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红学堂】“红色烙印入我心”——红色故事党员讲(22)

文摘   2024-10-09 14:49   吉林  


实 验 红 学 堂

红色烙印入我心

——红色故事党员讲(22)   


不忘

初心

牢记

使命


红色传承


每一个故事

都是一段红色的记忆

每一位英雄

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让我们一起

穿过时光走廊 重温红色历史

汲取革命精神

感受坚定信仰

传承红色基因



宣讲人

          共产党员  梁菁华

吉林市优秀中队辅导员,吉林市“四星教师”,吉林市2020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创新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吉林市中小学生首届“春蕾杯”才艺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吉林市班级博客圈大赛特等奖,多次在龙潭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学期初集体备课中做交流分享。


红色故事

一根竹竿的故事

导读:

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作为我军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这场战役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很多,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陈毅的那句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一根长106cm,直径约为2.5cm的小竹竿。竹竿顶端刻着一个地点:山东省胶东地区莱东县陶障区,后面同样刻着一连串的地名: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若把这些地点连接起来,路线恰好与淮海战役的战斗进程相吻合。

这根竹竿的所有者,是山东省莱阳市西陡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唐和恩。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区的穷苦百姓翻身解放,唐和恩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过上了温饱的日子。

同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传遍各地,因共产党而获得解放的百姓们格外积极,纷纷响应号召加入滚滚支前大军,唐和恩也不例外。

从家乡启程之前,唐和恩随身携带了这根竹竿,每到一地就在上面刻下地名。从沂蒙大山走到了淮海平原,行军时用它当拄棍,过河、涉水。踏雪时用它探路,有时还用它绑上树枝防空和引路。唐和恩所在的小车队辗转山东、江苏、安徽三省,走过了88个城镇和村庄,行程2500多公里。

这根竹竿记录的是唐和恩小车队的支前历程,更象征着数百万英雄支前民工在淮海战役中走过的艰苦战斗历程。

启示:

优秀的历史经验往往只有投诸于具体的现实实践,才能展现其真正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只有这样,淮海战役的“小推车”才不会失传,我们党才能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的事业才能继续稳步向前。


来源|党    办

编辑|张    岩

初审|关茗心

复审|崔佳欣

终审|吴广义

龙潭区实验学校
公布学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