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就是在和一堆朋友聊天时,突然你感觉到话题再往下说,就要揭开你某个伤疤,所以你果断的装作“突然想起了什么”,把话题强行岔开,以免自己尴尬。
同样地,财经叙事也是如此。
比如一个公司开股东会,有小股东提出为什么今年数据那么差,年底没红可分。聪明的大股东如果跟着小股东的思路走,就难免要交代“自己是怎么把公司利润做低,可以让自己小金库赚钱”的心理活动——
真心话:公司一年赚1000个W,到年底要分给小股东们400个W,自己只能拿600个W。但我刻意在交易中做了手脚,多付了800个W,那么这800个W都是进自己口袋,然后公司账面上只有200个W的盈余,也就年底意思下办办年会和年货,红就不分了。
场面话呢:公司今年不容易啊,我作为大股东,红不要了,200个W拿一半你们分,毕竟辛苦了一年,剩余100个W留作明年发展用。
你看,场面话多场面。
大股东既有了实际的利益,还想要小股东感恩戴德。
如果我们再把它放大到宏观叙事中,我只能说,大家要区别财政问题vs分配问题是不同的。
不能提前一个路口就转弯。(被带偏)
承认了财政压力,不一定是要解决分配问题。
承认了分配有问题,才会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解决财政问题。
是不是有点绕?
聪明人是这样的——财政压力大,归因于经济活力不够;经济活力不够,是因为水放得不够;水没效果,是因为支出没跟上,所以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放水管道上面。
财政压力大,归因于劳动力供给不行;劳动力供给不行,是因为老龄红利没有挖掘;所以就把针对性,转移到怎么提高老龄劳动力上面。
然后利用信息优势,引经据典,变成一场与小股东的智力博弈。
今天转了李玲的视频,重点就是——信任。
视频请👇点击——
目前两个星球共5300人+,加入即日起完整一年。第二年续费半价。
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不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