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政道先生
享誉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在美逝世,享年97岁。他早年就读于浙江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后赴美深造,与杨振宁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李政道在物理学多个领域有杰出贡献,如宇称不守恒、量子场论等。
李政道曾经说过:“40年前,经吴大猷教授的推荐,我获取了中国政府的一笔奖学金赴美留学,在物理学方面继续深造。这一难得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一生。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其中‘机遇’也许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驾驭的。尽管成功的机遇不可预定,但它的概率却可以大大增加。通过吴教授,我方能得到这一机遇。我对这一机遇的珍视,是促使我近年来组织CUSPEA考试的主因之一。希望更多类似的机遇能够光顾年轻人。”
李政道先生心系祖国,推动中国科学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永载史册。
李国伟谈李政道先生对于中国人计算岁数方式的解释
有一次李政道先生来台北南港的“中研院”,吴大猷院长在院内小山丘上的蔡元培馆请他吃晚餐。是哪年、哪月、哪日?为数不多的陪客是哪些人?李先生来访是为何事?我一概无法记起,但是席间李先生一番谈论,让我至今不忘。
谈论的主题是中国人计算一个人年龄的方式。一般说法是人一生下来就一岁,如果生在年尾,那么过几天就两岁,看似不太合理。李政道先生说他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岁月的长流中,一年或一岁就好像直尺上的刻度,而一个人的岁数是他落在几个刻度区间的数目。所以一生下来就落入一个区间,因此就算一岁。如果落点很接近下一个区间,那么自然没多久就进入第二个区间,也就多一岁。西方人计算岁数,完全以每个人为基准,从生下到过完一年,才算一岁。简而言之,中国人共同用一把尺度量岁数,而西方人一人用一把尺。
我一直都很好奇,李先生的这套说法是真有历史文献依据,还是纯属自创?多年来我没有积极去追寻答案,当然至今也不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
那晚的餐会,是我此生最接近李政道先生的场合。
李国伟是中国台湾的组合数学家,其学术视野广泛,不仅深耕于组合数学的精妙世界,还广泛涉猎数学哲学、数学史,以及科学文化的广阔领域。他在其新书《数学文化览胜集——人物篇》中借用“哈代与李特尔伍德要合作先约法”这一典故,对杨振宁与李政道两位科学巨匠的合作历程进行了独到而深刻的评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去审视科学合作中的智慧与默契,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人物篇
本书各章的主角都曾经在当时数学主流之外,蹚出一条清溪,有的日后甚至拓展开恢弘的水域。
识别二维码购书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文化览胜集》系列远不只《人物篇》,还包括了《历史篇》、《艺数篇》与《教育篇》,共四部曲。每一篇章都犹如同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一幅数学文化的宏伟画卷。这一系列作品不仅展现了李国伟先生扎实的数学功底与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更彰显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对国际数学及数学教育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书中内容广博而深刻,既有对数学历史进程的深刻剖析,也有艺术与数学跨界融合的奇妙探索,更有对教育现状与未来的独到见解,真可谓是别开生面,洋洋洒洒,为数学爱好者及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
识别二维码购书,套装73折包邮
电子发票,下单时填写
(发货后4-7天发送至邮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