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数字化时代,可以轻松地统计出某个阶段对某个字的使用频率。但在我们小时候,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方便有效的手段,来完成这样的统计。有时候我会想,那时候如果有办法统计的话,恐怕“洋”字的使用频率,该是相当高的。且不谈高档消费的洋烟洋酒,也不谈娱乐场合的洋鼓洋号,即便是普通百姓日常接触的物件,冠之以“洋”的也着实不少。如洋油、洋火、洋碱、洋面、洋钉、洋纱、洋布、洋袜、洋机(缝纫机)、洋铁皮、洋瓷缸、洋蜡烛、洋胰子、洋丝线、洋娃娃等等。其实,当时有许多产品,我们国家自己已经可以制造,但习惯叫法往往持续好多年。比如我们国家能够造火柴、肥皂、铁钉时,老人们仍然固执地称它们为洋火、洋碱、洋钉。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购买到“洋货”,往往颇为得意地显摆:这是西洋货……这是东洋货……此种崇拜洋货的思想,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刚处于复苏阶段的部分工业产品质量确有不如人意之处,另一方面可能是受“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的错误观念的影响。本世纪初,人们对日用品的称呼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洋钉变成了铁钉,洋碱变成了肥皂,洋袜变成了纱袜,洋机变成了缝纫机,洋胰子变成了香肥皂……“洋”帽子已经在不经意间被一一摘除。物品名称的悄然改变,说明洋货优先的时代已经过去,国货的质量已经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正在日益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澎湃向前,有些人已经有条件到国外去看看,做一次新西游记的主人,开开眼界,亲眼目睹“西方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更圆一些。回国时,他们免不了要在眼花缭乱的“洋货”中,挑选一些日用品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于是,坊间流传出一些大同小异的故事。晨练时,一老者愤愤不平地说:“难得出了一次国,给孙子买了一个电动玩具,儿子不但不以为奇,反而说,温州有完全一样的玩具,这会不会就是温州的。我立即辩解道,中国模仿能力世界第一,温州仿造的,样子很像,但材质一定没有我买的好。谁知儿子拆开一层又一层包装后,在背面不显眼处,发现了MADE IN CHINA 的字样。我立即哑口无言,气得三天睡不好觉。”另一位半老徐娘接着诉苦,说老公出国给她带回一双漂亮皮鞋,还没有来得及穿出去嘚瑟一次,就在欣赏玩味的时候,发现鞋子里面隐秘处,隐约一排很小的洋文,仔细辨认,就是“MADE IN CHINA”,气得责怪老公一通,说他贪便宜买假货,还冒充洋货,太可恨。后来我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去过一次,在乌苏里斯克就看到不少空调,赫然标着“长虹电器”几个中国字。我好奇地问导游,国内一些人热衷于国外空调,俄罗斯许多人却选中中国的长虹空调,这是为什么?导游问,你看过《围城》吗?这也是一种“围城”。其实,现在中国的科研水平与制造工艺已经今非昔比,价格又很亲民,完全不必再迷信洋货。中国的月亮已经很圆很圆,很亮很亮,只要我们除去有色眼镜,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好欣赏这花好月圆的美景!须知:国富则货硬,随着祖国的日益富强,“MADE IN CHINA”必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