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从靶点发现到确定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的一体化药物研发服务。2024年8月20日,同源康医药正式登陆港交所。公司以12.10港元/股的价格发行了约4790万股股票,按照发行价计算总市值44.97亿港元。截至当日收盘,同源康医药报13.70港元/股,涨幅13.22%。同源康医药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开发创新的靶向疗法,旨在解决癌症治疗中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尤其是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公司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公司已建立了包含11款候选药物的研发管线,主要包括针对晚期NSCLC的第三代EGFR-TKI药物TY-9591、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CDK4/6抑制剂TY-302,以及靶向ROS1/NTRK的TY-2136b等。值得注意的是,同源康医药主打的是“氘代药物”。2024年10月31日,华昊中天医药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合成生物学医药第一股”。公司每股发售价下限定价16.00港元/股,早盘开报21.5港元/股,截至当日收盘,总市值为75.83亿港元。华昊中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开发肿瘤创新药。自成立以来,华昊中天已成功开发了专注于微生物代谢产物新药研发的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并拥有一款核心商业化产品优替德隆注射液和19款在研项目。2024年10月8日,太美医疗科技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3.00港元/股。截至当日收盘,太美医疗科技股价跌逾29%,市值为51.56亿港元。太美医疗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注于医药及医疗器械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和服务覆盖临床研究、药物警戒、医药市场营销等环节,客户对象以制药企业、研究机构为主。2024年11月28日,九源基因正式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2.42港元/股,募资总额为5.64亿港元。以当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18.77亿港元。九源基因创立于1993年,专注于骨科、代谢疾病、肿瘤及血液领域,已建立六个产品开发平台。药械组合产品骨优导于2023年中国骨修复材料市场中按销售收益计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1.8%。2024年4月,九源基因递交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上市申请并获受理,这也是国内第一家申报上市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不过,国家药监局同年12月31日药品通知件送达信息显示:九源基因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列,意味着该产品暂时未获批准。成功敲钟的企业让人羡慕,仍排在队伍中的公司也值得关注。2024年,深耕创新药研发的必贝特、恒润达生、禾元生物、天广实等Biotech,提供CXO、材料的迈百瑞、六合宁远、百奥赛图、海金格、赛分科技、汉邦科技等服务商,都披露了最新的IPO动向。期待它们未来都能得偿所愿。与较为“清冷”的IPO形成对比的,是如火如荼的对外交易。2024年的对外交易情况较为多元,主要以license-out、并购合作、自主出海、NewCo模式为主。继2023年底,亘喜生物被阿斯利康收购,成为首家被跨国药企并购的中国创新药企后,陆续有本土创新药企被相中,并入MNC。2024年1月5日,诺华宣布收购信瑞诺医药,进一步加强在肾病领域的布局。收购完成后,信瑞诺将整体并入诺华中国。信瑞诺医药的核心资产包括两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药物,即Atrasentan和Zigakibart,均用于治疗IgA肾病。2024年3月25日,Nuvation Bio以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国内明星Biotech公司葆元医药。此次收购主要产品包括新一代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他雷替尼等。Nuvation Bio与葆元医药本次收购交割后,在完全稀释的基础上,葆元医药前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33%的股份,而Nuvation Bio的现有股东将持有Nuvation Bio约67%的股份。2024年4月3日,Genmab与普方生物共同宣布,Genmab将以全现金交易收购普方生物,交易金额18亿美元。此次收购将使Genmab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三个临床开发候选药物的权利,以及普方生物的新型ADC技术平台。此外,Genmab的专有抗体平台与普方生物的新型ADC技术平台结合,还将开发出新的药物,改变癌症的治疗方法。2024年11月13日,普米斯生物宣布,其与BioNTech达成股权收购协议。根据协议,BioNTech将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100%已发行股本。此外,BioNTech将在普米斯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本次交易完成后,BioNTech将获得普米斯候选药物管线及其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开发平台的全部权利,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此外,2024年11月13日,睿跃生物通过与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Pulmatrix合并,并通过控股新的合并公司,实现借壳上市。2024年12月23日,创响生物将反向收购lkena Oncology,合并后的公司计划以“lmageneBio”的名称运营,并在纳斯达克以“IMA”为股票代码进行交易,公司将专注于开发针对OX40单款IMG-007,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继泽布替尼成为首款在美获批的国产创新药后,2024年3月,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另一款核心抗癌药PD-1单抗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成功获得FDA批准。同年10月,百济神州发布消息宣布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正式商业化上市。百泽安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2019年12月在国内获批,2023年9月获得欧盟批准,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成为PD-(L)1领域首款出海产品。2024年3月,百泽安同适应症在美首次获批。2024年上半年,百泽安的销售额为21.91亿元,同比增长19.4%。2024年3月,亿帆医药宣布其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Ryzneuta(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已经获EC批准在欧盟上市销售。