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我坐地铁来到了位于重庆大学城的重庆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重师”)校园,借母校建校七十年华诞之际,相约几个要好的同学回校看看。
带着相逢的兴奋和喜悦,大家簇拥着去学校文学院里签到,手里边也多了一份“礼物”。那是一个文创手提袋和一张文创围巾。学院楼前,站着几位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毕业22年没有见面,老教授们的名字都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望着他们熟悉的身影、和蔼的面容,我心里充满着亲切和崇敬之情。
手机微信的消息提示声音响个不停。原来,班级微信群里,同学们纷纷在转发、上传校庆活动的视频和照片,不经意间唤起了大家尘封多年的记忆:“这是教美学的王老师,那是教逻辑学的张老师……”“当年,老师们的学识真让人折服……”“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现在大多退休了。如今,我们也都到了老师们当年授课时的年纪……”
是啊,作为毕业于重师的学生,22年来,我们怀揣着教师梦想,承载着教育初心,如雨露般洒向全国各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享受着桃李芬芳。已到中年的我们开始变得怀旧,特别是那份重师情缘深深埋藏在心灵深处,总会情牵心弦。
听同学亮说起,她曾教过的学生后来也考进了重师。亮是贵州毕节人,是从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她说,小时候,老师曾问她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那时,她常常哼唱着一首歌:“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她喜欢老师,崇拜老师,更期盼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老师。后来,亮如愿考上了重师中文系,我们也由此成为了同班同学。亮是一个做事风风火火、爱打抱不平的人,而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亮的直爽似乎和我的内敛形成了互补,我们变成了无话不说的闺蜜。她的学生不少来自偏远山区,她深知山里孩子读书的艰难。为此,亮对学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常常给学生们讲自己曾在重师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和见闻。她的学生们很勤奋、很争气,纷纷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一次次刷新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答卷。
这次聚会,亮“得意”地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她的学生不仅考上了我们的母校重师,而且毕业后也当上了老师。这个学生曾给亮说:“正是因为有您的关心和培养,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想成为和您一样的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师生俩都选择了读重师、当老师,真是一场奇妙的缘分。
大家有说有笑,穿行在美丽的校园。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校庆活动的相关视频。视频里记录着母校70年来的发展历程、变迁和成就。昨天,今天,明天,一代代重师人在接力续写着教师梦想,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厚德笃学 砺志创新”的重师校训。
(作者系江津区作协会员)
责 编:钟 斌
张 亚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