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泉州举办“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泉州市无障碍呼救功能启用仪式

健康   2025-01-24 09:58   福建  

120国家急救日


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为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促进“社会大急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1月20日,由泉州市人民检察院、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泉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泉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各县(市、区)急救中心等多部门联合指导、主办的“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泉州市无障碍呼救功能启用仪式在刺桐时代村举办。





1.完善呼救体系


泉州市无障碍呼救功能正式启用

当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时,第一时间拨打“120”是普通老百姓既有的共识。但对于另一个有语言、听力障碍的特殊群体而言,却困难重重。当这个群体中有人突发紧急情况时,需要有家人或朋友在身旁才能完成呼救,个人无法完成120自我呼救,由此可能延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完善和健全我市语言及听力障碍人士的无障碍120紧急呼叫系统已迫在眉睫。
在活动中正式宣布泉州市无障碍呼救功能启用,该功能的启用为泉州的听障人士及其他特殊群体开辟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绿色生命通道”。这确保了他们在遭遇急症、危重病况时,能够迅速且准确地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获得及时而有效的医疗救助。此举切实保障了这些特殊需求人群的急救通道畅通无阻、安全可靠,显著提升了紧急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和响应效率。

在活动现在,通过手语老师的翻译和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的指导,来自泉州市聋人协会的21名听障人士亲身经历了无障碍报警的新方式。据了解,为了方便听障人士及其他特殊群体,只需在手机上搜索“泉州120”小程序,并授权位置信息,便能便捷地接入120呼救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一键呼救”、“视频呼救”以及专门为听障人士设计的呼救功能等模块,旨在满足不同情境下特殊群体的急救需求。求救者一旦与120急救中心建立联系,调度员即可与之进行即时的文字交流,并可以通过求救者发送的图片来评估现场状况。此外,求救者的地理位置和联系方式会实时同步到120急救中心的平台上,使调度员能够迅速安排救护车出诊,从而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这一新功能的推出不仅填补了泉州市针对这类人群急救服务的空白,更是对公共急救服务体系的重大升级,确保了所有市民,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在紧急时刻都能得到快速有效的帮助。

36岁的听障人士陈惠玲在体验无障碍报警后,连连竖起大拇指。陈惠玲说,此前她从未单独去过医院,均需要家人陪同在侧,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她也是无能为力。此次上线这一120无障碍呼救功能,将大大方便她未来的生活。此外,她也十分感激社会各界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关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泉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急救中心无障碍呼救功能的启用,不仅体现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更彰显了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理念。



2.急救科普效应显现


 8年已为20多万人普及急救知识

在急救科普大课堂培训环节中,数十个模拟人有序排列,学员们分为几人一组,在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助教的指导下学习心肺复苏、AED操作、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操作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地学习,从判断患者意识到按压位置、手势、频率、深度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能将所学技能准确、熟练地运用于施救。

此次,活动旨在向社会公众培训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自救互救意识,提升群众遇到突发情况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把急救知识逐步辐射到更多更广的人群。


据悉,近几年,在泉州市卫健委和市科协指导下,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市急诊急救学会借助市急救科普教育基地,坚持把开展急救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培养吸纳急救科普志愿者团队200多人,常态化高强度开展急救科普志愿宣传活动。2016年来,已累计为近20多万人次公众普及急救知识。仅2024年,急救科普团队就举办254场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志愿活动,为4.9万多名群众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4年,我们的急救志愿者就为16名心跳骤停的群众实施心肺复苏,并抢救成功13名。





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主任洪建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提升急救知识全民科普惠民活动内涵和形式,汇聚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形式,提供精准应急救护科普服务,持续扩大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传播的覆盖面、推广面,大力实施“急救科普化、科普社会化”工程,促进“人人学急救,人人可救人”的社会氛围,推进我市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泉州建设。


供稿:记者 苏凯芳 

编辑:办公室

复审:胡远扬

终审:洪建芳


泉州医界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公益宣传的新媒体,社会公众寻医问药的新参谋!
 最新文章