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饭店的上海规矩

旅行   2024-09-09 10:00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人民路金民路路口人民餐厅


五十年前,上海的餐饮业不如现在发达,但还是在全国遥遥领先的,不但有许多知名餐馆,小饭店也星罗棋布。

那个年代,已经没有了私营饭店。大饭店为国营企业,小饭店往往是合作企业,属集体所有制,规模不大,设施也比较简陋,一个灶台、几张方桌就是一家饭店。


▲1980年代初,淮海路上的西餐馆收银台

整个装饰让人无法联想到西餐

主要菜肴基本都不超过一块钱

冰淇淋咖啡只有五毛钱


▲美心酒家,当时上海粤菜的代表


光顾小饭店的,大多为中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以吃饱为目的,往往只点一个菜或一碗汤,另加一大碗饭。倘若一菜加一汤,那属于奢侈的享受了。

小饭店的餐桌,大多为白木的八仙桌,配上四条长凳,可坐八个人。桌子因每天用浓碱水擦洗,日久泛出白色。桌子当中放着酱油、米醋等调味品及筷筒。

到小饭店吃饭的,多为一两个人,吃饱就走,属工作餐性质,有时也会喝点小老酒。中学生有时也会上小饭店,因囊中羞涩,就更加节俭,点个八分到一角的豆腐汤,再加三四两饭。对一天只有三角五分伙食费的他们来说,已经是超支了。


▲1983年的一桌酒席,位于当时最高级的国际饭店

价值二三十元,茅台酒8块钱

这桌酒席的规格很高

当中的是什锦火锅,旁边的是茄汁鲳鱼

有鸭蛋围边的是霸王鸭,蟹粉豆腐、熏鱼、红烧蹄髈

饮料桔子水,喝完后舌头上会留有黄黄的一层


小饭店虽小,也算不上有什么档次,但到小饭店吃饭,还是要自觉遵守规矩的。我记得至少有这样三条规矩。


01

用餐完毕起身站立时,一定要与同坐一条板凳的人打个招呼,再慢慢起立。因为坐长凳需要保持重心稳定,两个人正好坐稳,倘若一个人突然站起,长凳就可能会一头翘起,造成另一个人跌跤。

02

从筷筒中取筷时,必须手持筷子的中段,而不能接触两端。小饭店没有供洗手的设备,而筷子的两端是要夹食品入口的,顾客用手摸来摸去,有碍卫生。

03

主动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小饭店往往在桌子的筷筒旁放一小叠红色纸条,比电车票还小一点。如果顾客有感冒、咳嗽等症状,就撕下一张红色纸条放在用过的碗中,提醒店家重点消毒,防止疾病传染。


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规矩,其实彰显的是一种社会公德。尽管当年条件简陋,但许多上海市民都懂得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守规矩,这也体现了上海人的教养,至今仍值得称道。


在后厨繁忙的厨师们,那种老式的案板是用大树直接切开打磨之后就能够用的,即便是剁骨头一点问题也没有,旁边从洗菜到切菜和炒菜分工明白


在八十年代后期,人们略微有点钱,一家国营饭店,几名年轻人衣着当时最时新的中山装在点菜


▲典型的上海式早餐


END


本文选自2020年第6期《上海滩》杂志


文章来源:上海滩杂志公众号

配图来源:网络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