艾贝格司亭α是第三代长效升白药物,也是全球首个双分子G-CSF-Fc融合蛋白,靶向CSF-3R,具有高稳定性、低免疫原性的显著优势。2023年5月,该药物获NMPA批准上市。此前,亿一生物曾与正大天晴药业南京顺欣制药签订合作协议,将这款产品的中国商业化权益独家授权给正大天晴南京顺欣。2023年11月,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获得FDA批准,用于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容易引起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治疗时,降低以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发生率。2024年6月,和黄医药宣布,EC已批准Fruzaqla(呋喹替尼)上市,单药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现有标准疗法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成年患者。2023年1月,和黄医药与武田达成总额11.3亿美元以上的独家许可协议,由武田负责呋喹替尼在除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商业化和生产。根据和黄医药财报,呋喹替尼2024年上半年在海外市场销售额破亿超过1亿美元,国内市场销售额为6100万美元。2024年6月,海和药物创新药MET抑制剂谷美替尼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具有MET14外显子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该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发现,由海和药物开发,已于2023年3月获得NMPA批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海和药物宣布和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关于谷美替尼片在日本等地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后者获得谷美替尼片在日本、亚洲(不包括中国)和大洋洲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2024年7月,基石药业宣布EC已批准舒格利单抗(商品名:Cejemly)联合含铂化疗用于无EGFR敏感突变,或无ALK/ROS1/RET基因组肿瘤变异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舒格利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在欧洲上市的、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鳞状和非鳞状NSCLC的PD-L1单抗。2024年9月,君实生物宣布,特瑞普利单抗于近日获得欧盟委员会(EC)批准用于治疗两项适应症:用于治疗鼻咽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2023年,特瑞普利单抗已获FDA批准上市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全线治疗,成为首个登陆美国市场的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以及是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2024年12月,FDA批准贝达药业及其控股子公司Xcovery共同研发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盐酸恩沙替尼上市,用于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此前,该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ALK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一线和二线适应症,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恩沙替尼获FDA批准上市,不仅标志着贝达药业的首个药物成功“出海”,更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用于这一癌症适应症的国产1类新药。作为一种创新的国际合作模式,NewCo的核心机制是由投资机构主导,引入海外股东成立一家新公司,药企将管线剥离出来授权给这家新公司,获得一定的股权和资金。2024年5月,恒瑞医药宣布,将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由此,恒瑞医药获得Hercules最高超60亿美元的相关付款等,同时,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医药将取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这样的合作模式,给国内创新药企提供了一条新的出海思路,嘉和生物、岸迈生物、维立志博等都成为了入局选手,康诺亚更是两次通过NewCo模式,成功推动三款双抗产品出海。2024年11月,康诺亚的全资附属公司——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与Platina Medicines Ltd(PML)订立独家许可协议,授予PML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候选药物CM336的独家许可。在此前的7月,康诺亚还与Belenos Biosciences达成1.85亿美元的交易,授予后者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CM512及CM536两款双抗的独家权利。11月还有另一起NewCo合作,来自维立志博与Aditum Bio。双方基于维立志博全球首创的CD19xBCMAxCD3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抗体LBL-051,成立新药研发公司Oblenio Bio,共同推进LBL-051进入临床研究。9月,岸迈生物宣布与Vignette Bio就开发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EMB-06达成战略合作。岸迈生物将以现金和Vignette股权的形式收取总计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并将有权收取最多5.75亿美元的开发、上市、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收入分成。8月,嘉和生物将CD3/CD20双抗GB261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TRC 2004,TRC 2004由嘉和生物与Two River、Third Rock Ventures两家美元基金共同设立。嘉和生物将核心产品的海外权利授权给新公司。从2023年底开始,MNC就开始在中国大肆购入潜在产品。据公开数据,本土Biotech在2024年全年完成近100项海外授权,授权总金额超过500亿美元。1、盘点 | 2024年成功上市的10家医药企业;药时空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和“赞”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汇聚南药”公众号所转载文章来源于其他公众号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行业相关知识,传递当前最新资讯。图片、文章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在留言栏及时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信息。信息来源:原创 写意君 同写意
往期推荐
本平台不对转载文章的观点负责,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