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
虽然正在休暑假,但今天有不少朋友后台点播来着,
所以勉为其难地上线码几个字呗。
——请品鉴:
↑ 各位老铁今天后台点播的,就是这则新闻……
大致来说就是有位17岁的羽毛球运动员,
在印尼参加比赛的时候,
由于心源性猝死,
并且现场救治疑似不够专业,
最后不幸离世了。
这里咱首先谢谢各位的点播,
然后远程慰问一下死者家人朋友,
接下来,咱又不懂医,实在没法详细聊下去了……于是只能照搬一篇知乎巨咖撸老师多年以前的答案来应景了呗。
——请品鉴:
↑ 撸老师的切入点,有一丢丢与众不同……他并没有太关注印尼这起猝死事件本身,而是强调,至少针对运动员人群,可以通过事前的筛查来起到预防作用。
具体的各位不妨跳转知乎去看撸老师的原文,
这里咱图省事儿,直接发截图意思意思吧。
——请再品鉴:
↑ 原文传送门:
www.zhihu.com/question/409065513/answer/1360569527
这边简单总结一下撸老师的大意:
首先,想要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死亡负担,现场急救可能算不上最重要的环节;
最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点在于,大多数(>70%)的所谓的突发的、隐匿性的心源性猝死,其实靠着针对性的体检,是可以提前发现病因的;
虽然全民筛查不现实,但有这个条件的年轻人不妨自行”加菜”,而运动员这样的宝贵人力资源则更应该安排筛查了;
除了能够通过筛查提前发现的基础病之外,后天获得性的心肌炎也有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所以在感冒之后需要注意就医和休息;
另外一个有助于远期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的操作是提高猝死死者的尸检比例,只有尸检了,才知道所谓的“不明病因”是不是真的不明病因,才能提高认识,并有可能进行针对性预防。
总之,以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
预防大于治疗
啧啧啧,身为临床巨佬的撸老师,却三句话不离一个“预防”……相比之下,某些由于担心小祖宗们生病太少导致诊所倒闭而甘心为病毒带路的致命健康大V们,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最后,撸老师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方案一,请品鉴:
↑ 复读一下啊:
“中学、高校、工作单位、社区等为主体,广泛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方案二,请再品鉴:
↑ 继续复读:
“媒体、自媒体也应该多往增加筛查、鼓励尸检等角度去追问,而不是吃人血馒头,总用猝死事件去推动其他的舆论议程 ”
不过呢,就算撸老师已经建议不要推动其他议程、不要吃人血馒头了,
但毕竟他在逼乎输出上述答案的那时候,市面上可没有一种“没人能够幸免”的,无差别增加所有人猝死风险的晦气玩意儿……
所以下面咱不得不勉为其难地搬运一篇旧文,浅浅地尝一口人血馒头了。
——请品鉴(点击下图跳转原文):
话说,早在2022年2月份,各位熟悉的Al-Aly老师就利用美国老兵事务部的超大规模EHR数据集率先搞出了一个贩焦大篇,发在Nature Medicine上……当时咱这边也搬运过,三个老爸那边还搞过视频来着。
不过呢,发在Nature上的东西,毕竟没法用直白的语言来开门见山地贩卖焦虑,所以各位如果直接啃Nature原文的话,可能还不一定能从满篇的高密度信息里揪出A-Aly老师想表达的关键点。
于是在之后接受JHU公卫学院专访时,Al-Aly老师直截了当地就给各位划了重点,而JHU也完全不怕烫嘴,把Al-Aly老师划出的重点放在了标题上。
也就是上图的《It Spares No One》。
或者翻译成人话就是:《没人能够幸免》。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没人能够幸免”,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一定会喜提心脏问题~
而是说,某个大规模反复感染事件带来的额外的心脏问题风险,是一个全局的相对风险,没有哪个亚组能够躲过这个额外的相对风险
或者换种说法,某些人群由于某种优势,心脏出问题的风险可能相对于其他人群比较低,但这些优势并不能对冲那个大规模反复感染事件来的的额外风险
用Al-Aly老师的原话来说的话则是……
——请品鉴啦:
“我们做了详尽的亚组分析,看看纯女性亚组、纯男性亚组、黑人亚组或白人亚组、小于某个年龄或大于某个年龄的亚组,他们分别会发生什么情况”…… “结果显示,每一个亚组出现心脏问题的相对风险都有所增加”…… “这告诉我们,无论你是女性还是男性、黑人还是白人、老人还是年轻人、糖尿病患者、吸烟者、无论有没有慢性肾病或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都不重”…… “我们看到的风险是全局性的,是由某个大规模反复感染事件驱动的”…… “没人能够幸免”(it really spared on one)
虽然心脏出问题的绝对风险依然不算高; 虽然并不知道那些运动场上突然倒下的年轻体健的运动员们是不是有亲身经历过某个大规模反复感染事件; 虽然也不知道是不是某个大规模感染反复事件直接导致了年轻体健的运动员们突然倒下…… 但运动场上年轻体健的运动员突然倒下的意外本身却肉眼可见地增加了。 随手举个例:《这次又是心脏,印度篇》。
嘿嘿,各位,这就是你们期待已久的新常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